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崩》-反秦力量的真实动因分解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19-07-06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但是我们知道秦朝又非常短命。公元前209年,陈胜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就迅速取得了天下人的响应,此后不到五年的时间,刘邦就攻入了函谷关,消灭了秦朝。以往我们讨论秦末各地起义爆发、天下大乱的原因时,通常都认为是因为秦朝的苛政,人们不堪忍受秦朝的严酷统治,所以纷纷揭竿而起。苛政确实是导致秦末乱局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我们在看秦末这段历史时,往往会忽略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前提,那就是在秦朝建立以前,中国已经经历了从西周到战国长达800年的封建时期。要知道,封建制度下的各个政权都是独立的主权国,打个比方,当时的魏国人看秦国人,就像现在中国人看韩国人差不多,所以天下忽然由封建制转变为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人们自然无法适应。

如果考虑到这个大前提再去看秦末的纷乱局面,你就会发现当时的起义绝不是反对秦朝苛政这么简单,当时秦末的起义军领袖和各个诸侯的首要目的,其实是让天下重新回到战国时的封建格局。

从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到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在这期间,华夏世界至少经历了三次变革重组,从陈胜起义后的平民王政,到薛县会议的王政复兴,最后到了项羽的封王建国。我们知道秦朝推行的是郡县制,取代秦朝的汉朝所推行的则是郡县与分封并行的郡国制,而华夏世界的这三次重组,正是由秦朝中央集权到汉朝地方分权的过渡。

我们先来说说陈胜起义如何引领平民王政?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打响了推翻秦王朝暴政统治的第一枪。这次起义最积极的意义在于,以这次起义为契机,之前被秦国灭掉的楚、赵、燕、齐、魏这五国纷纷复兴,而五国之中,又是以陈胜复兴的楚国为主导。我们知道,战国末期的时候,楚国是秦国统一天下的最大阻碍,那么陈胜吴广起义之后,以楚国为主导复兴的五国,无疑就是战国末期天下格局的重现。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

在陈胜吴广起义时,复兴的这些诸侯国,虽然国号还是战国时诸侯国的国号,但是政权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了,他们多数都是由像陈胜这样的平民建立的政权,所以称这些政权为平民王政。

那么这些平民政权是如何建立的呢?

陈胜吴广兵变后,迅速攻占了大泽乡所在的蕲县,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宿州,之后陈胜以蕲县为据点,帅主力向西进军,一直打到陈郡的治所陈县,也就是现在的湖北荆州。攻占陈县是陈胜起义至关重要的一步,这是陈胜攻占的第一座郡治级别大城,用现在话说就是一座省会城市。同时,这里曾经是楚国的旧都。

占领陈县后,陈胜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政治条件,决定建号称王,取国号为张楚,也就是张大楚国的意思。这在中国历史上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因为在此之前,称王都是贵族独有的特权,陈胜以平民身份称王,可以说是打破了贵族对王权的垄断,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平民建立的政权就此诞生。

称王之后,陈胜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要将战果进一步扩大。他命吴广帅主力继续向西进军,意图攻破函谷关,进而攻占秦朝首都咸阳;同时以武臣为将军,北上渡过黄河,攻掠燕赵地区;以周市为将军,进攻魏国地区。

武臣进入赵国之后,一方面对赵国人采取舆论攻势,唤起赵国人对秦国的仇恨,同时又对秦朝的官吏实行怀柔招降政策,结果赵国东部很快就被平定。占领原赵国首都邯郸之后,武臣效仿陈胜,自立为赵王,赵国成为继楚国之后第二个得到复兴的国家。

武臣

此后,武臣脱离陈胜的领导,开始巩固自己的势力。他命韩广领兵北上攻略燕国地区,企图将燕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韩广本人就是燕国人,他到达燕国之后受到燕国军民的广泛欢迎,迅速占领了燕国大部分地区,于是,韩广又效仿武臣自立为王,燕国也得到了复兴。

陈胜派到魏国的周市领兵一路北上,如秋分扫落叶般打下大半个魏国,一直打到齐国地区。但是此时的齐国已经被出身齐国王族的田儋(音如旦)复兴,周市在齐国遭到了田儋的抵制,只能退回魏国。回到魏国后,周市的部下都希望他可以自立为魏王,武臣和韩广也积极怂恿周市称王,因为魏国地处赵国南部,距离楚国更近,所以他们希望借助周市来缓解来自张楚陈胜的压力。但是周市却回绝了这些人的请求,他认为魏国应该立魏国王族后人才符合大义名分,因此他拥立了出身魏国王室的魏咎为王,于是魏国也就此复兴。

魏咎

陈胜的大泽乡起义后,仅仅五个月,楚、赵、燕、齐、魏五国都得到复兴,此时的天下格局,已经基本回到了秦国统一天下之前的状态。不过,这时候的诸侯国,只有齐国是由原来的齐国王室独立建国,楚国、赵国、燕国三国的君王均来自陈胜的农民起义军,魏王魏咎也是被陈胜部下推举称王。也就是说,此时的国际格局是由陈胜所代表的平民阶级主导,这种局面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我们知道,陈胜吴广的这次起义最后是以失败告终。陈胜派去西进的主力部队,本来已经攻破函谷关,眼看就要到达咸阳,却在咸阳近郊遭到了秦国名将章邯的猛烈反击。章邯率军一路势如破竹,一直反攻到张楚的都城陈县,结果吴广和陈胜相继被部下背叛杀害,陈胜的起义也就此宣告失败。

虽然张楚灭亡了,反秦的斗争却才刚刚开始,而接过陈胜接力棒的就是出身楚国贵族的项梁。

项梁

项梁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项羽的叔叔。陈胜起义时,项梁在会稽郡响应陈胜,也发动了起义。公元前208年,项梁领兵进入薛县,也就是现在山东藤县附近。他在薛县得到陈胜张楚政权覆灭的消息,于是决定接手陈胜的反秦事业,撑起楚国的大旗。他召集楚国各地的起义军到薛县,共同协商今后灭秦的行动方针,这就是薛县会议。

会议上主要讨论的话题有三个:首先,最重要的是,陈胜死后如何重建楚国;其次就是,明确了楚国是反秦的主导国,确立了楚国的盟主地位;最后,还有一个重要决定,就是复兴至今为止还没有恢复的韩国政权。会议在讨论如何重建楚国时,项梁的谋士范增,提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建议,这条建议此后很长时间都影响着各国的政治格局。

范增分析陈胜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在于他没有立楚国王族的后代,而是自立为王,这样的政权名不正言不顺,不可能长久,所以范增建议项梁应该找到楚国王室后代,这样才能号令天下。范增的建议很明显是在对陈胜平民王政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其实当时有这种想法的可不止范增一人。就像我们刚才提到过的陈胜部将周市,他就没有自立为王,周市知道以自己的身份没有称王的资格,所以拥立了出身魏国王族的魏咎。还有就是当时的齐王田儋。周市在进入齐国境内时,曾经受到过田儋的抵制,但是到了陈胜死后,赵国发生叛乱,田儋却主动向赵国伸出援手,还帮助出身赵国王族的赵歇登上王位,由此可见,田儋抵制的并不是其他国家复兴,他反对的只是陈胜的平民王政。

范增建议项梁应该找到楚国王室后代

最后,在会议上,出身韩国贵族的张良也向项梁提议,要拥立韩国王族后代韩成为王。可见范增提出的要立楚国王族后代为楚王,是符合当时时代的主流的。于是,项梁采纳了范增的建议,他找到了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孙子熊心立为楚王,并且使用相同的尊号,还叫楚怀王。

而随着韩国的复国,楚国的重新建立,战国七雄也就全部归位了,那么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下此时各国的王政情况:楚王熊心、齐王田儋、魏王魏咎、赵王赵歇、韩王韩成,这五国的君王已经全部都是王族后裔,平民王政只剩燕国一国。换句话说,这个时候各国王位又重新回到了战国时期的旧贵族手中,我们将这个时期称为王政复兴时期。

薛县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战国七雄的格局已经基本恢复。

但是各个诸侯王还没有心思来庆祝自己重新夺回王位,因为秦将章邯正在大举反攻,已经打到了齐国地区。项梁得到消息后,火速北上,救援齐国。项梁起初在与章邯的较量中处于上风,一连在东阿、濮阳、雍丘、定陶几次击败章邯。不过一连串的胜利让项梁开始产生骄傲轻敌的思想,章邯抓住时机,从北方调来援军,偷袭了定陶,项梁猝不及防,兵败被杀。项梁这次失败,是反秦集团继陈胜覆灭后遭受的又一次重大打击。

战胜项梁后,章邯北上进入赵国,并且与来自北方的王离军团汇合,赵国已经岌岌可危。面对秦军的攻势,各路诸侯已经束手无策,这个时候,急需有人站出来力挽狂澜。

项羽是日后的西楚霸王,刘邦是日后的汉朝开国皇帝,但是在这个时候,这两个人还只是反秦联军中的普通将领,还称不上是什么核心人物。项羽之前一直担任项梁的副将,还没有过独自率领大军作战的经历。而刘邦在家乡沛县发动起义,起初取得了一些战绩,但是他后来投靠项梁,也不过是项梁的众多部将之一,论地位还在项羽之下。

那么这两个人是如何走到历史舞台中心的呢?这次机会源自楚怀王与反秦将领的一个约定,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怀王之约。

怀王之约

项梁死后,楚怀王召集楚国各方将领来到彭城商讨今后的反秦战略。在会议上,楚怀王首先重申了反秦战争基本的目标是诛灭暴秦,复兴六国,而诛灭暴秦必须以楚国为盟主,六国复兴必须以各国王族为正统。这两点看似是对薛县会议的重申,但其实怀王这时候再次提出,很明显是要树立自己的正统性和权威,同时也是对陈胜平民王政再次修正,他不想看到自己的将领再擅自称王。

但是面对这么多有野心的将领,他也必须要想办法加以利用,他的办法很直接,那就是开出了一张大大的“支票”,内容就是:谁先攻入关中,消灭秦国,谁就是关中王。

这句话一出,不知道有多少人都红了眼。项羽是第一个请缨要去进攻关中的人,但是楚怀王深知项氏一族势力强大,他自然不想看到出身项氏的项羽再崭露头角,所以他并没有派项羽西进,而是让项羽作为宋义的副将,北上救援赵国。同时,他将西进灭秦的任务交给了刘邦,他认为刘邦老成持重,又没有后台,更好控制。正是楚怀王的这个决定,拉开了秦楚决战的序幕,同时也成就了项羽和刘邦。

公元前207年,项羽与宋义领兵5万北上救援赵国,此后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以5万军队战胜了王离和章邯的40万秦军。而这场会战对项羽而言至少有两点影响。首先,这场战役让项羽完全掌握了楚国的主力军团。在大战之前,项羽因为和宋义不和,同时宋义作为主帅又进军迟缓,所以项羽杀了宋义夺取了兵权。第二点就是项羽凭借着巨鹿之战一举成名,并且成为了诸侯联军的主帅。要知道,项羽当时面对的秦军,是当时秦国最强的两只军队。章邯军团一直是秦朝反击的主力,这支军队消灭了陈胜的张楚政权,还战胜了项羽的叔叔项梁。而王离军团更是秦军精锐中的精锐,贾谊在《过秦论》中所说的“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指的就是王离手下这支秦军。

就是面对这样两支秦军,项羽却毫无畏惧,结果九战九胜。据说当时在巨鹿的其他诸侯将领在壁垒上观战,全都目瞪口呆。战后项羽召见这些人时,他们都是跪着前行,没一个人敢抬头仰视。

秦军主力全部都在巨鹿,关中地区空虚,于是刘邦趁机一路西进,兵不血刃打入关中。公元前206年,刘邦兵临咸阳城下,秦王子婴投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虽然说刘邦攻打关中并没有项羽在巨鹿之战中那样惊心动魄,但是率先攻入关中对刘邦而言,依然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首先,根据怀王之约,也就是“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凭借率先攻入关中的功绩,这就让他可以从一名毫无背景的普通将领,一举跻身诸侯王的行列。第二就是秦政权是被刘邦亲手终结的,这也让刘邦的政治地位变得与众不同,甚至可以说,刘邦已经成为当时天下仅次于项羽的第二号人物。最后一点就是,刘邦进入关中之后秋毫不犯,还与百姓约法三章,这就让刘邦在关中深得民心,也为他日后依靠关中地区与项羽争霸奠定了基础。

秦国灭亡后,华夏世界又一次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在他的代表作《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化》中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历史有的时候会突然聚焦到某一个人身上,并按照这个人指示的方向前进。现存事物与新生事物的矛盾与融合,会在这些伟大的个人身上达到顶点。”这句话用来形容秦朝灭亡后的历史时期再合适不过了。

如果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布克哈特口中的那个人,就是项羽。项羽当时的威望和功绩早已震慑天下,诸侯已经无人敢对项羽说出一个不字了,不过很遗憾,项羽虽然为历史指示了前进的方向,但最后要到达顶点的那个人并不是他。

巨鹿之战后,项羽接受了章邯的投降,但是为了防止秦军哗变,他将20万已经投降的秦军全部坑杀。

之后,项羽挥军进入关中,为了报复当年秦国对楚国的灭国之仇,项羽诛杀了秦国嬴姓宗族,然后纵容诸侯联军抢劫秦国宫室的财宝和美女,焚毁咸阳宫和阿房宫,据说大火烧了三个月才熄灭。复仇的瘾过足了,项羽终于要开始处理战后问题了,他要重新构建天下秩序,也就是重新分封天下诸侯。

以往评论项羽分封诸侯,多数都会持批评态度,说他分封仅凭自己好恶,结果为后来天下再次大乱埋下隐患,不过本书却对这件事另有看法,认为项羽的这次分封将成为汉朝郡国制的先行实验。

那么项羽到底是如何进行分封的呢?当时摆在项羽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回到战国,二是实行大一统,三是建立新的秩序。

我们先来看下回到战国,那就是要履行怀王之约,承认王政复兴,这就意味着项羽要屈尊去向那些毫无功绩的诸侯王称臣,这是项羽绝对无法接受的。

那么实行大一统呢?肯定也不行,因为从薛县会议开始,各个诸侯国的复兴就已经和推翻秦帝国同步进行了,如果现在要实行大一统,各路诸侯肯定马上造反。

所以项羽只能选择第三条路,那就是调和现实,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实行霸王主持下的封王建国。

所谓封王建国,也就是分封诸侯王、建立列国的意思。项羽首先将楚怀王架空,升为义帝,然后自封西楚霸王。之后,他将原有的战国七国全部分割,重新设立了十九个诸侯国。我们知道项羽的地位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他自然看不惯那些没能力也没功绩的王族后裔,在他看来,这些人没有资格分享他的胜利果实,所以新封的诸侯王都是反秦战争中的有功之人。

项羽此举就是完全否定了贵族王位世袭的原则,像是九江王英布是强盗出身,常山王张耳原来是魏国的县令,还有汉王刘邦之前是秦朝的亭长。

我们看项羽自封霸王号令诸侯,似乎是让历史回来了春秋五霸时期的霸业政治,不过如果你仔细考察,就会发现这与春秋时期的霸业政治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虽然各国如春秋战国时期一样,是独立主权国,但是这些国家的行政区域都是以郡为单位划分,这就让项羽的分封继承了秦朝设立的以郡县为基础的社会基层组织。再者,项羽分封是按军功大小,否定了旧贵族世袭,这也就继承了陈胜开创的平民王政。最后,项羽本人也并没有完全否定帝制,项羽升楚怀王为义帝,就是在用楚国继承秦国在帝业上的法统地位,并为日后取代楚怀王自己称帝做准备。

但是项羽没有想到,他直到最后也没能加冕称帝,五年后他就败给了刘邦。项羽更想不到的是,他所推行的封王建国,却成为了刘邦分封的一次先行实验。我们知道刘邦建立的汉朝,实行的是郡县与分封并行的郡国制。

刘邦的分封与项羽的封王建国其实有两个重要的共同点:一是刘邦对诸侯国疆域的划分也是以郡县为单位,这就让秦朝的社会基层组织经由项羽移交到了刘邦手中;二是刘邦分封的诸侯王,也都是在楚汉战争中有功的将领和盟友,就这点而言,刘邦最初分封诸侯王的依据也与项羽类似。所以我们可以说,刘邦在汉朝开国时推行分封,他所依据的原型正是项羽的封王建国。项羽的封王建国其实成为了秦朝到汉朝、郡县到郡国、中央集权到地方分权的过渡。

历史在秦汉之间并没有朝直线前进,刘邦完成了对秦与楚两份遗产的继承,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联合帝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