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丨'恨“和“爱”在思维里交换了一下,她走在街上不害怕了

 黄元章3355 2019-07-03

21岁姑娘菲菲(化名),一月前,出门上班走出电梯口正准备出单元楼口,边走边看手机,这时从外面突然跑进一个男人,还扭头大喊跟在身后的儿子快点赶上电梯,嗓门待别高,还差点撞倒菲菲,吓了菲菲一跳,此人身材高大,皮肤黑,长相凶点。菲菲被吓得心惊肉跳,手机都掉在地上,回过神来,稳定了下情绪,觉得那人发现自己的狼狈样子了,于是赶忙拣起手机,看了看没摔坏,就匆忙上班去了。

心理丨

一天工作期间,觉得神情恍惚,工作出错好几次,有男人靠近自己就觉得紧张害怕,晚上下班回家,半夜发起高烧,父母带其到医院挂急诊打了退烧针。菲菲在家休息两天,烧完全退后,才去上班,结果出门走在街上,看到有人不经意看她一眼就紧张,骑着电车也不敢看别人,一星期后,走在路上就觉得街上的人在关注自己,总觉得身后不安全,穿带帽上衣,戴上帽子才感到身后安全,别人看不到自己,逐渐发展到出门戴帽子还不算,还要戴上口罩墨镜才敢出门,天气越来越热了,总这样热得流汗,不这样又不行,异常痛苦,由父母陪同来心理咨询室求助。

心理丨

菲菲父母介绍说:

“菲菲性格脆弱,腼腆而爱面子,总怕别人说自己什么,听到别人说自己就很紧张,比较孤僻,朋友很少,因小时候家教严格,传统道德观念极强,不高兴了,家长问半天也不说为什么,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想法。“

咨询师说:“这样性格的孩子从青春期开始多少都会出现社交恐惧倾向的。“

心理丨

菲菲听了马上说:'对呀,对呀,我从上初中开始就不知如何与人交往,后来害怕与人交往,上班时也愿意做一个人就能干的工作,不愿与别人尤其男同事在一起工作。“

菲菲又说:'走在路上,尤其男性靠近我,我就紧张,还有听到别人大喊或大声咳嗽,我就不由得害怕,然后就很愤怒,特别恨这些人,恨他们故意吓唬我。'

从菲菲自述和其父母介绍的情况,不难看出,菲菲是由性格因素引起,由强烈刺激事件激发,出现对特殊人群的恐惧,情绪由最初的刺激者泛化到路人,也就是不良情绪已泛化,情绪反应程度与环境不相称,但内心冲突仍与最初恐惧人的冲突一致,没有出现变形冲突。虽然走在路上有些怪诞性想法,但思维清晰,没有任何精神病的症状,家族也无精神病史,虽然对刺激很害怕,但无任何幻觉产生。

心理丨

从心理学来讲,菲菲潜意识害怕的其实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也就是怕自己出洋相被别人鄙视看不起,恐惧的形成是在精神因素刺激下而形成的条件反射,而纠正这种条件反射还得用条件反射的方法,也就是建立“不怕人“的反射兴奋点来替代'怕人'的原来的兴奋点,旨在阻断对恐惧强化的过程。咨询师问她:

'你对害怕对象的主要感受是什么?

心理丨

菲菲:'害怕他们,恨他们。“

咨询师:'爱与恨是情感的一体两面啊。”

菲菲:'怎么可能,恨他们难道是我爱他们?不可能。'

咨询师:“那倒不是,你恨他们的背后,是你希望他们能爱你,不要吓唬你,是这样吧?'

菲菲:“这个,这个。大概是吧。'

心理丨

咨询师:“你恨他们,还怎么希望他们爱你呢?‘

菲菲:“我明白了,你是要我在路上害怕时,把恨他们的想法改为爱他们吗?可我真的在心里说,也说不出口啊。“

咨询师:“可不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汇'来替代'爱'这个字呢?“

菲菲想了想:“在五笔输入中,爱字是EPDC,我就用EPDC来代替吧。“

咨询师:“好啊,完全可以。“

菲菲:'我试一下,也就是我有恨他们的想法时,我就在心里说,我EPDC他们。“

菲菲沉默一会儿,在心里试了试后兴奋起来:

“老师,真的管用吔,我心里说,我EPDC他们时,我忽然觉得自己好有力量,好像都能保护他们了,他们都变得弱小了一样。“

咨询师:“还有害怕感受吗?“

菲菲:'这样想时,害怕真的没有了。“

咨询师:'这需要一段时间的思维训练,直到建立起一套积极的条件反射。'

这就是所谓的爱的力量,恨是排斥,而爱则是接纳,就算用EPDC来替代爱字,但这几个字母出现在脑海时,就如同在脑海里一笔一画写'爱'字一般,爱的力量是积极的,是胆大的,所以恨与害怕就消失了。

心理丨

通过一段时间的思维训练,菲菲自感走在路上胆子大多了,也不用戴口罩帽子了。咨询师告诉她,以后要认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多与人交流,经常觉察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