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过半,人人皆在感叹时间飞逝,6月结束,下半年到来。而每年7月6日至8日中的某一天,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是小暑降临的时间,2019年小暑,在公历7月7日。夏季一共6个节气,小暑位于第5。 小暑(图片 | 堆糖) 小暑前有夏至,后有大暑,是气温升高进入伏旱期的象征。小暑脱梅入伏,其热度也并不比大暑逊色多少,由于湿热难耐,容易损耗人的阳气,人们应尤为注重小暑节气的养生活动。 随着江淮地区黄梅季的结束,登录我国大陆的热带气旋增多,此时农事活动北方注重防洪防涝,南方注重抗旱防灾。 温风至(图片 | 搜狐·弘益茶道美学) 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过后,大地上热风席卷,不再凉风习习,而田地中的蟋蟀也爬到屋檐墙壁上乘凉,老鹰因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活动。 在古人看来,如果小暑时温风没有席卷大地,那么说明国家政令不够宽松,若小鹰没有学飞,那么国家则不能抵御外侵之敌,若蟋蟀没有爬上墙壁,那么国家则有暴力横行。总之物候总是对应着国家兴亡。 蟋蟀居宇(图片 | 搜狗图片) 鹰始鸷(图片 | 搜狗图片) 元稹有一首《小暑六月节》对应这三种物候:
小暑时,温热之风忽然降临,竹林中细雨微微,山雨欲来时的雷声已响动。山中人家充斥着朦胧的水雾,湿气浮动中,庭中台阶默默滋长了青苔。小鹰颤颤巍巍抖着翅膀学飞,蟋蟀迫不及待叫嚣着爬上了屋中的墙壁。 小暑(图片 | 搜狐·72物候元气生活) 当然,作为一个重要节气,小暑有很多诗词可读,比如孟浩然这首著名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写的小暑:
这首诗收录在《全唐诗》中,诗词爱好者很难不知道。全诗意境幽雅,词句灵悦,前段写小暑时黄昏至夜间日月更迭,诗人在院中悠闲自在乘凉,荷花清爽之气随风浮动,而竹间水露滴声清脆;后半段写寥落的诗人期望知音辛大能坐卧身旁,共享这夏日风情,免却惆怅。此诗悠逸简朴、音韵动人,是一首好诗。 小暑(图片 | Pixabay) 同样写小暑夏夜,杨万里仍然是四句七言绝句,贡献一首《夏夜追凉》,其意简明、容易诵读:
小暑(图片 | Pixabay) 韩翃的《赠别王侍御赴上都》写得比较漂亮,是典型的唐诗行文方式,其优点在于对仗工整,意象描摹丰富生动,虽并无深意,但读起来却是朗朗上口,可欣赏诗韵:
小暑(图片 | Pixabay) 有姜夔遗风的朱彝尊所写的《牵牛花十二韵》也并不逊色:
其诗内容同大半诗人所描述并未有本质区别,然而朱彝尊毕竟属于姜夔之后,风格清空新颖,写得并无沉滞俗气。林扉昏掩、高荷大芋,遣词颇有妙意,而走马冲泥、银浪滚滚等动词也极奇巧。 小暑(图片 | 阳光大学生网) 比起前面几位,朱熹的诗风显然偏向冷色调,这首《夏日》写得倒并非火辣炙烤,而是清幽冷噤:
刘贯道《消夏图》 不过小暑的养生确实强调“心静自然凉”,鼓励人们精心修身,这位程朱理学集大成者果然非常理性,没有过多情绪,诗如其人! 柳永依然是那个柳永,明月、柳树一个不少,这首《纳凉》也很著名:
![]() 小暑(图片 | Pixabay) ![]() 小暑(图片 | Pixabay) 潇洒的柳公子倚靠在小桥边的胡床上,此时月色清丽,柳外风凉,荷风送爽,莲花沁香,好不自在,还有比柳公子更会纳凉的人么? 期望读者们学习柳公子与孟浩然,在这炙烤前奏的小暑享受夜间清凉,领受生活妙趣,也起到保养身心的效果! 编辑:戚彧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