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狐狸笔记 | 黄加佳:怎样讲历史 孩子才爱听

 唐秀花123 2019-07-06

【搜狐文史】历史对很多孩子来说有些枯燥乏味,可能有多种原因造成。比如历史教材的枯燥,老师们用考点来串讲历史,使得历史变成一个又一个考点,失去了历史的细节和生动性。还有孩子觉得历史不是重要学科,有种无用论的想法,所以对历史不太放在心上。

其实历史对于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历史,不仅是要掌握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通过想象经历历史人物的处境,而认识人类共有的人性。

那么,如何让孩子对枯燥的历史感兴趣呢?

7月5日,搜狐文史对话北京日报首席记者、儿童文学作家黄加佳老师,带您全面解读:如何讲历史,孩子才爱听。

问:黄老师您好,您觉得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不爱读历史呢?

黄老师:在亲子阅读中,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方面,爸爸妈妈们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一些历史。在各大童书销售排行榜上,给孩子的历史读物总是占据着销售前几名的位置。另一方面,孩子们谈到历史就提不起兴趣,很多历史书买回来就成了家里的摆设,孩子根本不看。我上小学的儿子对我说:“历史太无聊了,我们小孩都不喜欢。”

可是,历史怎么会无聊?我的本职工作是从事历史类非虚构写作的,平时不是读历史就是写历史。我觉得历史是最有意思的一个学科。

去年,有两部宫斗剧同时上映,男主角都是乾隆皇帝。

于是,我就写了一篇乾隆朝英国公使马戛尔尼出访华的稿子,希望为读者展现一个真实的乾隆皇帝。

在采访中,故宫专家跟我分享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历史细节。乾隆皇帝其实特别喜欢看传教士做实验。有一次传教士给他做了马德堡半球实验,他觉得很神奇,但是他生性多疑怕被人蒙了,于是把传教士打发走以后,让太监重新做一个看灵不灵。

还有一次,传教士做抽真空实验,抽真空以后小白鼠死了,他觉得有意思,抱着仪器到后宫给嫔妃们演示,嫔妃一看皇上好厉害,对他特别崇拜。

这些细节编剧编不出来,但是就活生生的记录着乾隆皇帝起居注里,多么有意思。

中国5000年悠久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太多有趣的细节,这样的历史,怎么会无聊呢?

问:目前市面上的儿童历史读物存在哪些问题?

黄老师:我考察了一下市面上流行的一些针对孩子的历史书!我一看,哎呀,我觉得孩子说得没错,这些历史书真的是写的太无聊了。开篇一水儿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尧舜禅让、大禹治水……要不然就是元谋人、蓝田人、北京猿人、夏商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始皇统一中国……

就像我们小时候读过的那些普及本历史读物一样,陈词滥调。要不然就是二十四史白话翻译,光看目录就让人退避三舍。

鲜活的历史变成一堆干巴巴的时间、地点、人物。历史中的那些人物,要不然是白脸大奸臣,要不然是为国为民的大英雄,要不然是毫无道德瑕疵的圣人……反正就是不像活生生,跟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优点缺点的活人。别说小孩子,连我这个大人都觉得太无聊了。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接触历史、了解历史的,可以想见他会多么厌烦。他长大以后,也不会有兴趣去了解历史。那么,对于一个人而言,他就失去了一条发现这个世界丰富性的重要途径。这将是多么大的一个损失啊!

问:如何激发孩子对历史的兴趣?

黄老师:我曾对儿子说:既然你觉得那些历史书没意思,那我就把你打回到历史现场中去,让你跟古人一起吃,一起玩,一起上学,一起冒险,甚至一起经历一些重大历史时刻,把历史重演一遍,你觉得怎么样?于是就有了这本书——《甲骨文学校》。

《甲骨文学校》封面

《甲骨文学校》说的是5年级小学生悠悠、6岁的妹妹小布丁和学霸女同学田田一起,拿着爸爸从“鬼市”淘来的殷商甲骨残片,通过一顶神奇的小帐篷,穿越到3000年前的殷商时代,开始了一场冒险之旅。

在殷商,他们见识到许多《山海经》里提到的神奇动物,跟着新认识的朋友弃儿进入甲骨文学校学习。他们不知不觉卷入到一场阴谋中,但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随身携带的现代工具比如手机、鞭炮,战胜了邪恶势力,最终影响了历史。

问:怎样加深历史与孩子之间的联系?

黄老师:几乎每个看过一些历史的孩子,都会背朝代歌。可是,那些帝王将相的故事,那些政权更替,那些成王败寇,他们真的感兴趣吗?我儿子就经常说:“谁当皇帝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弄清楚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其实,不光是孩子,所有人都天然喜欢读与自己有关系的事情。比起帝王将相的故事,孩子们对古人的衣食住行更感兴趣,对神话故事中那些奇奇怪怪的神奇动物更感兴趣,对古时候小朋友的生活和喜怒哀乐更感兴趣……

于是,我选取殷商时期最有代表的一些元素,比如甲骨文、青铜器铸造、殷商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著名历史人物——包括妇好、武丁、傅说,都编入我的故事中,让小朋友们重回历史现场,与这些生活细节、历史人物发生联系,引起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下面请黄老师用具体的例子来讲讲,如何展现孩子更关心的古人的生活细节?

黄老师:好的,那我就从书里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甲骨文学校》第六章“弃儿”,讲的是悠悠、田田和小布丁穿越到殷商后,到殷商小朋友弃儿家做客。殷商人住的房子是用泥和茅草夯筑的,表面上看就像一个大土堆,门低低矮矮,窗户就是在墙上掏了两个黑窟窿。

进屋后一看,更惨了。

“屋里一件家具都没有,靠墙的地方有一个用泥砖垒起来的土台子,台子下面掏了一个洞,里面黑糊糊的,不知道塞着什么东西,台子上铺着一条茅草编的破席子。房子角落有一个土坑,坑里全是烧尽的柴灰,上面架着一口陶土做的锅。”

这些描述都不是空穴来风的想象,而是有考古学依据的。甲骨学大牛宋镇豪先生的《夏商社会生活史》记载,商代人居住在宫殿、平房或者半地穴房子中,房间中有火坑、土炕等。考古学家在一些房间的墙角发现火池,里面堆放着木炭末和碎陶片,说明商代人在房间里做饭。

殷墟出土的陶鬲(li)

殷墟出土的陶罍[léi],一种酒器,口小,腹深,有圈足和盖儿

穿越到殷商能吃到什么好吃的呢?

书里的小布丁说要吃麦当劳,而悠悠要吃西红柿炒鸡蛋。但是3000年前既不会有美国快餐,也不会有明朝才从南美洲传入中国的西红柿,而且最早它还只是用来观赏的,到了清末,中国人才开始吃西红柿。

那么,商朝人能吃到什么呢?考古学家发现,商朝人跟我们一样也是以谷物为主,蔬菜、肉类为辅。商朝的人吃的主食主要有粟。

粟字的演变

粟(sù)也就是小米。

黍字的演变

甲骨文这样写(如图):像一株庄稼长满籽实。

蔬菜呢,有韭菜、白菜、芹菜等,水果有桃子、李子、杏、梨等。我们现在吃的西红柿、土豆、茄子、胡萝卜、西瓜这些蔬菜水果是后来才从国外引进的。

许多小读者读完这一章以后,一下子就记住了,原来西红柿那么晚才传入中国,原来中国古人是吃小米的。

问:古代典籍太干涩,如何把这些古籍“改头换面”,让孩子乐于接受?

黄老师:现在,几乎所有打着中国本土魔幻、想象故事的人物原型都来自于《山海经》,但是当你翻开这部古代典籍的时候,会发现内容相当枯燥。当然我们不能苛求一部2000多年前的作品写得跟《冰与火之歌》那么好看,但是如果由于文字艰涩就放弃阅读,无疑是孩子的很大遗憾。

那么怎么办呢?读《山海经》白话翻译,还是看“山海经”漫画版?类似的改造版《山海经》市面上有很多,相信您看一看就会觉得不太解渴,因为这些书并没有再造“山海经”里的人物,还是流于简单的转述。《甲骨文学校》中也有好几个直接从《山海经》中引用而来的人物,比如第四章“黑毛怪的陷阱”,我们的小主人公穿越到殷商后,发现两个浑身长满黑毛的“大猩猩”正在树林里挖陷阱,打算陷害一个砍柴回来的小男孩。悠悠出于正义,挺身而出救了殷商小男孩——弃儿,从此他们成为朋友。

这个“黑毛怪”就是《山海经》里面提到的“毛民国人”。《山海经》“海外东经”里写着:毛民国在其北,为人身生毛。一曰在玄股北。意思是说:在海外东北方,玄股国的北边有个部落叫毛民国,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浑身长着长长的毛发。

古本《山海经》中毛民国人的插图

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鲛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人鱼,也出自《山海经》。

《山海经》有许多关于美人鱼的记载,不过称呼并不统一,有时候叫“陵鱼”,有时候叫“赤孺”,有时候叫“人鱼”。 在后来的文献中,美人鱼多被称为“鲛人”。据说,鲛人的眼泪可以化为珍珠,他们织出的鲛绡入水不湿。鲛人的皮肉可以制成膏油,一滴就可以燃烧很多天。传说秦始皇陵中,就有用鲛人油制作的长明灯。

不过古本《山海经》中画的这些人鱼可不是太美丽,看起来还挺搞笑的。

问:黄老师,听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有疑问,您故事里讲的这些历史知识都靠谱吗?

黄老师:《甲骨文学校》完成后,我们专门请中国社科院先秦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看过,以确保提供给孩子们的历史细节是真实可靠的。

书中悠悠、田田和小布丁跟殷商小朋友弃儿到甲骨文学校上学。在甲骨文学校,他们学习了各种各样的学科,比如音乐课、舞蹈课、写字课、博物学…

甲骨文学校插图

真不是我瞎编的,商朝还真有学校。无论是考古发现、殷墟卜辞,还是古代典籍,都能证明殷商时期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学校。目前发现的甲骨文中,就有贵族子弟每天上学,为了占卜天气情况留下的卜辞。

商朝的学校学什么内容。现存的甲骨文中没有系统记载。不过,考古学家发现,许多占卜用过的甲骨上,除了工整、成熟的甲骨文之外,还有许多歪歪扭扭、不太成字的文字。考古学家认为,这些都是初学者做的练习。当时的学生,很可能就在这些使用过的甲骨上刻字练习。

问:带领悠悠他们穿越的那片甲骨真的存在吗?

黄老师:《甲骨文学校》中,悠悠、田田和小布丁拿着爸爸从鬼市淘来的甲骨穿越了。他们一直想弄清这片甲骨上到底刻着什么字?为什么能带他们穿越。其实,现实中真有这块甲骨。

这是占卜妇好生育的甲骨,卜辞写:妇好娩,嘉?妇好娩,不嘉?意思是说,妇好生孩子是不是顺利?这片甲骨是真实存在的。

占卜妇好生育的甲骨

不是专业人士根本看不出这几个字,对不对?所以说甲骨文很难辨认,甲骨学家需要非常丰富的知识和想象力,才能辨识出一个字。

问:为什么说写作能让阅读事半功倍?

黄老师:当你为了消遣看闲书的时候,总是搞不清楚一个复杂事件的前因后果,甚至看着看着就困了;而当你要完成一篇论文,写一份工作报告,或者写一篇小说需要了解历史背景,再复杂的历史事件、枯燥的报表和繁复的背景资料,也能瞬间滤清并且记牢。这就是有目的学习和无目的学习的差别。

在写小说之前,我无数次地想弄清楚世界古代史是怎么回事,可每一次都被外国人长长的人名、地名、国名所搞晕,最后越看越乱,无功而返。可当我创作《甲骨文学校》系列第二集《丝绸之路历险记》的时候,竟然如有神助,一遍就搞清楚了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100年前后欧亚大陆的历史变迁。

此时,我才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什么取得一个学位不单要读书,还要写论文。因为只有写作才能让阅读事半功倍,对于小朋友们而言,也是如此。

问:同样面对北京今年中考的作文题目,历史好的孩子为何会更得心应手?

今年的北京中考作文题是二选一。题目二:设想你是漂泊其他星球的地球人,或是外出遇险的动物,或是消逝的一片森林,或是流失异国的文物……请以“我终于回来了”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这道作文题是在考察学生的想象力,但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需要有一些背景知识做依托的。通俗一点说,就是要让学生写一篇穿越故事。

环境、背景、细节是真实的,唯独穿越到那个场景中的主人公和主人公经历的故事是虚构的。如果说,完全脑洞大开的虚构,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同学还比较好办,可现在让学生戴着手铐、脚镣跳舞,就有点儿难了。如果孩子们没有相关的知识背景做依托,连选什么题,穿越到什么场景中,编一个什么故事都不知道。

我认为,要让孩子快速掌握历史脉络和历史细节,最方便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拿起笔来写一写,创作一个穿越的历史故事,翻阅资料去了解故事所需要的历史细节,把自己想象为古人,设身处地的来一个历史抉择……这样不但能迅速的掌握知识,而且可以体会到古人的心境与处境,做到陈寅恪先生所说的“了解之同情”。

学习历史,不仅是要掌握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通过想象经历历史人物的处境,从而认识人类共有的人性。从小热爱历史的孩子,长大以后一定不会变成一个狭隘的人。

(整理/袁立聪 审/任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