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战争打到第二年,国军还剩373万部队,都掌握在谁的手里?

 昵称28028682 2019-07-04

47年6月,国军兵力已经从一年前开战时的430万大军急速下降到373万人。而且这些部队还是经过新兵补充后的数据,不然根本达不到373万。打了一年时间,兵力损失就这么大,可见国军在开战之初仗打得很差。(后来更加恶化了)那么在47年6月,国军这373万部队都掌握在谁的手里呢?

如果从账面上看会有些意外,因为人数最多的并非国民党陆军一线作战部队。而是国防部直属的海空军、军校学生军、机关人员及特种部队,总数达到120万人。其中机关后勤人员及学生军数量高达101万,这部分人并不能直接产生作战效能,后勤消耗还非常大,一定程度上并不是真正的作战力量,而是国军在后方的巨大负担。名义上,这一类人员都=挂在部长白崇禧名下,实际上白不过是个虚职,放在南京限制和监视桂系势力的手段,白也基本调动不了这100多万人马。不过在这120万人当中,也有具备相当实力的海军16万人,舰船300多艘(没有大型战舰);空军约3万人,各类战机900余架。

人数第二多的是陆军总司令部顾祝同麾下的102.3万人。这百万军队是国军主力,大部分为中央军或改编后的地方军,合计43个军,115个师,另有预备队约20.9万人。不过顾祝同虽然不像白崇禧那样属于地方派系,但是论资历和权力,他也无法完全调动华东和中原这国军百万主力部队。更多实际的指挥权掌握在军长、整编师长和各兵团司令手中,顾祝同在重点进攻时期更多是协助高层进行部队的整体调动,所以看起来权力很大,其实大多数时候也不能自己做主。

除去这两大部分,还有三个区域国民党兵力较多,分别是东北、华北和西北。先说东北,此时正是杜聿明掌军时期,东北国军虽然精良,多王牌军,但是兵力一直不足。47年6月整个东北只有33万国军的编制,可见一年多后辽沈战役时国共两军的兵力对比失衡是早有预兆的。至于华北,此时还未到傅作义全权掌管华北军政时期,华北的最高长官是李宗仁。和白崇禧一样,李宗仁被放在北平也是国军限制桂系势力的手段。名义上李手下的北平行营有29万部队,下辖9个军30个师,另有7万人的预备队;但这些部队也不全是李的桂系嫡系部队,再加上华北还有阎锡山、傅作义等势力,李的真实权力并没有职衔上那么大。西北方面此时凝聚了国军的精锐部队,胡宗南大军在47年中期的准确编制为8个军27个师合计24.93万人。这部分军队是国军用来攻击我军延安总部的,在西北与解放军周旋了两年时间,结果竟越打越少。

除去上述300万人,国军剩余70余万军队的大致分布情况是:山西晋军5个军约12万人,华中程潜部7万人左右,西北二马约52000人,重庆行营15万人,西北张治中8万余人。其余部队多为南方的后方预备兵力,装备和人员素质都不足,实力有限。国军在47年的真实兵力状况,分散而不合理,机关极多,根本发挥不出373万人的真实战斗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