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产业综合体是一个地区城市和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在我国,产业用地在城市建设之初,由于承载的多是二产类型,往往位于城市下风下水的边缘地带。伴随着城市的扩张,这些用地从边缘变身城区或者核心区,土地价值升高。传统产业一方面自身面临着升级和再次外迁,一方面产出价值已经远低于土地价值的预期。产业用地的创新再利用势在必行:提高容积率,以更多的“产出”兑现土地价值;同时,突破产业园原有功能,多元利用,功能复合,以高价值业态进一步提升价值。这也是各地新型产业用地的利用的导向,开发强度更大,功能更加复合,深圳的M0用地可以最多有30%的配套功能。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各级政府大力推动“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引导经济向更高质量提升。新产业、新业态,对于产业载体的功能也有新要求:强调产城人的融合;实现产业空间与商业空间、生活空间、交流空间等结合。 在时间、空间两大机遇之下,垂直产业综合体应运而生。以承载产业功能为主导,以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和城市更新为目标,以功能复合、交流互通、企业共享、产城融合为特色,成为产业园的创新形式。 在选址上,位于成熟区域。考虑到经济与技术成本因素,垂直产业综合体往往位于城区。一方面契合用地集约的原则,另一方面解决了城市土地通常在不同的时间段是被浪费的问题——“周末或晚上,产业区就没有人气,白天住宅区就被空置了”,让土地在不同时间得以应用,最大化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通过这种组织形式来释放有限的空间,缓解交通压力,还复城市绿地。 在功能上,高度集中和复合。垂直产业综合体主要聚集的是高成长的产业集群,入驻企业主要是总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意企业、绿色低碳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此外,还融合商务、交流、生活等功能,使之成为产业集聚、人才集聚、商务金融集聚、信息服务集聚的企业圈和高品质生活圈,呈现出物业形态的多样性、功能复合性、产业融合性。 在业态上,连接互动更加紧密。主要业态与城市综合体类似:商业、酒店、办公等。而且随着产业和服务功能融合的深化,以及产业诉求的多元化,二者的边界愈加模糊。但产业综合体的核心是,其他的功能,包括公共空间和产业不是分隔的,而是要为产业服务的——或是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平台,或是为产业提供直接服务,整体构成完善的产业服务平台,最终促进产业的发展。 从空间和交通上,联系更加便捷。以便捷的交通联系和多元化的共享空间,为产业人群提供便利、舒适的交流场所。 新加坡的启汇城(Fusionopolis),作为纬壹科技城的一部分,在新加坡政府提出打造“工作-生活-休闲-学习”一体化(Work- Live -Play-Learn)的创新街区背景之下建设。启汇城是纬壹科技城第一个体现了“四位一体”的垂直产业综合体开发项目。项目分两期建成,一期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为信息技术、媒体、物理工程学产业提供全面的服务。 在一期20多层的“双子塔”中,既有研究机构、科技企业,又有居住公寓、科技孵化器、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零售与休闲配套商业和政府服务部门,在大楼负层还开设地铁站,充分体现了综合创新社区的建设理念,吸引了众多国际一流研发机构落户,其中包括知名网络公司的总部和研发中心。 在商务办公区域,除了为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外,更针对信息、媒体等主导行业,提供大量的共享办公设施:共享洽谈室、会议室、研讨室、摄影/视听工作室。还有一个400座的剧场,为企业举办大型发布会提供场所。这些共用的办公设施,不仅避免了重复设置,节约空间,还为更多的创新类中小企业提供了活动空间,节约了公司成本,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 大楼内部还设置50套服务式公寓;休闲娱乐会所、屋顶游泳池、健身房及空中花园;并在5层设置零售设施,包括超市、餐饮、书店、零售店、诊所、小孩看护等。为产业商务人群提供交流空间和全面的生活服务。 此外,还通过空中连廊的设计,加强了商务、酒店、商业等功能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实现综合体的各功能之间便捷高效的沟通。 在这样的产业垂直综合体中,以高效集中的空间组合方式,在一个可步行便捷到达的空间内,为企业和产业人群提供了生活、工作、休闲的服务闭环,实现了各种功能的互动,并为产业搭建了基本的服务平台。 伴随着产业发展模式的变化、新兴产业的多元化,和产业人群诉求的更加多元化,综合体内各功能更加深入的融合起来。各种功能的融合度加深,“产、学、研、展、商”进一步深度融合;产业服务平台更加全面,在综合体内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元的服务;商业功能继续放大,力争为产业人群提供丰富的生活。 Grand Front是目前大阪城市核心区最大规模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囊括了购物中心、标准写字楼、五星级酒店、销售型公寓等多种物业类型,总体面积约合56万平方米。 Grand front北座是由12家开发商共同运营的联合办公项目——“知识之都”,整体面积为8.8万平方米,由商业和写字楼两部分组成。一大批体验馆、展示厅与旗舰店,是将“产、学、研、展、商”结合在一起的场所,是产业、商业、研发、生活紧密联系的垂直产业综合体,产研商融合的典范。 The Lab整体面积3100平方米,坐落北侧商业裙楼负一楼至三楼,由活力研究室、咖啡吧研究室、活动研究室3个部分组成。这里主要为大学、科研机构或者非零售类型的企业提供最新科学技术、产品发明的展示和交流场所。延展了学术交流,大众参与企业展示的功能。
为了便于大规模的企业展览和交流,B1层设置了Event Lab。共1,074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可以容纳近500人,举办各类艺术、科技、企业交流的短期展览。 为了便于初创企业、小企业的产业发展需求,在北侧商业裙楼还设置了满足不同需求的共享服务空间。 知识沙龙(Knowledge Salon):会员式的知识共享和交流中心。设置开放式的讨论空间、半封闭式的电话间或者写字台、还有8间大小不一的会议室,会员一周可以预约两次,供小型企业开会、培训和头脑风暴。知识沙龙倡导的就是类似于创业咖啡厅的交流平台,以推荐会员制的形式,向全大阪开放。便捷的公共空间服务了仅有实力租赁较小面积的初创型企业。 合作办公室(Collaborate Office):共享小型办公室。共52间18至64平方米不等的租赁型办公室,最短租期是3个月。目前入住的主要以IT创业者和小型企事业机构为主。合作办公室与知识沙龙构成了共同服务于中小型企业的生态系统。 大阪创新Hub(Osaka Innovation Hub):这个区域是由大阪市政府主力推动的非盈利区域,有资格的人士均可以免费申请入会。主要的目的包括给初创型企业提供在综合性支持,给技术类企业提供商业合作伙伴,提供与基金或风投等金主见面的平台。 在商业空间不断的强调体验性和展示性,奔驰品牌展示店、松下旗下的收费化妆体验室CLUXTA、近畿大学水产研究所……在这些店面,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形象,甚至企业的愿景,而承载的因素可以是企业最新的科技、最健康的生活方式、最酷炫的互动体验。以科研体验、互动反馈,加强客户对产品,对企业的认同,为主的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形成对产业发展的良性推动。 ![]() 遵循着集约、高效利用,促进创新、交流、共享的趋势和原则,垂直产业综合体从小融合逐步走向大融合——从功能间的配合互动,到各种业态上的紧密联系;从为企业提供办公空间,到成为企业展示的窗口、企业家交流的场所;从职住一体的综合空间,到多元丰富生活的体验中心。垂直产业综合体在产城融合的方向上进一步创新:不仅打破了产业和城市的空间界限,还创新了二者融合发展的新体系和新方式。最终,构建了新型的产业生态集群,创造了新的城市产业空间。 ![]() ![]() 参考资料: 【1】供应方式多元化,产业用地政策再起变化 【2】产业新城、产业综合体和专业产业园区别 【3】揭秘新加坡最高垂直城市综合体:将六元融为一体,再造城市社交 【4】每栋建筑都是一个创新社区——纬壹科技城 【5】https://www./industrial-land-and-space/Pages/fusionopolis.aspx 【6】日本城市综合体如何将体验式业态做到极致? 【7】赢商共享-新加坡OneNorth 【8】“创新街区”国际案例分析——新加坡纬壹科技城的经验与启示 【9】日本关西复兴的起爆剂——大阪Grand Front综合体 【10】下一代综合体已来临——日本大阪Grand Front全方位解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