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老刘tdrhg 2019-07-08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当前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为"愉快教学"的基础。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的正确诱导。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认为,这就必须讲究教学艺术。而教学艺术的涵盖十分丰富,下面仅从教学语言、教学情感和教学气氛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阅读既要通过对课文的语言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也要用教师对课文理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每节课都要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使导言、讲述、点拨、结语等都力争达到明晰,富于启发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教学《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时,我巧设悬念,设计了这样的导言:"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学生一听精神大振,跃跃欲试。我马上接着说:"什么地方呢?"说完板书:黄山。"哦!"学生恍然大悟,议论纷纷。没去过的学生产生疑问:黄山奇松在哪里呀?那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而去过的学生则大谈黄山奇松风景之美。这时,我顺势引上一语:"黄山奇松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她的美丽吸引了广大的中外游客。谁知道黄山奇松什么最吸引人?"去过黄山的学生马上回答:"黄山奇松、怪石、温泉、云海!"我接着说:"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黄山奇松!"接着把课题板书完整:黄山奇松。这样的导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学习。当然,设计导言因文而异,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以中心命题的课文,适宜"开门见山,直接释题";那些节选的文章,则需要"交代出处,简介作者";成语故事、童话、寓言一类的课文,可以在导言中"揭示中心,说明道理"……总之,导言应当鲜明而富有启发性,简洁而富有艺术性,既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应引导学生定向思维。

讲解一篇课文,推敲导言固然重要,斟酌结语也不容忽视。结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可以结合板书设计,有的应照应导言设计,有的应扣准文题设计,有的应抓住中心设计,有的应根据写作特点或训练要求设计,从而达到"课尽趣尚浓"的效果。如五年级习作五,我结合板书设计了这样的结语:"同学们,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仔细观察,我们的习作水平就一定会有一个长足的进步。”

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在教学中,只有教师教课入"",学生读书才能入""。老师讲课总要带着一股激情,才能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也想像老师那样投入情感,倾情阅读。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我是抓住“——的王冕”这样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我先用带感情的描述,把学生带入情景,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断地随着老师的引导,在十分活跃的状态下得到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情感也同老师和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很好地领会了文章的中心。

二、注意创造课堂气氛

语文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究。要形成这样一种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敢于大胆发言,才敢于自由争辩。而当学生一旦认识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由此诱发出来的智慧潜力往往是超出教师意料的。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片段,有的学生提出:这位隐者是谁?是神仙吗?针对这一疑难,同学的回答各式各样:诗人、僧人、道士、采药人、医生……都为自己的看法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教师说:“老师想给你们提个建议?我们能不能再仔细地读读诗,边读边想,从诗中的一些词语里,把这位隐者‘画’出来好吗?”,学生兴趣大增,讨论十分热烈。有的说:“我从‘采药’这个词里想象隐者是懂医术的人,他采了药为人治病,是一位救人的良医。”有的说:“‘云深不知处’说明隐者的采药是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上,他不辞辛劳、不怕艰险,隐居在深山,采药行医,是个大好人。”有的还说:“‘松下问童子’的‘松’也有意思,是不是也象征隐士的品格像松树一样坚强,精神像松树一样长青。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的老人。”……正是有了教师的

三、结合教材开展活动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可以使学生获取很多知识,又会产生一个个新问题,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引导,围绕它们开展活动。如上阅读课时时,其中有这样一题:要学生说说动物遇到危险是怎么自我保护的?课堂上,学生回答局限在几种动物身上,课后让学生查资料了解。在第二天上课时,进行动物自我保护知识竞赛,学生说的内容就丰富了很多。

一提起写作文,学生大多就眉头紧锁,不知从何说起。或者老生常谈,总是老掉牙的事,一提再提,一写再写,没有新鲜感。扪心自问,我们在指导写作和学生习作教学方面下的功夫,作的研究是等量齐观的吗?,更多时候重心偏向了后者,就习作论习作,人们常说厚积而薄发,没有一定的积累做基础,怎能写出好的文章?要想走出这个死胡同,就要想办法。改变从观念入手,从方法起步,从策略突破,要引起学生充分的兴趣。苏教版第九册习作二是“写一个你喜欢的动物”,我决定来一次大胆的尝试。

一开始,我说给同学们带来一些人类的朋友,说完便拿出自制的动物图像,贴在黑板上,孩子们津津有味地看着,我说:大家这么喜欢,刚好《动物世界》栏目委托我在咱们班招聘解说员,你们原意来应聘吗?那好,我就借习作课这个机会满足大家的愿望,咱们来个公平竟争,优胜劣汰,好吗?你认为怎样才能当好解说员呢?这一环节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

接着,我出示例文,让学生自己边读边悟文中的表达方法;然后拿出课前准备最喜欢动物的图片、标本、照片、图画等,仔细端详,结合习作提示,合作交流。最后,在班里发表“演说”,开始应聘。孩子们使出了浑身解数,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积极涌跃,语句精彩。我告诉同学们:一个优秀的解说员不光会说,还要自己写解说词,赶快拿起笔把你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大家吧。学生们立即动笔写起来,每个孩子是那样认真,那样专注……

兴致所至,即兴创作。用他们的手写他们的口,用他们的手写他们的心,而一旦触及了他们的心灵,我们还担心他们对习作的爱难以出口吗?那时,我们的学生会说:“这样的习作我愿写。”

在如今的课程改革浪潮里,师生的话语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老师所追求的不仅是一种对话交流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这种平等、合谐的氛围,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形成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能够使我们的课堂走向精彩。总而言之,注意讲究教学艺术,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