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表达时“讲三点” 首先,从“怎么简单3句话,将自己的意思表述清楚”开始。 假设,在给别人做自我介绍时,我们这么讲, 听好了: “本人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工作勤奋,会用100%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具有亲和力,擅长与人沟通。忠实诚信,决不推卸责任。” 听了是不是觉得乱、逻辑不清呢? 但如果我们这么介绍自己: “本人主要有3个特点: 第一,个人性格上,热情开朗,待人友好; 第二,工作态度上,会用100%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第三,做人原则上,忠实诚信,绝不推卸责任。” 怎么样,是不是立马感觉清晰了许多。 这两段介绍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对了,就是“讲三点”,第二段明确说了个人性格、工作态度、做人原则的3大特点,因此就给人逻辑清晰、表达有条理的感觉。 02 “讲三点”的好处 通过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讲三点”有助于受众接收你传递的信息。那么“讲三点”还有什么其他好处呢?至少还有两个好处。 ① 可以快速在他人心中营造逻辑性强的“伪印象” 逻辑能力的提升一般难以一蹴而就,需要经过大量、持续的练习。 但是即使在逻辑能力提升初期,逻辑性还不够强、语言表达还不够有条理的时候,“讲三点”的表达形式会更容易让你在他人心中留下逻辑性强的“伪印象”。 ② 真正提升表达的逻辑性、条理性 当然,“讲三点”的表达形式不仅仅能营造你的逻辑性强的“伪印象”,它更能真正提升你表达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因为要“讲三点”,这就逼迫你在发言或文字表达前将脑海中零乱的思绪重新进行整理、归纳、分组, 提炼为三点并表达出来,从而有效帮助你厘清思路、组织语言,让听众更容易接收你传递的信息。 如果你能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坚持刻意“讲三点”,就会给自己带来大量的练习机会。 长此以往,逻辑能力会不自觉地得到很大提升,从逻辑性强的“伪印象”转变为逻辑性强的“真内在”! 03 如何真正做到“讲三点” “讲三点”是一种简单易学、见效快的表达技巧, 但是如果你仅仅停留在“知道”阶段而不能不假思索地加以应用,那么其实你跟不知道“讲三点”并没什么区别。 那么如何才能养成“讲三点”的习惯?有以下两个方法。 ① 利用一切场合练习 练习前期在一切可能的场合尽可能采用“讲三点”的表达形式,习惯形成后再根据场合需要选择是否“讲三点”。 在练习的早期,如果有条件,你可以找一个“陪练”,“陪练”的主要职责就是提醒你别忘了“讲三点”。 ② 有目的地积累“三点”的框架并刻意练习 进入“讲三点”的殿堂后,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同样是“讲三点”,有些人的“讲三点”让你觉得逻辑严谨,有些人的“讲三点”却有生搬硬套的感觉。 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其核心就在于是否有一个逻辑严谨的框架。 如何才能做到“讲三点”时有一个逻辑严谨的框架?特别是极短时间内的即兴发言,如何才能做到逻辑严谨? 这需要你在平时有目的地积累一些常用的“三点”框架,并刻意练习以记住它们。 比如“现场挂钩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等。 类似的“三点”框架还有很多,比如谈个人能力的ASK框架,做好一件事的“意愿、方法、行动”的3点框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