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级非遗大师收新徒 北京金漆镶嵌技艺有了继承人

 zzm1008图书馆 2019-07-03

摆上圈椅,敬茶,鞠躬,礼毕。一个简单的弯腰,传承了8千多年的中华漆艺有了一批新继承人。2019年6月15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漆镶嵌髹饰技艺的6位老匠人收了12名新徒弟。这门古老技艺的“族谱”传到了第七代。

中华漆艺具有8000年悠久历史,承载着华夏文明5000年传承之魂,而北京是重要的漆器产区。尤其是北京的金漆镶嵌,是漆器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无论从师传系统、工艺技法到艺术风格,都直接继承和发展了明清宫廷艺术,有源有流,延续至今。1956年,由16家漆器作坊采取“公私合营”方式联合建立了北京金漆镶嵌厂,2005年改制为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清宫造办处第五代传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漆镶嵌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柏德元介绍,公司历史上职工人数曾多达1000余人,现在只有200多人,职工平均年龄已在50岁以上。很多技艺精湛的师傅已经步入中老年,而由于金漆镶嵌传统技艺对制作者要求很高,学艺时间较长,导致人才出现断档。

为解决技艺后继乏人问题,一批身怀绝技的老匠人,退休后被继续留在岗位上。“技艺的传承,就是我们的初心。”柏德元说,这些不能只挂在嘴上,还需要落到实处。这一次,第五代和第六代传人收徒,每人收徒2名,他们将通过手把手教的方式,将这门技艺更好的传承下去。6位师父分别是胡昕、李德伦、敖明、李宝生、王学兵和米春雷,他们都是北京工艺美术大师。

12位新徒弟也并非“门外汉”,他们大多是美术院校的相关专业毕业,经过层层筛选才有资格拜师。柏德元介绍,我们不仅有大师带徒,还专门建立了传承人工作室,与专业院校合作开定向培养班,努力改变目前技艺传承“倒金字塔”的尴尬局面。

迎接新徒弟,6位师父特意拿出了一批代表作,给徒弟们当“课件”。百宝嵌洗象图盒、百宝嵌白象进宝图盒、仿清百宝嵌多宝阁式屏风……等珍品亮相。胡昕说,希望徒弟们学艺更要学做人,永远记得对中华漆艺敬畏的初心,发扬好匠人精神,将这门古老技艺传承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