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中的'士气'不是你所想像的那个,有了它书法才会有高格境界

 摄影姥 2019-07-04

书法往往讲究一个'气',比如'气质'、'气韵'、'行气'以及'习气'等,这些都是指书法作品给观者的间接感受,当人们欣赏了有'气'的书法作品后,会给人带来内心的共鸣,或是喜悦,或是振奋,抑或是悲情,当看到《兰亭序》时,仿佛让人感受到魏晋风流、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和气,当看到《祭侄文稿》时,就能感受到颜真卿书法的宽博之气和他的正义之气,等等。

书法中的

书法中的'士气'

对于'士气'来说,也是属于书法中的一种'气',最早提出'士气'的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是他与同行钱选在讨论绘画时所说,原文是这样说的:

赵文敏问画道于钱舜举,何以称士气?钱曰:隶体尔。画史能辨之,即可无翼而飞,不尔便落邪道,愈工愈远;然而又有关捩,要得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

从上述的问答中,可以得知,钱选所谓绘画中的'士气'是指'隶体尔'、'隶家画也',也就是说,钱选把文人画和非文人画的区别叫做'隶家画',这里,还说到了两个重点:一是作画以书法用笔,二是画家要有清高的品格,这也就是画家所作之画,要寄托高妙。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凡画中所需'士气',必须要具备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用笔,二是品格。

书法中的

清代学者刘熙载非常注重书法中的'士气',并且加以极力提倡,他说:

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

刘熙载认为,书法中应当以'士气'为上,并把其它之气与'士气'区别开来。这个不论站在哪个时代,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每个时代都会有这样的情况,任何人只要认识字,都同样会拿着毛笔写出自己所写的字,而这时问题就来了,女人与男人所写,区别就可能会是'妇气',就会有柔弱、纤美之嫌,兵人所写,可能会是'兵气',等等,但这些都被刘熙载认为不是书法中所要的'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所谓书法中的'士气',是一种高洁之气,这种高洁之气,是建立在人的学识、修养之上的,也就是说,想要获得书法中的'士气',必须要通过多读书、多修养,从而提升人的眼界、品德才可得到,其它别无途径。

书法中的

'士气'的表现

有了'士气'的书法,必是意境深远,让观者赏心悦目,只不过,这对于欣赏者也同样提出了加强思想文化修养和鉴赏能力的培养之要求,作书者与欣赏者在此方面的水平要求基本相当,否则,也是'能力不相当'的。

'士气'在书法中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是笔墨精到,也是书法技法层面的要求,二是品格高洁,意境深远,书家所表现的书法内涵本质必须是深层次的,让人觉得书法背后仍有文章可读。

赵之谦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他擅长北碑,面对浩瀚的北碑文字,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认识,他在《章安杂说》中说到:

书法中的

书家有最高境界,古今二人耳。三岁稚子,能见天质;绩学大儒,必具神秀……

他认为书法中的最高境界只有这么两种人才可以表现出来,一是三岁孩子,他们胡乱书写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然质朴的感觉,另一种人是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儒们,因为他们知识丰富,眼界开阔,书法自然就会是'神秀'之气。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三岁孩童胡乱一写,就是书法作品,赵氏这里说的是北碑中的质朴之气,天真自然,就像孩童所写的,因为在孩童的眼里,他们没有更多、更为复杂的思想,写字时也不会去构想字的间架和笔画,从而就有了自然、质朴的感觉。

北宋初期的文学字欧阳修对书法中的君子之气也较为看重,他认为书法应当与人品、学识相关,这些都会表现在书法,他的《集古录》中有这样一段话:

书法中的

颜公忠义之节,皎如日月,其为人尊严刚劲,象其笔画。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颜真卿作为君子,为人浩然正气,他的书法自有高洁品格。这里,欧阳修又把人的修养也纳入到书法的'士气'中来,说明书法也与人品有很大关系,有了好的品格,书法中的'士气'表现也就更为完美了。

北宋文豪、书画家苏东坡也非常重视人的学识、修养与书品的表现关系,他认为,书家必须要加强人的修养和学识的提升,李昭玘在《乐静集》中记载了这么一段话:

书法中的

昔东坡守彭门,尝语舒尧文曰:'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

'识浅、见狭'都是指人的学养问题,而'学不足'则是指书法中的技法问题,如果把它们分成百分比的话,那么,苏东坡所说的学养应当占有三分之二多,由此可见,人的学识是多么重要。

'士气'的实现

既然我们知道了书法中的'士气'和'士气'在书法中的表现形式,那么,就应当在书写或创作中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增强书写效果,形成饱含有价值意义的艺术作品来。

清代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

古人读破万卷,下笔有神,谓之诗有别肠,非关学问可乎?若夫挥毫弄墨,霞想云思,兴会标举,真宰上诉,则似有妙悟焉。然其所以悟者,亦有书卷之味,沉浸于胸……

不论写字作画,古人都是以读书为主,书读得多了,人的见识和悟性自然就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书卷气',如果不读书,不增强自己的视野,即使怎么挥毫也是徒劳的,不会形成高格之境。

书法中的

汉代杨雄在《法言》中说: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矣。

而北宋苏轼也在《书论》中说到: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上述二人对书法中的君子、小人之论,都是从做人方面对书法的影响而提出来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好的书法必须是君子所为,而小人是写不出好的作品来的,可见如何做人也是书法高洁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

书法中的

结语

综上所述,书法贵以品质为上,书法中的'士气'是一个人学识、修养、做人的综合表现,那些以技法为上,只能说明书法的技术水平,但更为深层次的内涵要求,则是书法中的'士气'要求,因此,对于学书者来说,加强思想修养,提升学识、学养水平,做'君子'般的人,书法高格水平也就会自然显现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