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类知识很多,你可能报了N个培训班,你的电脑中有N 个G的学习资料,即使你真的都看完了,是否有用呢? 从做正确的事开始,到正确的做事,是我个人处事的基本逻辑。学习这件事本身也不例外,学习本身不是目的,学习的目的是将从知识变为能力、将能力变为实力。 本文仅从学习的底层逻辑展开: 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学“如何学习”(Why)-2大基本问题 学习什么(What)-1个明确方向 怎么去学习(How) --6个执行步骤 一、从“为什么”开始:
1.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你现有的文凭、知识已无法一劳永逸的为你解决一生的问题,你需要主动规划一条学习成长路径,适应变化,快速学习,刻意练习变为习惯,实践应用变为能力,顺势而为变为实力。 2.对大部分人来说,我们可以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而唯一我们可以为我们带来长期价值的只有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1.每天你要接触多少知识?看了多少本书?电脑中有多少个G的学习资料?对你是否有用?你的学习能力本身与10年前比有是否有成长? 任何事情都应该从方法论开始,才能事半功倍。如果你还在用体力劳动者的方式学习知识,那么你应该好好思考“如何学习”这件事情了。 2.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长大的,你不应回到原始社会,进行初始重复的积累。无论是学习的知识,还是学习 “如何学习” 你都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
3.我们必须持续的学习才能保持我们的竞争优势,在同样的时间里谁学的效率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强,谁就掌握成功的钥匙。 二、应该学习什么?你可能看了很多书,看了很多微信文章,但是你学到了多少? 你有没有深入考虑过文章的架构,文章内容的架构,所表达的知识是在知识体系的哪个环节? 这个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关系?
比如你是互联网产品总监,你的知识框架可能就是: 第一层:商业逻辑、需求,设计,开发,项目管理,测试,运营,数据分析,迭代优化... 第二层:设计:功能设计、场景设计、策略设计、流程设计、UI设计.. 第三层:UI设计:... ... 第N层:... ... 对每个点再细分、细分、细分 填充内容 建立联系=知识体系. 三、怎么学习? 个人学习循环---6大步骤步骤一:确定方向
很简单!但实在太过重要!极易被忽视,如果这篇文章你只记住一件事,希望就是这件! 1. 3步法: 1.10年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倒推8年、5年、3年你需要怎样的能力,今天你应该学习什么? 2.20%最重要的是什么? 3.投入80%的精力去学习、去应用转化为能力。 只有想清楚这些,才能在艰苦的学习过程中,各种的诱惑下坚持下来。
2.8020 原则
不学习当然不行,但学习也不一定行,任何学习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深度,否则你的知识就是常识,而通过常识怎么能给你带来竞争优势呢? 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的,找到自己那个塔尖(每一层都可以再次细分,找到塔尖)-不断深入学习-你的核心竞争力。 ![]() 步骤二、获取知识请记住你已经毕业了,你需要更高效,更专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 1.带着问题学 回想一下你做阅读理解的方法。 先看问题再读文章。 没什么特别需要介绍的,你可以试一下,你会直观感受到,学习效率飞速的提升。 2.跟着经典、大师学 学习初期建议跟着大师学,跟着经典学。 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知识表面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时间一长,在不同场景下问题就来了。对你而言,正因为你不懂,让你去判断是否正确其实是不可能的。经典与大师的好处就是去伪存真,给你的都是经过深思熟虑、长期积累、经过各方检验的东西,给你的是人类知识的精华。 而且经典之所以经典,大师之所以大师,一般都具有这个专业的方法论让你能触类旁通,也一定有自己的深度的看法、想法、做法,让你一探究竟而不是浅尝辄止。 3.使用方法学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些人喜欢看书,有些人喜欢现场,有些人喜欢视频,有些人喜欢音频,没有哪种是适合所有人的。 对于方法你需要的事主动、有意识的去寻找那个最适合你的,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搭建。 适合自己≠舒适=高效,你同样需要脱离舒适区去落地执行。 4.使用工具学(尽量付费) 你缺不是今天的钱,是明天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人为你学习而烧钱,你何必不要呢? 我的建议(工具不在多,在用): -通识教育:得到 ,TED -专业教育: 各专业知识付费平台(比如互联网:网易云课堂,三节课,起点学院...) -思维:XMind Zen -记录:印象笔记、坚果云 -时间管理:日事清、番茄钟 -输出:简书、微信公众号 具体的使用的介绍与技巧,网上很多了,可以自行搜索。 如有时间,我也会尽量整理一些发出来。 步骤三:存储知识1.建立你的知识体系,知识架构储存的目标不是记住所有的知识,而是优化你的能力体系,丰富你的能力体系 一个人很厉害的人一定是具备自己独特东西的人,这个人具备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经历、方法论、大局观,然后把这些统一成为一个整体,在内心能够树立起一面旗帜,坚定的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而在这条路上后面的人看到你,就会兴奋的叫道“看看,前面的人很厉害” 我的能力树(一部分一级,仅供参考,直观理解): ![]() 2.索引,融合运用。 你不电脑,你的价值在于,知道去哪里找,知道谁知道。 请建立你物理的索引、思维的索引,这样才能记住,才能用好。 怎么建立结构化的索引,后续再展开。 步骤四:输出知识1.输出是最好的输入。 很多时候你只是以为你懂了,当真的要你面对众人做个演讲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你的知道是浅层次的,支离破碎的,是不周延的还很多的漏洞。 ![]() 输出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输出你可以发现你的学习速度在明显加快,对自己原来觉得理解和掌握的地方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更明晰的认知。日积月累,你必有所精进。 P.S 输出≠文学繁复的表达,简单明确即可,学清楚输出的标准:
2.主动输出,让别人 “知道你知道” 你才能有更多机会 你是否有时会觉得怀才不遇?有时会有“怨妇”心情? 每个人无论你在什么层级,对上你希望得到领导的赏识与重用,对下你希望得到下属的支持,对平级你需要别人与你协作,如果只是你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你知道,你就无法取得别人的理解与信任,你就会“怀才不遇”! 只有知道你,才能了解你,只有了解你,才能认识你,只有认识你才能信任你,只有信任你,关键时刻才能想起你,只有想起你,你才有机会。所以不要再觉得自己“不得志”,整天看不起那些整天与别人沟通做事情的人,因为他们明白 只有不断通过知识共享、知识传播,才能让别人认识到你的独特性和价值(前提是你需要有),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任何一件事情完成后你都应该进行深入思考、复盘、总结,总结后的内容难道你愿意共享给你的同事和上司吗?
3.请将你的知识产品化,树立个人品牌
如果你已经选定了独特的方向,如果你已经进行了深度的学习,如果你已经搭建了专业的知识体系,那么接下来,你就需要将你的知识产品化,将你的知识转变为可以解决别人需求的能力。通过分享与展示,激发别人的思考和关注,实现人与人在各层面的交流,树立你的个人品牌。 你需要给自己打上“专家”标签,在尽可能多的人的脑海中树立你自己的个人品牌 步骤五:应用知识“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意识是说秦始皇“焚书坑儒”费半天力,搞错了对象,那些真正能推翻你统治的人,人家根本不读书。学习只是手段,如果我们只是为了学而学,那么就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我们的目的是将知识转为技能,将技能转为能力,将能力转为实力。 在社会大学中,对你学习的考试不是考卷,而是你的实力! 这点必须非常明确,千万不要用学习去减轻你心理的负担,他应该是通过你对成功强烈的渴望 而迈出的第一步 信息通过记录变为知识 知识通过练习变为技能 技能通过应用变为能力 能力通过顺势变为实力 关于应用的具体方式方法,后续文章还会展开,本文仅引出2个问题与4个解决方案:
1.刻意练习 知识不管是在硬盘上,还是在你的笔记本上,甚至你把他背出来了,都不是你的,你需要把知识通过学习、练习、使用、反思、总结,不断进行内化,脱离你的舒适区,刻意练习 只有这样你才能将客观的知识,内化为你的能力。 2.融会贯通 一项技能要变为能力,你需要懂得与其他技能、能力融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需要弄清各种前置条件,你需要提升不只是专业技能,而是体系性的能力,融汇贯通进行使用。
3.创新结合 你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需要跳一跳。
4.顺势而为
步骤六.迭代优化我实在找不出,比自己实际学习、应用后,产生反馈并迭代优化更好的升级方式了! 对此的忽视实在是你“所谓努力”的最大浪费。 1.不要追求100% 绝大部分决策都是在,信息不完整,资源不完整的时候做出的,如果等所有的外部资源都齐备了再去行动,机会也就不是机会了。 对学习也是一样,千万不要等时间、条件都具备了,计划都做好了再行动,现在就开始,逐步完善。 学习的目标也不要追求100%,边际效用递减,因为你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学到100% 2.反思、复盘: 每次学习、实践,请都对过程、结果、方法进行有意识的记录、总结、深入思考与复盘。 不管结果是好与坏,一定要想清楚,好为什么好?还为什么坏? 不断深入,结构化,你才能不断精进。 任正非在一次高层会议上说“我的水平为什么比你们高” 大家回答“不知道” 任正非说“因为我从每一件事情中,都能比你们多体悟一点点东西,事情做多了,水平自认就高了” 3.反思之后,再每天进步一点点 可能你非常努力,可能你也在不断学习,但每天重复着原有的工作,原有的方法,会有用吗? 有些人坚定自己的目标,每天优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坚韧及高效的学习、练习、应用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人与人的差距不是一天拉开的,都是因为每天微小的进步而产生的,一天你肯定看不见,一年也不一定觉得,但是3年之后你就会发现差距。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