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诸葛亮坚持的北伐究竟行不行?

 天使之剑 2019-07-06

文/不识字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分析了诸葛亮北伐中“能不能”和“要不要”这两个大前提。这篇文章里,我们该讨论的自然就是终极问题——“行不行”。

诸葛亮VS司马懿

北伐,到底打不打得过?

如果打得过,那北伐三部曲顺理成章,直接干没问题;可如果打不过,则意味着前面所说的一切都是空话,没有威胁的北伐只会徒耗自身实力,而很难达到拖累魏国国力恢复速度的战略目标。

所以这个问题很关键,得仔细分析分析。

从账面数据来看,好像确实和本文开头说的那样,北伐有点不太行:

一伐失街亭,二伐止陈仓,三伐局部小胜,四伐缺粮退兵,五伐诸葛亮逝世,算下来,整个系列战争都没能取得一场完整的大胜。

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北伐真的“不行”呢?

当然不是。评定一场战争的成败得失不能单看表面结果,有时候其中过程往往更为重要。

为了简单高效地体现蜀汉、曹魏两军对决的强弱,我们不妨以两国的最高军事指挥官——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较量来做个对比。

前两年有一部《军师联盟》大火了一把,司马懿凭此从《三国演义》里的反面人物,摇身一变成了足智多谋、有情有义的热血男儿,这主角光环来得让人猝不及防。

鉴于艺术形象的需要,我们当然不能指责编剧、导演们“戏说不是胡说”,但有些人看完剧中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军事博弈后,连连发出“诸葛亮不如司马懿”、“司马懿坚守不出不是打不过,而是在养寇自重”、“司马懿早就看穿了空城计”等一连串惊叹,直接把“影视”当“历史”,这就是很明显的幼稚可笑了。

▲《三国》中的司马懿

真正的诸葛亮VS司马懿如何?我们还是得回到正史上去一桩桩看。

从第四次北伐开始。

这一年,魏国的大将军曹真病死,在朝廷的安排下,司马懿正式接管西线战事,开始与诸葛亮正面交锋。

按《军师联盟》里的改编,在诸葛亮的兵锋直指下,司马懿似有先见之明,果断采取了“龟缩大法”,坚守不出,意图耗到蜀汉军队断粮。

但事实呢?恰恰相反,司马懿其实一开始是不怂的。

宣王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出,西救祁山。郃欲分兵驻雍、郿,宣王曰:“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汉晋春秋》

一目了然,当年在汉中领略过蜀汉战力的老将张郃才是保守派,主张分兵防御,而司马懿新督雍凉,显然还不知深浅,打算全军出击,与诸葛亮打上一仗。

结果,目标清晰的诸葛亮压根就没顾得上他,只留少数兵诱敌,自己带着大部队逆行,跑到魏军后方把郭淮、费曜教育一顿,然后将上邦基地的麦子洗劫一空。

“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

开局野战大败,上邦屯田基地又惨遭割麦,司马懿有些不甘心,他选择尾随蜀汉军队,却不敢冒然决战。

“敛兵依险,军不得交。”

不久,魏军统帅部再次爆发争论:

“宣王寻亮至于卤城。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今亮县军食少,亦行去矣。’”

经过一番徒劳无功的尾随后,张郃依旧主张彻底的防守战,坐等蜀汉粮尽退兵。可司马懿呢?

“宣王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

他不听张郃的,还是继续地跟着诸葛亮,但是又不敢主动进攻,像玩躲猫猫一样,惹得魏军上下怨声载道。

慢慢地,魏军中有人坐不住了,对司马懿既不战又不守的做法感到不满,开始当面讽刺其胆怯无谋。

“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

被帐下人用“畏蜀如虎”一激,这位此前还是克日擒孟达的“名将”司马懿大感耻辱,先前的想法被抛之脑外,立即部署与诸葛亮展开决战。

“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

结果还是熟悉的配方: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

从“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的战绩来看,蜀汉这次是狠狠地把魏军按在地上摩擦了一遍,陇右魏军在司马懿的统率下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惨败。

最后,好不容易熬到诸葛亮因李严运粮不济打算退军,司马懿觉着机会来了,试图在撤军路上占些便宜,找回点面子,命令张郃率军追击。

“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结果大家都知道,这位打了半个世纪仗的三国名将,堪称魏国国宝的张郃,就这样被诸葛亮射死在了木门。魏军再一次受到重创。

一失足成千古恨

以上便是蜀汉第四伐的全部过程,诸葛亮可谓完虐司马懿。

也正是有了这一次的惨痛教训,到了第五次北伐,司马懿就像是换了个人,任凭诸葛亮送女装、令军士挑衅、辱骂,甚至被在家门口堂而皇之地种田、割麦,他就是不出来交战,只能说是被彻底打怕了。

而至于那些替司马懿洗白的人,称其坚守不出并非打不过,而是在“养寇自重”,自然是选择性忽略了司马懿在第四伐中与诸葛亮对决时的拙劣表演。况且,司马懿的用兵风格,从“擒孟达”、“平辽东”、“破王凌”,哪一次不是侵略如火、兵贵神速,为何偏偏到了诸葛亮面前便成了缩头乌龟,这难道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因此,从诸葛亮VS司马懿(曹真、郭淮等也差不多)的分析中就能看出,虽然北伐的最终战果不尽如人意,但其过程却是很有“质量”的。无论是玩谋略还是拼野战,诸葛亮领导下的蜀汉军队都要比曹魏军队更胜一筹。

而这样的北伐,谁能说它“不行”呢?

尾声

综上所述,诸葛亮的北伐三部曲,总结起来就是“可以打”、“必须打”并且“打得过”。作为一个割据一方的小国,这种充满希望的奋斗姿态,难道不是“明知可为而为之”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