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展中国》刘伟平水彩画作品展

 艺术名家数据库 2019-07-03

刘伟平简介

刘伟平,男,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美术教育专业毕业,正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刊》学术研究员,国际高级职业指导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湖北省中小学美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武汉市职业教育文化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8年担任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美术》(上、下册)主编。

2014年担任四川大学出版社国家规划幼师专业教材《幼儿园实用美术》主编。

2010年担任教育部国家规划幼师专业教材《美术》副主编。

四十多篇论文或作品在国家、省、市刊物发表或获奖。

2016.5在武汉“木兰雅苑”成功举办“木兰风”刘伟平名师工作室书画作品展。

2016.9水彩画《古桥》入选全国第一届教师水彩粉画展。

2017.7在湖北省明清博物馆成功主办“木兰清韵”刘伟平水彩画个人作品展。

2017.3水彩画《回家》发表“湖北水彩”。

2017.4水彩画《茶香曲》入选“青年水彩”“欢庆五一节”大展。

2018.9水彩画《十里荷香》入选第二节全国教师水彩粉画展。

2019.6水彩画《山路》入选潮汕水彩年展及粤、赣、闽三地联展。

骋游水彩·寄思木兰

——刘伟平先生水彩画艺术摭谈

文/王诚浩

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美协会员

水彩之美,源自欧洲。自文艺复兴时期出现至今,以其简便轻捷而为后世艺术家们所钟爱。在水彩画舶来中国的百余年间,很多艺术家们都致力于“水彩艺术的中国化”而努力奋斗。作为一名水彩画家,我们要树立“三个意识”,即讴歌时代的意识、创造精品的意识和彰显区域的意识。刘伟平先生在水彩画创作理念中,始终以此为准则,在作品的创造和水彩画研究历程中,时刻担负着起水彩画家的时代责任和艺术担当。纵观他近年的创作,尤其如此。

《田田荷香》27x39cm

《十里荷香》27ⅹ39cm

展开一张张清新脱俗的画面,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画面的魅力,更是体会到一种力避喧嚣的清醒与冷静,每一笔色彩、每一抹水气、每一丝笑容、每一缕阳光,以至每一角墙根、每一撇芦苇,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水彩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对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弘扬。

《清风徐来》54x79cm

《生生不息》54ⅹ79cm

唐代张璪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刘伟平先生的画即以生活为中心,以黄陂的乡土风情为情感抒发之本源。创新应是水彩画家一生坚持不懈的追求。刘伟平先生善思考、勤动笔,他的作品反映除了敏锐的洞察力和浓郁的乡土情怀。笔者有幸亲睹先生写生和创作的现场,他画画时少言语、眉头深锁,似乎时刻都在思考着“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的诸多问题。每每下笔,果断自如,心田藏丘壑、胸中有成竹,眼观全局、笔随心动,眼到手到,“随类赋彩”、“迁想妙得”,洋溢着生命的律动感,表达着对木兰文化和乡土风情的诠释。无论是田田的荷叶、悠远的驼铃,还是辛勤的耕作,他都能挥洒着绚丽的色彩,赋予着作品浓郁的诗意。

《山村秋色》54ⅹ79cm

《秋风秋韵》54ⅹ79cm

刘伟平先生的水彩画创作抒发了对区域文化和乡土风情的热爱,他没有成为艺术市场的奴隶,亦没有随波逐流。在国际艺术多元思潮的涌动中,他时刻坚守着自己的审美方向和艺术追求。他的每一件水彩画作品,在努力表达着他心中的远大理想和精神寄托,尽情描绘着属于他自己的水彩人生。创新源于生活,刘伟平先生绘画之余,通过读书、看展览、交流或交游等形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绘画技艺,在探索中研究创新。

《春回故乡》54ⅹ79cm

《春到故乡》39ⅹ54cm

舶来的水彩画与本土的中国水墨画一样,都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水是万物生命之源,也是生命的源头活水。刘伟平先生的画总有着一种通透水润的感觉,对水的控制远远比掌握颜色特性要难。吴冠中先生曾说:“水彩”就是在“水”和“彩”上去下功夫,若不发挥“水”的长处,则比不上油画和水粉画的表现力强;若不能发挥“彩”的特点,则比不上中国水墨画的神韵。水彩画家就像是一部电影的导演,如何控制好“水”与“彩”的节奏是其综合能力和智慧的体现。观伟平先生之画,或干湿相生、或浓淡相宜、或水彩交融,时而以水冲色、时而以色破水;一如蕴含春雨、又似干裂秋风,淋漓畅快、达意抒情、一任自然。

《春涌田野》39ⅹ54cm

《茶香曲》39ⅹ54cm

除了重视创作题材、控制水与彩的关系、突显区域特色外,刘伟平先生的许多作品能在清新雅丽的水色渲染中,让观赏者感觉到深远的意境。感受金色的秋阳、蜿蜒的石桥、农人的草垛、古村的仄巷、薄雾的清晨、黄灿的菜田、清脆的驼铃、摇曳的芦苇、静谧的远山、捣衣的少女、浪漫的桃源、清扬的湖畔……

《阳光小路》39ⅹ54cm

《秋涌村头》54ⅹ79cm

西晋文学家陆机有“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的论述,深刻地阐释了“情思”与“物境”相互交融的关系。唐代王昌龄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出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于心,则得其真矣。”这段话后人引用极多。虽是讲诗歌的,但于绘画,尤其是欣赏与中国水墨画有亲缘关系的水彩画而言,也是十分帖切的。细细品赏刘伟平先生的水彩画,所有意象的相交相生,使得所绘之景与心中之情合而为一,让欣赏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在情感上得到共鸣与感染,这边是刘伟平先生水彩画中的意境之美。

《秋阳》54ⅹ79cm

《山路》39ⅹ54cm 

诚然,艺术之路是漫长的。正如黄宾虹先生所言,“ 图画之事,肇始人为,终侔天造。艺成勉强,道全自然。悦有涯之生,致无穷之乐”。我们期待,刘伟平先生的水彩画之路,能走得越来越远,在艺术高峰的攀登中,刘伟平先生能登得更高,看得更深。

《深秋木兰湖》54ⅹ79cm

《乡间小路》39ⅹ54cm

《竹林深处》39ⅹ54cm

《湖边印象》39ⅹ54cm

《回家情》54ⅹ79cm

《古桥春意》27ⅹ39cm 

《山路弯弯》54ⅹ79cm

《故乡的田野》54ⅹ79cm

《阳光下的丛林》54ⅹ79cm

《早春三月》54ⅹ79cm

《春涌村头》39ⅹ54cm

《花影》39ⅹ54cm 

《花开盛世》39ⅹ54cm

《春暖》54ⅹ79cm

《三月春早》39ⅹ54cm

笔趣意趣·率真情真

——水彩画探索的自我感悟

文/刘伟平

作为一个基层美术教育工作者,始终把对学生的美术教育,传承美术文化理念作为一辈子的功课。热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是一直以来追寻的生命情怀,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有独特的风韵,故乡大地中的一村一树,一山一水,都有别样的风情。让学生亲近自然,表达自然之美,是传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故乡原野在新时代发展中出现了伟大的变革,建设美丽幸福乡村、建设幸福家乡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追求,让艺术融入乡村已成为一种带有浪漫主义追求的情怀,成为艺术家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精神担当。用什么方式去传达对家乡的赞美,让学生们感受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拿起画笔去表达是一种自然的选择。

当代艺术中,水彩画作为是一种绘画语言,应合着时代发展的节奏,以独特生命和魅力而存在。因为常常忙于教学工作,没有集中的精力进行油画创作,于是,简单的淡彩速写或是酣畅的水彩描摹,体现笔趣意趣、表达率真情真,成了我偶尔可以实现绘画梦想的寄托,也不经意间踏入水彩的境地,我为水彩画水色淋漓、透明舒畅、变幻莫测的艺术魅力而兴奋着迷,深入其中再也不能自拔。水彩具有清新、自然、灵动的特点,方便自然,既可以自娱自乐,又可以传达真情实意,忙忙碌碌中可以成为生命中一处快乐的港湾。

水彩画有很强的适应性,是一种有着很强表现力的画种,非常适合描绘自然风景和稍纵即逝的天气变化,它和油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透明、鲜亮和趣味,与此同时,水彩的工具材料便于携带,便于写生和表现,难点是写形状物要一气呵成,不能反复修改,对艺术家的造型能力和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画油画的同时,积极研习英国水彩的画法,使用的实际就是19世纪英国水彩画所传承的,透明水彩的方法,这种方法将透明水彩的华美鲜亮和突出的细节结合起来。一般来讲,表现一幅画,首先头脑中要有这幅画完成后效果的印象,即做到胸有成竹,其次在表现过程中,要注意画画的层次和顺序,先留白和画最浅色的,再逐步推进,作画过程中感受水色相溶在画面的偶发因素和必然因素的契合,水冲色撞、趣味无穷。每一次画都是新的开始,面对画面,一笔下去,有时会惊喜,有时会尴尬,充满了挑战。在题材上,我总是为震颤心灵的东西留恋往返,木兰风韵,山水怡情,亦树、亦山、亦物,亦景,它们记录着我生活中的真情实感。然而,水彩画又是个即时性、表现性很强的画种,没有新的思考和探索,没有倾注真情的创作,是很难突破出自我的小天地。

面对家乡的美景,不断的写生,努力摸索水彩的表现方法,有时在拘谨的惯性里不能自拔,画面严谨有余,松动不足,曾一度地浮躁与迷茫,幸亏我有一批好的朋友和工作室的团队,他们给我带来书法干净和宁静的韵味,国画通透、洒脱的气势。我把自己一头扎进在传统的土壤里,另一头认真地向大自然学习,向前辈的水彩画大师学习,执着地走着写生研习之路。总想在传统的基础上催发生机;总想在西洋水彩风韵中悟得灵巧;总想从家乡自然风景悠然的状态中获得洒脱松动的感觉;总想从学生们随性想象和率真的表达中汲取营养;总想从中国水墨的单纯、灵透、变化中获得更大的空间;力求达到一种既有水彩透明、鲜亮、滋润的特点,又具有油画细腻、层次丰富的风韵,逐步形成自己水彩画的风格和特点。

忙忙碌碌的日子,总是在心里丈量艺术的厚度,总是在学生关注的目光中追寻艺术真谛,彼此照应、共同成长,率真情真,这应是我自己一直追求的快乐,在当下,在与时俱进的日子里,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