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令人不解,再看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的奇特作为,他没有篡夺魏国

 鹿文康金 2019-07-05

字数:2335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没人喜欢司马懿,即使在当时,蜀国大将军费祎做过一篇《甲乙论》,对司马懿极度唾弃,唐太宗李世民曾为《晋书·宣帝纪》作史论, 对高平陵之变有如下议论:

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干,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

高平陵之变前的司马懿在对抗诸葛亮后,司马懿在为国人的心目中的形象“聪亮明允,刚断英特“,“体道正直,尽忠三世,南擒孟达,西破蜀虏,东灭公孙渊,功盖海内“。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司马懿鹰视狼顾,翻脸无情,全无信义,司马懿有两个富有戏剧性的瞬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可以窥见他的心胸里的诡诈权谲。

第一个瞬间是正始九年,曹爽派心腹李胜窥探司马懿病情。司马懿。“去冠散发,上床拥被而坐,又令二婢扶策”,所问非所答,病入膏肓,似乎“衰老病笃,死在旦夕”了。

第二个瞬间是从床上一跃而下,当司马懿探听到曹爽的力量全部在洛阳之外,开始造反。

《晋书·宣帝纪》说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司马懿父子篡夺曹魏政权时表现出来的凶残狠毒,连其后辈儿孙都感到羞耻。这也历来是司马懿为人不齿的地方。

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天子谒高平陵,爽兄弟皆从。是日,太白袭月。

高平陵之变一直被认为是司马懿利用机会,有预谋的夺取魏国权利,但如果细细的看来,事情并不是历史所说的那样,宋代叶适对高平陵之变有一段的评论,

嘉平之役,极是异事,曹氏造基之业,虽无两汉本根之固,然自(曹)操至此已六十年,民志久定。司马懿再世受遗,信非忠贞,何遽盗夺。…一旦因人主在外,闭门截桥,劫取事柄,与反何殊,…懿号有智,而披猖妄作,然竟以胜。

'极是异事',司马懿谋略,却在高平陵之变中,做的很多事并没有深思熟虑,令人蹊跷,具体体现在:

第一:中护军

当时司马懿能够信任掌控的的军事力量实在很弱,仅有司马师的禁军。曹魏的禁军有“中领军”和“中护军”两支军队,“中领军”前身是曹操的虎豹骑,中领军是禁军最高统帅。中护军的职责是'选拔武官,隶(属于)领军。'《魏略》:' 护军之官,总统诸将,主武官选。'不是负责打仗的,主要是内部管理,掌军中参谋、协调诸部,司马师的职务是中护军,类似于现在的参谋长,手下可以调动的军队并不多。

第二:三千死士

司马懿能调动的还有一支力量,就是司马师阴养的三千死士。'阴养三千死士,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这支私人军队也是让司马懿最是饱受诟病的地方,但仔细想想,利用这群民间'侠士'来推翻曹魏政权,三千死士,在魏国的都城,在禁军林立的情况下会起到什么用? 久经阵仗的司马懿不会想不到,这三千死士应该只是司马懿在政局变化时自保的私人武装。

第三:武器装备

如果司马懿早有准备,就一定会安排好这三千死士的武装,总不能拿着木棒条凳去打仗吧! 高平陵之变初司马懿领着三千死士去魏国的武库抢兵器。这反倒证明司马懿没有私藏兵器和甲胄,证明司马懿没有造反的企图和准备。

第四:险些被杀

证明司马懿没有蓄谋的恰恰是曹爽的部下,司马懿在去武库的路上,路过曹爽的府邸。

帝列阵阙下,经爽门。爽帐下督严世上楼,引弩将射帝,孙谦止之曰:「事未可知。」三注三止,皆引其肘不得发。

严世是曹爽的内务总管一类官员,统帐下兵。又叫帐下都督,司马懿这个太傅险些被曹爽的七品帐下督引弩射杀,只好通过喊话,好言解劝才得以通过,这说明司马懿完全没有进入到战争状态,司马懿的武备工作根本就没开始。

第五:时机不对

《三国志卷四·魏书四·三少帝纪》:七年闰月,魏大将军曹爽、夏侯玄等向汉中,镇北大将军王平拒兴势围,大将军费祎督诸军往赴救,魏军退。”

曹爽伐蜀的骆谷之役,魏军大败,幸得司马懿写信提醒,不然曹爽一定全军覆灭,如果当时司马懿就早就计划代魏,他的选择应该是任由曹爽覆没,自己出面挽救危局,自然全面独霸朝纲,这个最好的时机,司马懿并没有利用。

第六:没有预案

曹爽的智囊恒范反倒可以证明司马懿的清白,恒范建议“请天子幸许都,调外兵以讨司马懿”,恒范的计划是曹爽和皇上逃到许昌,然后以皇上的名义发诏,“奉天子以讨不臣”,关键的是皇帝姓曹,且在曹爽军中,这是多好的'挟天子而令诸侯'。司马懿一旦被加上“谋逆”的罪名,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司马懿控制的洛阳仅是孤城,他的亲信远在关中,曹爽征集天下兵马,桓范以大司农身份调集天下粮草,这计划会很有效,如果曹爽照办,就可名正言顺地实现大逆转。如果司马懿是蓄谋,会没有想到面临的这些会使他陷入不测的困境吗?恒范所说正是司马懿的命门所在,司马懿非常忌惮恒范,反倒可以说,司马懿开始就没有考虑到这些变化的可能。

这些证据表明,历史有点冤枉司马懿了,司马懿的行动并不是蓄谋已久。曹爽'…独专权势,行以骄奢,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器小而位高,威重则身危,奸邪前败,祸患后随'。高平陵之变更像是司马懿发动的针对曹爽的'护国运动'和保护自己家族的行动,而不是一场阴谋以司马家代替曹家的篡国。从司马懿个人角度看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是在对自己各种不利的情况下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从开始,司马懿并没有想到篡夺魏国,他依旧是魏国功勋卓著的臣子。

但他的儿子们就不是了,不过这已经和司马懿没有关系了。两年后,司马懿去世,后来司马家篡夺了曹家的江山,用曹操《述志令》中那句话来形容司马家此时的境况,'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诚恐一解兵柄,为人所害',司马懿干掉曹爽无论如何都是一场秧及子孙的大祸。司马家已经箭在弦上,不是司马家死,就是曹家死。

虽然司马懿性格阴险狡诈,不过仅在高平陵这件事上,他不是历史所描述的那样,他是被冤枉的。

康震老师精选古诗词

所选都是汉字世界动人的语言。

30位传奇诗人的青春史,浓缩600年家国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