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文,陪伴你开心喝茶! 小青柑,小心肝,马上就要可以加工,有些茶友说特别好喝,有些人说不好喝,今天想与茶友就口感滋味、香气差异越大,说说具体的原因。 ▼ 产区环境差异 小青柑,其实产区的很重要 我们要先确定是不是真正源产地的新会,当然,如果你喝到的不是柑而是桔子,肯定难喝的要死。 比如福建产和广西、湖南都有柑,但和广东新会的小青柑,比较起来,口感区别非常大。 新会的小青柑也分得非常详细,核心和非核心产区区别就很大。 新会柑有五个核心产区:一级东甲、西甲、梅江,二级核心茶坑,天马。以上五地的附近一带,处咸水和淡水交界,两岸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有独特的环境和极为适合柑生长的土壤。 ▼ 柑柑品种有别 ▼ 树龄大小有别 树龄越大,柑的皮白壤就越薄,品质越好。 从口感上来说,树龄越大,小青柑的口感越醇甜,柑皮的异味和刺激性趋于平和。 柑树一般树龄在3-5年居多,7-8年很少,10年以上的更是寥寥。 ▼ 烘晒的工艺不同 小青柑为了长期保存需要进行脱水步骤,脱水有生晒与直烘两种方式。 生晒果使得柑油味更厚,有的茶友认为存放后口感相对更好,但是新会七八月份为多雨季节,生晒果基本不能满足量的要求,一般生产厂家多选用直烘技术,再辅以短时间生晒,商家多宣传这样的就是为生晒,不然,真正纯生晒的三年内喝,口感滋味和香气都较难达到满意的融合度。 晒果时间长短、烘的方式和温度,都会影响口感、茶香型的变化。 低温烘焙使花香味显著,高温烘焙柑油香重,不同茶友对不同香型喜好不同,大多茶友会认为喜欢低温慢烘的柑果香更清新、更浓郁、更持久些。 ▼ 茶叶的好坏不同 小青柑由于个头小,里面通常搭配宫廷级普洱熟茶,这样的搭配从药理上讲可以互补,达到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之作用。 茶叶的选择对口感影响很大,好的茶叶会提高整个小青柑的适口性和耐泡度,柑茶融合入口的滋味也更加纯正自然。 而熟普,分级、品质更是千差万别。再加年份、不同的陈放地点的熟普,更是变换丰富了。 如果小青柑入口茶气不足,口感稀薄,苦涩而不回甘,或者有渥堆味土腥味,不耐泡等,极有可能填茶的质量不高或年份不够。 ▼ 果与茶的大小比例不同 进入8-9月,小青柑迎来了最佳的采摘制作季。选择的柑果大小与内装填的熟普比例,这是最能明显影响口感、滋味、茶香果香协调的因素。 一是:7月还太早,较青涩,缺乏甜度。到较晚的10月后果甜度增多,而柑果的浓郁高扬的果香清香低了。 二是:8-9月份,时过立秋,早晚秋风送爽,果实成长过程中的糖分开始生成增加,当地的果农称为“上糖”。此时段摘取的鲜果,果皮含糖分相应增加,随着柑果中的营养成分以及糖分相对充足,对口感滋味和品质的保障,才是最好的。 三是:青柑鲜果重在50到60克每只时的摘取,制作生产出来的成品,每个12克左右:干果皮重3克左右,里面装填的熟普茶9克左右。柑皮与茶的搭配比例1:3,通过茶百科对去年制作的小青柑茶友们反应非常好的总结,这个比例是小青柑口感较佳的搭配比例。 四是:此时柑果大小合适,刚好一次泡一颗粒,不大不小,7月还小,10月后较大,不再适宜做小青柑了。 ▼ 融合度的差异 融合较好的小青柑入口不会只有强烈的柑味或是厚重的茶味,柑的清香和茶的醇滑相较平衡,相互促进,形成一种独特的愉悦的口感体验。 融合度,首先是前面提到的果品种的选择、果树龄大小、采摘时机,第二个是与装填茶的比例,第三是工艺干燥的方式,第四是成品小青柑茶存放的时间长短与环境。这些皆影响小青柑茶的果香茶味的融合度。 当然,不同茶友有不一样的口感衡量,最欢喜的那一杯便是于你最好的选择。 ▼ 冲泡方式的不同 好的茶,有了前面提到的品种、环境、树龄、采制时机、加工工艺、茶果比例等因素的加持,基本就是一款非常好的茶品了。 素材源于网络,茶师在线整理发布 感谢原文作者,如有不当,联系即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