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别再用语言伤害孩子了,用微笑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雅博学苑 2019-07-05

小慧和老公结婚之后,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于是两人开了一家小店铺,希望能够改善生活。然而两人都不善于经营,导致店铺最终关门,之后老公便一直情绪低落。小慧为了维持生计,就外出打工找了一份工作,可是老公竟然诬陷她跟老板有私情,经常在家里找小慧麻烦,甚至不断的羞辱她,对家中的孩子也不管不问。

在心理学中,这被称为踢猫效应。

心理学之踢猫效应?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老板因为上班超速而被罚款,心情不好的他到了公司就叫来经理骂了一顿,经理挨骂后,就找了一名员工挑毛病,员工带着一肚子的气回到家中,看到老婆就忍不住的叨叨几句,老婆白白受气自然也不开心,于是抓紧身边的孩子就打,孩子顿觉委屈,可是又不能还手,只能一脚踢到了自己家的猫身上。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人们的坏情绪会依次向下传递,也就是向等级比自己低的,实力比自己弱的对象发泄。位于金字塔最底端的人,永远都是不良情绪的最终受害者,因为他们没有力量去反击,自然会成为人们的出气筒。

然而不管是踢人者还是被踢者,其实心中都会积累着很多的压力,只是踢人者找到了发泄的途径,而被踢者只能一直把怨气压抑在心底而已。

这种现象不是一开始就会看到端倪,而是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如火山爆发,喷涌而出,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或做出一辈子后悔的决定。

'踢猫效应'的共同特征,就是它们都因生活小事引起

2018年1月27日,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小区内,一位妈妈在用手机充电器错手勒死自己五年级的儿子之后,情绪瞬间崩溃,在多次割腕未果的情况下,最终选择跳楼结束了生命。

这位妈妈情绪失控的原因,有的邻居说是因为学习的事情和孩子发生了争执,也有的人表示是因为家庭内部的矛盾而引起。不管真实情况如何,可想而知这位妈妈平时心里承受了多少压力,只是迟迟没有发泄出来而已,而一旦爆发,则是无法挽回的后果。

同样是2018年的1月,在泰兴黄桥,一名9岁的男孩不小心弄丢了母亲的手机,被回到家中的母亲用乱棍一顿毒打。第2天,男孩被发现躺在自己房间的地上,永远的失去了生命。

男孩的父亲不仅常年不回家,甚至连一分钱家用也不给,生活中所有的压力都落在了男孩母亲的身上。平时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的母亲,对孩子的父亲充满了怨恨,但是她却选择把这种怨恨转嫁到孩子身上,从而酿成了让其后悔终身的悲剧。

孩子犯错,作为父母当然可以管教可以惩戒,但前提是避免情绪化。当你愤怒地朝孩子吼叫时,当你狰狞着一张脸朝孩子挥起棍子的时候,已经失去了惩戒的本来意义,这只是一场发泄,一场大人向孩子倾倒不良情绪垃圾的发泄。

道理大家心里都明白,为什么我们还是一再成为那个'踢猫的人'呢?

1、人格特质的因素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格,不同的人格又有着不同的特质,比如内向、外向或神经质,这里的神经质特指人们的情绪不稳定。如果一个人有着神经质的人格特质,那么他们情绪就很难自控,要求他们没有脾气,真的有些强人所难。

2、踢猫效应给我们造成的心结甚至心理创伤

如果人们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那么很有可能就是踢猫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长期处在情绪的压抑中,人们的怨气自然会越来越深,但很多时候这种情绪是无法及时发泄的,因为它往往来自于比我们更强大的力量,使得我们无力反抗。

这时人们自然就会把目光转移到最弱小的孩子身上,肆意的对着孩子进行发泄,即便明明知道孩子并不是引起自己情绪的导火索,但就是无法控制已经呼之欲出的情绪,把自己的心结转移到孩子身上。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1、不要积累怒气

每一个人都会有着自己的情绪,如果体内的怒气不断积压,那么必然需要找到一个释放口,而此时这种力量无疑是巨大的。

但如果平时能够把怨气及时发泄,不是一味的忍耐回避,而是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并且勇于面对,及时解决,那么一切就会有所不同,事情必然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2、观察孩子为什么会有不良行为

孩子很多不良的行为之所以会出现,往往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而父母又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

只有父母能够真正了解孩子的意图,才能针对性的教会他们正确表达的方式,学会理解孩子,是父母控制自己情绪的前提。

3、确认孩子让自己忍无可忍的原因

在父母的坏情绪即将爆发出来之前,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孩子的这些行为到底是因为他们本身有过错,还只是自己对他们的要求太高,容忍度太低。

如果是孩子的错,父母必须加以指正和引导;但如果是父母自身的原因,那么就必须进行反省,重新制定对孩子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认知。

4、解决自己的内心问题

由于童年或其他因素的影响,父母本身就有这易怒的性格,他们会把自己的不安、不满和愤怒发泄在孩子身上,却忽略了自己的问题应该自己负责,而不是由孩子承担。

5、选择用更智慧的方法代替打骂孩子

打骂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但却不是唯一的方式,更不是明智的方式。父母不仅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更要让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从而要让孩子真正得到改正和进步。

6、学会休息,不要让自己太疲惫

人们在疲劳的情况下.很容易情绪不佳甚至失控。所以父母平时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这样才能够用最佳的状态陪伴孩子,和他们一起健康成长。

亚里士多德说:生气是简单的,但选择正确的对象,把握正确的程度,在正确的时间,出于正确的目的,通过正确的方式生气——这不简单,需要大量练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