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由“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的道理后,提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康浩》说:正是因为“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的道理,所以,“命”是不会始终如一不变的。这就是说,治国之道做到了“财散则民聚。”的善事,便会得到天命,违背的“财散则民聚。”的善事,便会失去天命。真是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呀。同时举例:《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财散则民聚。的善事当作宝。而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此段说明了:“命”是可以变化的,这也就是天命的“命”也是可以变化的。有没有“命”全在于民心。因此,老百姓就是“天”,民心就是“命”。作为一国的国君只有心怀治国为民的善事,把对百姓的仁爱视为国宝,方能实现:“国治而后天下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