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尿酸血症的功能医学干预(下)

 中国生命营养 2019-07-03

难度:★★   类型:各论   字数:3,476

上期分享了关于高尿酸血症的机理、相关酶和基因的异常等基础知识,只有找到了真正的原因,治疗才更有针对性,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高尿酸血症的功能医学干预,干预原则:两个核心问题、五个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七个生理失衡。

图4:高尿酸血症的功能医学矩阵分析

功能医学干预计划

  祛除病因

  • 慢性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把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

  • 在医生指导下,减少使用诱发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如利尿剂(尤其是噻嗪类)、小剂量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环孢素;

  • 停用诱发尿酸升高的营养补充剂,如甘氨酸、烟酸、谷氨酰胺;

  • 修复肠道微环境,调整肠道菌群,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促进肠道内尿酸的分解代谢,减少尿酸的吸收;

  • 减少体内重金属的负荷,减少重金属的暴露,加强肝脏排毒功能。

  生活方式

  • 多饮水,建议饮水量维持每日2000~3000ml,可饮用牛奶及乳制品,避免饮用可乐、橙汁、苹果汁等含糖软饮料,可以喝茶和咖啡;

  • 碱化尿液;

  • 规律作息,舒畅心情;

  • 低嘌呤饮食;

  • 适当运动,保持理想体重;

  • 戒烟酒、保暖、避免感染。

饮食与运动疗法

饮食疗法: “三低”:低嘌呤、低脂肪、低盐;“三忌”:忌饮酒、忌肥胖、忌服降低尿酸排泄药物;“三多”:多喝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做有氧运动。

运动疗法:不建议做过于激烈的运动及无氧运动,可以多做太极拳、八段锦、游泳等有氧运动。

  饮食建议

鼓励食用

新鲜蔬菜;低脂、脱脂奶及其制品;鸡蛋

限制食用

牛肉、羊肉、猪肉、富含嘌呤的海鲜;调味糖、甜点、调味盐(酱油和调味汁);红酒、果酒

避免食用

含果糖饮料;动物内脏;黄洒、啤酒、白酒

能量及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我们通过食物来摄入能量,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通过新陈代谢制造细胞的能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维生素、矿物质、辅酶Q10等物质参与,如果这些营养物质缺乏,就会造成能量代谢障碍,同样也会造成尿酸升高。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50%-60%,应限制添加糖摄入,建议选择低GI食物;蛋白质的膳食摄入量为1g/kg/d,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10%~20%;脂肪提供的能量占全天总能量的20%~30%。

肠道菌群对尿酸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功能医学干预中通过肠道5R疗法进行肠道调理。对于不同的人群,并非所有“R”都要应用。有的人可能需要祛除某种诱因,有的人可能只是需要补充消化酶或调节肠道菌群,所以,治疗要个性化。

针对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首先要去除导致尿酸升高的病因,如:高嘌呤饮食、敏感的食物等。修复胃肠道粘膜,适当补充盐酸、消化酶,再接种补充益生元、益生菌等,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习惯,调节心情,适度运动等,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干预效果。

功能性营养素对尿酸的水平也有非常好的调节作用,如:枸杞、百合、绿茶、槲皮素等营养素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减少内源性尿酸的生成。另外,如维生素C、绿茶、鹅肌肽、姜黄等营养素,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

鹅肌肽 是从鲣鱼、鲑鱼中提取的物质,可使嘌呤在被分解成尿酸前,再次回到嘌呤核苷酸状态,减少尿酸的产生。鹅肌肽可以促进体内乳酸代谢,减少肾脏排泄尿酸的竞争性,从而促进尿酸的排泄。并且增加该种嘌呤体代谢酵素—HGPRT(次黄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遗传因子的数量,其中所含的次黄嘌呤和鸟嘌呤使得尿酸代谢作用下降,从而达到抑制尿酸产生,增加乳酸脱氢酶遗传因子数量,降低血清中乳酸值的作用。鹅肌肽还有其他的作用,如抗氧化、抗疲劳、调节植物神经等。

槲皮素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黄嘌呤脱氢酶活性,从而减少尿酸形成和减轻痛风,并稳定和保护细胞膜。

魔鬼爪草 有抗炎作用,有助于去除尿酸,减少痛风的相关症状。

桑黄素 桑科植物获得的桑黄素通过抑制hURAT1(负责尿酸吸收的主要载体),对尿酸重吸收有抑制作用。

复合维生素B 维持身体各种酶系统,平衡肾上腺功能,减轻压力。剂量:主要维生素B各100mg/天,注意减少维生素B3的摄入。

维生素B6 是核蛋白代谢的重要物质,剂量为200mg/天。

叶酸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剂量为400ug/天。

维生素C 是一种强抗氧化剂,高剂量的维生素C可以增加尿酸排泄。少数研究发现维生素C将组织中尿酸动员至血,增加血尿酸浓度,但与不同的遗传人群有关,剂量为3000mg/天。

过氧化物歧化酶的组成部分,抑制自由基形成,促进蛋白质和组织修复,剂量为50-80mg/天。

钙/镁 减轻疼痛,缓解压力,辅助睡眠,1500mg/750mg/天。

维生素E 抗氧化剂,防止细胞被自由基损伤,催进血液循环,剂量为400mg/天。

临床药物治疗

图5: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药物干预

功能医学从整体来考虑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也是临床医学的辅助办法,能减少临床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图5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如别嘌呤醇、非布司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苯磺唑酸;尿酸酶以及碱化尿液如碳酸氢钙、枸橼酸盐制剂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同的副作用。

苯溴马隆 主要是促进尿酸的排泄,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促进排泄,别嘌呤醇主要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抑制尿酸的生成。但别嘌呤醇会存在副作用,比如轻度的皮疹(固定性红斑型、麻疹样红斑型、荨麻疹型、玫瑰糠疹型)。重度可引起多形红斑型以及剥脱性皮炎等,这也是别嘌呤醇最大的副作用。研究证明,别嘌呤醇相关的严重超敏反应与白细胞抗原 HLA- B*5801密切相关。在服药前进行基因检测,对于结果阳性的患者禁止使用。

非布司他 是一种新型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推荐初始剂量为20-40mg/天,2-5周后,血尿酸水平如果不达标,可逐渐加量,最大剂量不超过80mg/天。它主要通过肝脏、肾脏双通道代谢,所以对于如肾功能不全、肾移植的患者使用安全性相对较高。

兼具促尿酸排泄作用的药物,比如:氯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可使血尿酸进一步下降7-15%;非诺贝特在降甘油三酯的同时,可促进尿酸排泄,使血尿酸下降15~30%;阿托伐他汀在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时,可使血尿酸下降 6~10%。

图6:高尿酸血症治疗流程

如图6所示的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流程,如伴有痛风发作或痛风结节,须按照痛风治疗路径;无痛风发作但有合并症者,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血清尿酸值在7-8mg/dl,可先进行生活方式指导或功能医学方式干预;血清尿酸值8mg/dl以上,可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并用药物治疗,如促进尿酸排泄等;如无痛风发作无合并症者,血清尿酸值7-9mg/dl,可先进行生活指导,去除诱因,补充缺乏物质,加强抗氧化作用;如果血清尿酸值在9mg/dl以上,可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及药物治疗,通过功能医学方式进行调理,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单一药物治疗高尿酸血症,90%都是排泄出现问题,可用苯溴马隆治疗,初始剂量为25-50mg/天,2-5周后根据尿酸水平调整应用剂量至75-100mg/天,早餐后服用。严重的高尿酸血症在单一用药效果不理想的状态下,可联合用药非布司他和苯溴马隆,但不建议非布司他和别嘌呤醇联合应用。

尿酸应降到什么水平?有一个口诀:5、6、7、8、9mg/dl(1mg/dl=60μmol/L),如果有痛风史的患者,“5”是建议把尿酸降低至300μmol/L以下;没有痛风史的患者,“6”是建议降低至360μmol/L以下;“7”有两个标准,男性阈值为420μmol/L ,女性为360μmol/L,如果按健康标准,则需继续降低尿酸程度;“8”是指若超过480μmol/L,除了饮食干预之外,还需加入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9”是指超过540μmol/L,同时又是没有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如果尿酸患者数值超过540μmol/L,建议开始进行药物治疗。很多患者认为痛风是因饮食而起,降尿酸只要管住嘴就可以,并不需要吃药,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科学研究表明,忌口并不是痛风治疗的全部,即便严格的管住嘴也只能降低尿酸的20%左右,不能把尿酸降到目标值。 另外还有一个“3”,是指180μmol/L,上述也提到尿酸的生理功能,并非全部是坏的,在重视尿酸危害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尿酸的益处,适者有利,过者有弊,血尿酸水平的治疗不要低于180μmol/L。

中医治疗

在中医治疗中,高尿酸血症常用治法:利水渗湿、清热燥湿、温肾健脾、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常用方剂:二妙丸、三妙丸、四妙散、茵陈五苓散、当归拈痛丸。大家可以自行了解,在这里不做过多赘述。

以上就是高尿酸血症的功能医学干预、临床治疗和中医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在治疗血尿酸的过程中提供思路,而并非只是单纯的增加尿酸的排泄或抑制尿酸的合成,希望能够给大家更多的思辨,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