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六月节,暑,热也。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7月7日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夏季时节的开始。暑,表示炎热的意思。进入小暑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炎热的时期,我们开始要做好防暑的准备。 蟋蟀是夏天的使者,小暑蟋蟀居壁。由于天气太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夏季,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自然界的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故植物开繁花结果实,长势旺盛。 与植物不同,人们在进入小暑后,处在室内的时间增长,封闭的环境不利于心肺。同时天气炎热,各类冰镇饮料、冰淇淋等成为夏日里“消暑的追求”,多喝易造成湿气内侵,不利于人体健康。 仲夏过后,小暑来临,此时天空如烧炽一般,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是炎热的开始。谚语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意指天气将会越来越热。老人们说:“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是指在小暑前后,南方将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而大雨过后,艳阳一照,地面热气升腾,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蒸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便是如此。 从中医理论方面讲,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只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小暑时气候炎热,出汗多,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养生,在吃上非常讲究,在素有“苦夏”说法的夏季更是如此。据闻,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说法,认为夏天食用以适当方式烹制的鲜藕,能够治疗血虚失眠。“小暑”到来后,人们会注意多吃水果蔬菜,将食物、保健有机结合起来。 一直以来,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小暑到来,气温升高,热浪袭人,让人的心情也变得烦躁,而且人们的脾胃功能不佳,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因此小暑节气养生保健势在必行,尤其要主用脾胃的保护。 肾乃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但中医很多专家更主张补脾胃,认为脾胃的强弱是决定寿命的关键。《景岳全书》中说:“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王,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通过调理脾胃,能够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对整体状态进行调整,可以防止衰老。 二者为气机升降之枢机,故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需配合艾灸足三里。 脾应于季夏,小暑大暑时节最需艾灸,以健脾化湿。 脾经上的太白穴、三阴交和阳陵泉,同时也是瘦身大穴。有减肥计划的女生们可以按摩、艾灸这几个穴位,记得要从下到上依次按摩,促进下肢气血回流,效果更佳。脾气健运则唇色红润泽丽,若脾失健运,则气血不足,致使唇色淡白无华。 此外,若有时间,在小暑时节艾灸关元、中脘、气海、命门四个养生大穴,能起到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能养脾胃。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 心为五脏六腑之首,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艾灸可以平心静气、扶阳养生,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很多人因为天气转变的因素都没有食欲,而这对于身体健康来说无疑是很有害处的,要知道,身体是最基础的,而饮食是帮助我们打基础的事情,饮食不好,疾病就会上门,因此,在小暑即便我们食欲再差,再不想吃饭,也要多吃一些。 食欲差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是一些辣味食物开胃,便可以改善,此外,食欲太差,还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并且小暑饮食最好做到粗中有细、口味适中,多吃一些能够降低血粘度、胆固醇的食物,能够有效减少疾病。此外,食欲差每次都吃不饱,也可以通过多餐制来解决,除了早中晚三餐之外,可以加上一顿下午茶,这样便可以避免因为吃得太少而危害身体。 小暑时节要多喝水,因为天气的原因,人体水分大量流失,此时如果没有补水,就会导致身体缺乏水分的滋润,滋生出大量的细菌,甚至有可能导致体内脏器衰竭,因此多喝水是很好的事情。 此外,小暑虽然不甚炎热,但却是中暑的高发时期,而喝水尤其是喝温盐水能够帮助人们滋润身体,避免因为缺乏水分而导致中暑的情况出现,并且多喝水,还可以帮助人们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的病症。 小暑期间建议多吃应季瓜果以防暑降温如:丝瓜毛豆、豇豆、藕、绿豆芽、红豆、姜、苦瓜等。 小暑还可以多喝茶,这样可以更好的对抗炎热,保护身体健康。 三花——金银花、菊花、百合花,冲泡成茶,消暑佳品; 三叶——荷叶、淡竹叶、薄荷叶,适合冲泡、入汤; 三豆——绿豆、赤小豆、黑豆,吃一碗三豆粥,能清热降火; 三果——西瓜、苦瓜、冬瓜,清热消暑、凉血解毒、滋肝明目; 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 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因为天气的原因,在小暑很多人的睡眠都存在一些问题,睡眠质量下降,人就会出现精力不足、头晕等情况,而保持适当的午睡能够帮助人们补充精力,减少身体上以及精神上的疲劳感。 并且,适当的午睡还可以帮助人们控制血压,让心率变慢,避免小暑气温过高,因为心率过快而导致的危险。此外,午睡还可以帮助人们有效预防冠心病等心脏疾病,因此在小暑一定要养成午睡的好习惯哦。 小暑时节,夜晚比白昼短,且夜间温度较高,影响睡眠,中医里这一现象称之为”阴阳失衡“。 起居作息要有规律,一般晚上10点-11点就寝,早上5点半-6点半起床,一旦养成了定时就寝的习惯,比较容易排除气候对睡眠的干扰。 每天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避免强度过大。 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夏天出汗多,不宜运动。其实,夏季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只是要注意不应在烈日下运动。同时,由于夏季运动出汗量更大,所以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血粘度升高。 建议:短距离的健走、游泳、太极等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作用。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晚练不宜过晚,以免影响睡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