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千山古树的传说故事有关辽宁

 昵称65142406 2019-07-07
    寻访鞍山古树三十三 松树之祖蟠龙松 千山风景区内有不计其数的苍松翠柏,但是,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的却只有一株,那就是蟠龙松。   蟠龙松位于香岩寺内,高约十二米,主干树围为三米,传说中它已有千年树龄,因而被誉为千山松树之祖。
  《辽阳县志》则记载了其名称的由来:寺院内古松一株,老干拿空,苍皮皴若龙鳞,盘屈结盖,荫遮满院,盖三四百年前物也,文人名之蟠龙,题咏甚多。  ”冬日的一天,当我们拜访这株蟠龙松时,果见它与众不同,它确如《辽阳县志》中所记载的那样,皮似龙鳞,干枝奇特,犹如巨龙飞升。
  最为神奇的是,几株巨大的枝干上还生出了几株绿意盎然的小树 。知名林学专家孙忠诚教授说:“这是树上树,一般树木很难出现这种情况。”   正是由于蟠龙松过于神奇的缘故,在去年认养古树的活动中,本报当仁不让地选择了它,于是,蟠龙松的生存状况,时刻牵扯着本报编采人员的心。
    在现场,尽管经孙忠诚教授勘察,蟠龙松枝繁叶茂,长势良好,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蟠龙松个别枝干上呈现出黑色。于是,孙忠诚教授立即向陪同的千山管委会工作人员面授保护之诀窍。千山管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在鞍山报业集团的协助下,他们将进一步加强对蟠龙松的保护工作。
     在距离这株蟠龙松不远的地方,还长着一株小松树,看到我们对它不以为然的样子,孙忠诚教授说道:“别看这株松树长得小,它也有六百年的历史。  ”一席话语说得我们顿觉千山真是个藏龙卧虎之地。
   ----------------寻访鞍山古树之三十七 人文奇观古油松 2005年02月18日10:56 千华网-鞍山日报   在千山,一些奇松的由来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正直松、尚礼松、童子松等等。
    正直松位于祖越寺东山岗太极石南,已有300年历史,它高25米,树围1.5米,因树干高大笔直,易让人联想到人格中所当具有的正直不屈,所以,清朝咸丰年间道人郭永慧品题此松并称之为正直松,还赋诗一首:“不偏不倚翠参天,直节堪当玉笋联。
  遥看龙鳞悬尖尾,令人顿咏羔裘篇。”尚礼松则位于中会寺内,尽管它并不粗大,但据千山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古人崇尚礼仪,过去不少高僧都曾在这棵树下讲经说法,所以把它称作尚礼松。  与正直松、尚礼松不同,童子松则取名于一段美丽的传说。
  位于龙泉寺的童子松高15米,南有四块巨石叠起,将松干紧紧倚住。传说积翠仙子手下有一童子蟾蜍,温顺美丽,一天,蟾蜍对积翠仙子说:“我愿意做千华山中一棵松,因为松树风格高贵。”积翠仙子说由仙变松所要经历的种种痛苦,但蟾蜍不为所动,于是,积翠仙子将蟾蜍变成一粒松籽,托在手上说:“我要把你种在龙泉水之源、牛心岩之上的沃土中,望你成为千华山一灵根。
    ”种子埋上后,过了若干年,松树由小变大,只是经受不住风吹树干有些倾斜。于是,积翠仙子扳来四块巨石,将松干撑直。个别古松则因它的实用性而跃居于奇松之列,比如救命松,据《千山志》记载,救命松位于五佛顶南险石径上,从普安观向东登上险峻的梯子峰后,爬上天桥岩,至绝处有一松,此松与登五佛顶峭壁险径同高,行人必攀登此松才能达到五佛顶,故被称为救命松。
    大自然的杰作也好,人文内涵的体现也罢,众多古松奇松为千山增色不少,于是,我们的此次寻访也变得别具意义。记者姗悦----------------千山的传说之无量观 作者:zhao-feng-22    发贴时间:2006-04-04 18:30:50 整理人: ina   整理时间:2006-04-05 19:15:41 千山北部景区风景优美,古树参天,庙宇成群,怪石横生。
    更主要的是这里交通便利。所以到千山旅游的大部分游客都到这里,他们也就是从这里认识千山,了解千山的。  号称千山道观之首的无量观也正是坐落在这里。  千山历代为佛家胜地,道教进入的比较晚。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即公元1662~1722年,道教才进入千山。而道教的最早建筑就是无量观。    无量观又称无梁观,是由开山道士刘太琳主持。于清康熙六年开始营建,因此,后人尊奉刘太琳为开山祖师。
    无量观现有三官殿、老君殿、西阁、玉皇阁等建筑。在众多建筑中,最优美的建筑当属西阁。西阁依岩筑屋,环境十分幽静。西阁的第二重拱形石门上刻有“紫气东来”四个字,这四字的由来包含着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传在春秋时期,函谷关总兵殷喜曾做了一个梦,说第二天将有一位圣人由此路过。清晨起来,殷总兵带领众将到东门迎接,一阵清风过后,便看到东方一团紫气冉冉升起,来至面前,原来是一位白髯老人,胯下一骑板角青牛。
  殷喜忙跪倒参拜,尊其为仙师,他随即也弃官出家。这位老人就是道教之祖太上老君。    西阁正面是观音殿,殿内立着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像。观世音本为佛教供奉,为何进了道观呢?,关于这一点传说很多,其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  说无量观有一位道士,看到罗汉洞内供奉观世音菩萨像,心中不快,就偷偷将观世音塑像的头砍掉,换成了真武大帝的头像,然后就宣称罗汉洞属于无量观,因为里面供有真武大帝。
    可是过了不久,这个道士忽然“烂颈而死”,其余道士就非常恐慌,认为这是触犯了观世音的神灵,他们害怕再牵连其他人,就急忙在西阁正殿重塑观世音菩萨像。  关于罗汉洞里的真武大帝塑像,还有一种说法:创建无量观的刘太琳成为千山的道教祖师后,感到在他的观内供奉罗汉有失大雅,想将罗汉洞内的塑像毁掉,但又碍于舆论,就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将洞内正位的观世音菩萨像扒掉,改塑真武大帝,变成道居正位,佛列两旁。
    并在洞外亲笔题刻了“释道同源”四个字以圆其说。  不管传说是怎样的,总之象千山这样道教佛教同居一山,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无量观景点繁多,靠近山门,又加之交通便利,就成了来千山旅游的主要去处。
  这里的“木鱼石”“太极石”“夹扁石”“无根石”久赋盛名,“祖师塔”“八仙塔”“葛公塔”“玲珑塔”工艺精湛,“三十三天”“八步紧”“一步登天”“天上天”更是让游人流连忘返…… 。  。
  
[展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