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道真的难于上青天?我们都被李白骗了千把年

 独钓小鱼儿 2019-05-30

蜀道真的难于上青天?我们都被李白骗了千把年

李白的一首《蜀道难》,把蜀道的艰险吹上了天

但是蜀道真有这么难上?秦以前的巴蜀人都出不去?

骗你的!

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早在新石器时代,蜀地人就找到了去陕南的自然谷道

到唐代时,已经有7条蜀道主干道,驿站多达17个

蜀道的畅通不仅推进了巴蜀的旅游业

也把风靡一时的成都奇技带进了长安

蜀道真的难于上青天?我们都被李白骗了千把年

成都银花丝 它与蜀绣、竹编、漆器,并誉为成都“四大名旦”,名气却远远不及其他三门工艺响亮。这门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汉族传统手工艺,拉银千米而不断,弯叠数十次方成形,掐丝、填丝、织编、累丝、烧蓝、錾刻等等技法轮番上阵,极考验匠人的手上功夫。如今全国上下,能掌握全部银花丝技艺者不超过五人,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只剩一位。

冰冷白银传递脉脉温情

4000多年前,白银被人们发现。

它们其中一部分被制作成了买卖交易所需的货币,成日在人们手中流转着;一部分则凭借其美貌,被工匠们看中,打造成了各种精美绝伦的银器。

蜀道真的难于上青天?我们都被李白骗了千把年

冷冰冰的白银,经过匠人的手,被做成了一对银镯、一只戒指、一副簪钗、一件花瓶……还被人们赋予了平安喜乐、心想事成、延年益寿等等美好的寓意。

在中国传统的语境中,银饰不单只是一件纯粹的饰物,它也是传情说爱的信物,可以表白爱情,也能传递血浓于水的亲情。

直到现在,很多姑娘都还会收到奶奶或者外婆那一辈传下来的银镯,这是家族的传承,也是爱的传递。

蜀道真的难于上青天?我们都被李白骗了千把年

蜀道难,银花丝难上加难

成都银花丝,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在过去,一直是皇亲贵族们专享的奢华工艺。

蜀道艰难,运输不易,能被送到皇宫参与“全国大赛”的成都金银器,无不以质料高贵、做工精细著称。

蜀道真的难于上青天?我们都被李白骗了千把年

银花丝技艺十分繁杂,且耗时良久,每一步工艺都是实打实的力气活。

蜀道真的难于上青天?我们都被李白骗了千把年

拉丝 |将银锭捶打上万次,锤成筷子粗细的银条,再将细银条拉制成丝,最细的仅0.08毫米,比头发丝的一半还细。

经验丰富的匠人能将一米长、筷子粗的银条一直拉伸到1000米都不断。

蜀道真的难于上青天?我们都被李白骗了千把年

掐丝 |单丝用作边缘线,复丝则有两股及以上的银丝搓拧而成。按照事先画好的花纹图样,用镊子将银丝屈曲弯折,掐成所需的图案。

高超的手艺人,只用一根银丝就能掐出需要的图案,填丝时用到的部件,也必须做到大小合适。

蜀道真的难于上青天?我们都被李白骗了千把年

填丝 |将搓好扎扁的花丝,填进设计好的轮廓里。

填拱丝、填花瓣,过松过紧都不好,就像绣花一样,这一步最能看出手艺人的工夫和经验。

蜀道真的难于上青天?我们都被李白骗了千把年

焊接 |拿起一把锤子,用合适的力道,锤出恰到好处的弧度与造型。再用上百度的高温进行焊接组装。

花丝细,火大怕烧化了,火小又担心焊不牢。高温灼烤得人汗水狂流、心烦气躁,然而却也不能吹吹风扇,开会儿空调,就怕把火焰给吹歪了,影响成品的完成。

蜀道真的难于上青天?我们都被李白骗了千把年

蜀道真的难于上青天?我们都被李白骗了千把年

上万次挥臂捶打,上千次拉扯银丝,无数次的弯曲堆叠。

因为采用纯手工制作,所以制作一件大型作品,往往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每一件银花丝作品,都浸透了匠人们的汗水与心血,她是那么地精细、繁复、美丽,可如今又有多少人知晓这门工艺的存在呢?

蜀道真的难于上青天?我们都被李白骗了千把年

一度辉煌,而今鲜为人知的国家非遗

世纪80年代,是成都银花丝的黄金时期。

作品全部出口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一度供不应求。

蜀道真的难于上青天?我们都被李白骗了千把年

然而到了90年代,外贸一断,成都银丝花工艺失去了出口通道,动辄几千上万的价格也令其在国内市场遭受到了冷遇,从此一蹶不振。

随着时代变迁,工艺制作复杂,耗工时间长的银花丝工艺逐渐变得无人问津,面临失传的危险。

蜀道真的难于上青天?我们都被李白骗了千把年

蜀道真的难于上青天?我们都被李白骗了千把年

直到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台,成都有关单位考察本地手艺的时候,才发现成都还在做银花丝的,能评得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只有道安师傅一位了。

匠人们渐渐老去,因为后继无人,银花丝的錾片技术已经失传,而烧蓝、堆景、无胎成型等技术也正面临失传。

蜀道真的难于上青天?我们都被李白骗了千把年

蜀道真的难于上青天?我们都被李白骗了千把年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除了道安师傅和省级传承人刘涛、倪成玉,还有许多年轻人也投入到了银花丝的工艺传承中来了。

别等失去后才缅怀她的美丽,珍惜当下还存活着的银花丝技艺,别让我们以后只能在博物馆里感叹她的逝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