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怕的多米诺效应

 jiezhukuaile 2019-07-06

可怕的多米诺效应

本文作者:刘冰
指导老师:席建明

    当身体的某一处出现问题时,会发生连锁反应,影响到身体其它功能和生活。今天我们主要说的是腓总神经卡压后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不仅降低了机体的功能状态,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身体损伤,对以后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近期和席老师接诊了一个腓总神经损伤并伴随距腓前韧带断裂重建的患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患者是如何受伤的?

    患者主诉自己久坐四个小时未离开座位,并伴随翘二郎腿。当起身站起感觉下肢麻木,向前迈步直接扭伤。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距腓前韧带断裂,腓总神经损伤。

Q

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腓总神经及周围的组织结构。

      腓总神经(发自L4-5、S1-2神经根)为坐骨神经的主要分支之一,自腘窝上角附近由坐骨神经起始部发出后,沿股二头肌内侧缘向下外方走行,绕过腓骨小头下方(即腓骨颈)向前进入小腿上部的外侧,穿腓骨长肌上端分为腓浅、深神经两终支。主要分支如下:

     1.腓浅神经:在腓骨长、短肌和趾长伸肌之间下行,发出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其主干行向下,在小腿下部穿出深筋膜。分为内侧、外侧皮支,分布于小腿内侧,足背及除趾与第2趾毗邻缘以外的各趾皮肤。

     2.腓深神经:于腓骨长肌上部深面,在腓总神经绕过腓骨头处发出,继穿过腓骨长肌,在趾长伸肌与胫骨前肌之间,与胫前动脉一起在小腿骨间膜前面下降至踝关节前方,它沿途分支支配胫骨前肌、趾长伸肌、长伸肌和第三腓骨肌,并发关节支至踝关节。

      深神经在踝关节前方分为二终支:外侧支在趾短伸肌深面,支配短伸肌、趾短伸肌、骨间背侧肌及附近小关节;内侧支,沿足背动脉外侧行向前至第1跖骨间隙,分布于第1跖间隙背面皮肤;腓肠外侧皮神经,与腓肠内侧皮神经合并为腓肠神经。

接着我们也了解下踝关节的结构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距骨组成,是鞍状关节,提供强大的支撑系统。

    踝关节由内外侧韧带加固,内侧有强韧的三角韧带,限制足过度外翻,外侧有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比较薄弱。

    使踝关节背伸的肌肉有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和第三腓骨肌。使足外翻的肌肉有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和第三腓骨肌。

     足踝关节的功能强大,在步态周期中既提供牢固的支撑基础,又要足够灵活才能运动。具有内外侧韧带,与骨骼一起组成静态稳定结构。配合协调的肌肉运动,共同构成踝关节的动态稳定系统。

损伤机制

     该患者是由于长时间膝关节屈曲并二腿交叉久坐,使得股二头肌肌腱处于紧张状态,腓肠肌收缩与腓骨长肌挤压摩擦水肿而卡压到腓总神经,造成腓总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以后,所对应的足背和小腿外侧面的皮肤感觉迟钝缺失,且无法支配小腿前群和后群肌肉进行自主收缩,进而这两群肌肉在行走步态中不能提供动态稳定。整个踝关节仅仅靠内外侧韧带维持平衡和步态稳定。当患者进行行走时,踝关节的动态稳定性结构已被破坏(本来该起调节足踝动态稳定的肌肉没有发挥作用),只有踝关节内外侧韧带去调节平衡稳定,而踝关节外侧的三条韧带比较脆弱,尤其前距腓韧带最弱最易损伤。一过性的踝关节扭伤,直接导致了距腓前韧带的断裂。

关于康复治疗的方法这里简单介绍下

放松筋膜

活动踝关节

松解粘连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患者康复前后的关节活动度

    康复前踝关节活动度

康复后踝关节的活动度




作者:刘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