分享

古代3幅妙趣横生的对联,千年后传为美谈,忍不住拍案叫绝

 泛海乘风 2019-07-02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

古时人们会将一些对偶佳句刻在竹子或木头上进行欣赏,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包含了多个类型,如春节之对联即春联,丧事之对联叫挽联,喜事之对联称庆联等等。

对联文化与诗词文化看似远隔万里,大有不同,但其实仍有相同之处,如讲究工整、平仄和结构等,属于汉语的一种表达形式。

在华夏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趣味横生的经典对联,流传至今,无不令人拍案叫绝,这种对联后人称之为“千古绝对。”

下面是笔者整理的古时三幅经典对联,供大家茶余饭后细细品读!

1、

第一副对联:

孙行者——祖冲之。

这副对联的上联,乍一眼一看,太简单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so easy,但是若我们细细考量,就会发现其中的古怪之处。

首先,孙行者是名字,对联须讲究工整,所以下联也应是名字,然后上联包含了动、名、虚词,所以下联也应如此。

看似简单,其实刁钻无比。

陈寅恪
陈寅恪

这个刁钻的上联其实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在清华大学招生时所出的题目,当年难倒了数万学子,为了对好下联,考生们绞尽脑汁,什么胡适之、韩退之,能想到的全写出来了,只不过却没有一个符合要求。

胡适之是民国文坛风云人物,韩退之是唐朝著名文臣和诗人,虽然适之和退之勉强能和行者对应,但要知道孙这个姓也包含家族孙子的意思,胡和韩就办不到了。

直到一个考生写出祖冲之,陈寅恪这才满意,祖对孙,冲对行,之对着,堪称绝妙!

2、

第二副对联:

由秀才封王,撑持半壁旧山河,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

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世界,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这副对联意在赞誉民族英雄郑成功,上联通过秀才封王,说郑成功从一个书生到后来称王,是因为其能力非凡,武艺超群,替读书人争光,下联则说出了郑成功的辉煌功绩,从荷兰人的手里抢回了台湾,收复台湾,名留史册,保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以此激励国人努力奋斗。

这个对联既有赞美,又有寄托,值得人津津乐道。

3、

第三副对联:

张之洞——陶然亭

张之洞是清末重臣,而陶然亭只是一个景物,二者名字和本质上上并无甚关联,但如果就这么放到一起,就成为了一副“千古名对。”

这其实就是对联中的“无情对。”何为“无情对”?

便是在对对子中,只讲究所谓的工整平仄、字词相对,至于内容上是否有区别有关联,就无须在意了,这种舍弃内容只靠字词相对的对联,在历史上也颇为多见,如“树已半枯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再比如“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

这种对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上联和下联虽然在内容上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从汉语字义上来说对得十分工整,如此,便形成了独特的韵味,让人不由得拍案叫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