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滇东雪鹰 2019-07-05
一件信息,尤其是虚拟的,只使用一种逻辑来分类,只放在一个明确的地方,学久了人自然而然都会这么做。(叶骥)

信息爆炸的时代,几乎是一睁眼,打开手机就开始面对源源不断的信息。

打开微信,刷了一遍《阅读,是个技术活》,深以为然,点下收藏,打算晚些认真拜读。

打开今日头条,看到毕淑敏的新动态,似乎若有所悟,再次收藏,打算时不时自我警醒。

打开收藏夹,满满都是素材,然而,写起文章来,则是抓耳挠腮,咦,这个素材我明明在哪里看过……然后,开始百度,一个钟后……才回过神来,自己在干嘛呢?

面对这样的困境,无数人苦恼应该怎么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

如果你是纸质笔记控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奥野宣之 介绍了一种 “一元化笔记法” 来进行素材的收集和整理。

简单来说,就是只用一本笔记来进行记录,记录的时候按照时间顺序,以时间来进行命名(如:20190619),对记录过的笔记建立索引,方便日后查找。

操作的重点有两点。

一是如何对笔记进行索引,作者提出:在同一主题笔记的位置,贴上等高的相同颜色的便利贴或者胶带。(温馨提示,日常整理文档,也推荐使用,灰常舒适)

二是如何对笔记进行二次使用。对于素材的再次使用,关系到所收集的素材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出作用。作者提到了三种方法:信息卡重组法、纸张移植法、复印件拼贴法

信息卡重组法,具体的操作方法为:

重读笔记,把有些与正在研究的问题相关的内容要点写在卡片上,一条信息一张卡片,只写正面,大约一条50到80字,在卡片上标注题目、出处。如果制作过程由新的想法出现,就写在新卡片上。然后把卡片摊在桌子上,找到卡片间的联系,一边按照不同话题排列,一边琢磨。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纳博科夫用的就是卡片创作法

我现在发现索引卡片真的是进行写作的绝佳纸张,我并不从开头写起,一章接一章地写到结尾。我只是对画面上的空白进行填充,完成我脑海中相当清晰的拼图玩具,这儿取出一块,那儿取出一块,拼出一角天空,再拼出山水景物,再拼出———我不知道,也许是喝得醉醺醺的猎手。

对此,纳博科夫如是说:“想象是记忆的一种形式。意象取决于联想的力量,联想则由记忆提供和促动。”

纸张移植法,具体操作方法为:

先对素材进行阅读思考,然后在笔记上写下主题,对素材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标注关键词,并注明来源

大文豪钱钟书先生一生热爱读书,所用的恰恰是笔记读书法。

杨绛先生曾说:“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

终其一生,钱钟书先生的1.5万页中文笔记摘记了3000余种书籍,3.5万页外文笔记摘记了4000余种书籍,多卷本文集仅算作“一种”,读而未摘的书则无法考证了。

复印件拼贴法,让人想起李敖先生的撕书读书法。

我李敖看的书很少会忘掉,什么原因呢?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用到,把书给分尸掉了,就是切开了。这一页我需要,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按类别分开来。那背面有用怎么办呢?把它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把两本书都切开以后整理出来,把要看的部分分类留存。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分尸掉了。这就是我的看书方法。

相比之下,李敖先生比较壕,而奥野宣之则是采取复印的方式来进行收集。

如果你是纸质笔记控,上述三种方法不妨试试看,毕竟每一种笔记方式追根溯源,都曾有历史留名的名人大家践行过,有他们的背书,或许也能说明一二。

如果你是电子笔记爱好者

相比一本笔记,恐怕你需要的工具多得多,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电子笔记的好处显而易见,比如方便携带啦(利用现代人忘记带啥都不会忘带手机的特性),记录方式快(咔嚓一声,文字成像),检索方便(一键检索,立马可得)……

如果你想做读书笔记,滴墨书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全方位满足你想要摘录,想要写心得,想要分享,想要导出的需求……

滴墨书摘作为一款具备 OCR 识别功能的笔记管理应用。界面美观简洁,只需设定好一本书,把你划过线的地方摘录下来(可图片,亦可识别为文字)、加上评注即可。简单易上手,支持书签式生成转发,也支持多种模式导出,甚至支持直接导入印象笔记,简直不能更赞。

如果你想写记录一时感想,讯飞语记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尝试过语音记录之后,你不用再担心打字速度更不上思想的速度。所说即所得。

目前,语音写作是一种新兴的写作方式,甚至有人创造一天语音写下十万字的记录,有人用这种方式一年创作300万字,简直不可思议。而语音写作的最高境界据说是念起即觉,觉即成文。

如果你想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印象笔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印象笔记的logo是一只大象,来自西方一句古老谚语 :「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

这只大象在不断地迭代中,已经达到了多场景链接,并支持搜索一切存储信息,在探索过程中还有不少惊喜。无数的人使用印象笔记来打造个人的知识系统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这个,万物皆可输入,万物皆可输出的时代,电子笔记爱好者简直是利器在手,天下我有!

有人说,笔记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帮助你节省很多 “重复努力” 的时间。上述的信息收纳术,你Get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