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果溯因: 勾连事件与观点 以果溯因,是指在论证过程中通过结果去追溯原因。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乃至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根源,故而考生一旦依据事件的结果,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总能够探求到深层的因由。回顾最近三年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其对写作文体的规定,都将论述文排在首位,这就意味着考生写作论述文的可能性最大。基于此,考生将命题材料中的事件或现象或道理作为原因,把自己所提炼的观点作为结果,然后勾连原因与结果,便可使之形成逻辑严密的因果链,并在论证过程中以果溯因地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自然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意。请看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优秀作文《突破惯性思维看问题》节选。 二战的故事中,英美军方就掉入了惯性思维的轨道。这就是他们犯错的原因。由于惯性思维,英美军方认为弹痕很多的地方就更容易受到打击,所以加固了战机的这些部位后战机就没有弱点,无坚不摧了。然而,惯性思维想也是个怪圈,它把你套在这个圈中会蒙蔽你的双眼,限制了你的视野。于是英美军方在修复加固战机时就犯了错。换一个角度想,战机弹痕多的地方,虽创伤多,但战机相对来说还能够承受。而弹痕少的地方虽然几乎看不见,但却隐藏着更大的凶险,可能这个部位受到创伤后战机就彻底损毁了。如果一想,便可发现惯性思維的漏洞。 英美军方只因掉进入了惯性思维的陷阱而犯了错吗?不,还有它的调查没有做到取样的随机性。他们的调查对象是所有战机,但却只是抽取了返航的幸存战机,这样便由片面推出了结果,其结果也只能是片面的。他们忽略了没能返航的战机,说不定那些没能返航的战机就是因为在那所谓的弹痕少处有了弹痕,就造成了它不能返航的悲惨结局呢! 文章题目为“突破惯性思维看问题”,但是考生由材料得出观点,且对所给的材料进行非常透彻的分析之后,却并未就此匆忙下结论,而是在选段之中先分析了美国军方犯错的两个原因,其一是“掉入了惯性思维的轨道”,其二是“调查没有做到取样的随机性”。勾连为因果链,即是“因为掉入了惯性思维的轨道,所以美国军方犯错”,“因为调查没有做到取样的随机性,所以美国军方犯错”,如此,就为以果溯因的分析提供了条件。就第一个原因,考生不但分析了惯性思维的偏颇,而且分析了英美军方陷入惯性思维的危害,最后才点明突破惯性思维的重要,可谓多角度、多层面剖析,揭示了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就第二个原因,考生根据命题材料指出美国军方的调查“只是抽取了返航的幸存战机”,属于片面的抽样调查,其得出的结果自然也是片面的,并随后分析了“没能返航的战机”的重要性。考生的分析并非肤浅的就事论事,而是循事析理,透析根源,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和思辨性。 来源 | 《语文报·高考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