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 ---徽墨

 zgd1956 2019-07-08

一、徽墨的起源

    徽墨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它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徽墨是中国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珍品,具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内在品质,同时还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包装等艺术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2006年5月20日,徽墨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墨起源于南唐,唐末“安史之乱”,河北、山西一带战火频繁,许多制墨工匠背井离乡,逃往江南,易州(现河北易县)著名墨工奚超带着儿子奚廷珪来到江南富蔗之地歙州,安营扎寨,重操旧业,父子俩在易水制墨法的基础上,利用黄山、松萝山之古松取烟,改进了捣松、和胶等技术, 其所制之墨品品质远超易州之墨,被人誉为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丰肌腻里,光泽如漆”之佳墨,深受南塘后主李煜的赏识,让其子廷珪担任墨务官,赐国性李,易命李廷珪。从此李墨名满天下,其墨被誉为天下第一品,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之后李氏父子又将造墨技艺授予耿性和盛性,一时江南歙县、休宁等地墨家林立,世代相沿,歙州墨业迅速繁荣,成为全国的制墨中心。宋宣和三年(公元1112年),歙州更名徽州,辖歙、黟县、休宁、绩溪、祁门、婺源六县。徽州所产之墨统称为徽墨,由此称世。李廷珪也就成为徽墨鼻祖。

二、徽墨的发展

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国家得到了统一。经过一段时期的休养生息,经济文化又重新繁荣起来。宋代徽州的制墨业“流派纷呈,名工辈出”。黟县的张遇、歙州的潘谷、新安的吴滋、黄山沈桂等等,都是十到十一世纪徽州制墨业的制墨名家。

易水迁徽州黟县的墨工张遇,受李廷珪影响以桐油烟制墨他是油烟墨的创始者,独创以龙脑、麝香、金箔入油烟,制成“龙香剂”墨,成为当时收藏家竞相争购的瑰宝。以制“供御墨”而闻名于世。他制的墨因加入了麝香、金箔而称为“龙香剂”,其配方一直相传至今,成为墨中极品。“张墨”为历代收藏家追求的瑰宝。其子张谷、孙张处厚都是一代名墨工。此墨据元代陶宗仪《辍耕录》云:“宋熙丰(元丰)间,张遇御墨,用油烟入脑麝、金箔,谓之龙香剂”可见用料之名贵。

潘谷,宋元祐歙县人,一生制墨,他所制之“松梵”;“狻猊”等被誉为“墨中神品”;宋徽宗御藏之极品宝墨“八松烟”(又称八松梵),皆出自潘谷之手。潘谷所制之墨有很高的质量,他亲手制作的“松丸”、“狻猊”等墨,“质地细密,遇湿不败”,并且有浓郁的香味,“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被视为墨中神品,享誉全国。苏东坡、黄山谷等书画家极为推崇潘谷制的墨不但质量高,而且价格公道,因此很受当时读书人的欢迎,其生意非常好。

沈桂黄山人,以松脂、漆滓黑的,名为漆烟,人其墨“十年如石,一如漆”。他是漆墨的創始者。

磁所造之墨的妙“滓不留硯”,曾得宋孝宗犒赏缗钱两万奖励

北宋皇帝宋徽宗也是一位制墨高手,他用苏合香油取烟,用鹿角胶配以中草药和其他香料,制成的墨芴,被称之为墨妖。金国皇帝金章宗,以一两墨一斤黄金的价格欲购买,都买不到

宋代制墨业的繁荣,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油烟墨的创立,开辟了中国制墨业的新领域。千百年来,制墨主要以松烟为原料,由于长年累月取松烧烟,致使松树被砍伐殆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他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中曾说:“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面对松树大量砍伐,墨源严重枯竭,寻求新的制墨原料已迫在眉睫,于是一种新的制墨原料——桐油烟便应运而生。

第二,制墨从业人员众多,名家辈出。宋代制墨名家见诸史册的多达百余人,张遇、潘谷、吴滋、沈桂、戴彦衡、叶茂实等是其代表。他们在选料、配方、烧制、用胶、捣杵等工艺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制墨遗产。

第三,达官贵人及文人墨客与制墨工匠切搓技艺,促进了制墨技艺的发展。宋徽宗虽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但在书法绘画方面颇有天赋,他创造的“瘦金体”书法,名传千古。他喜欢墨又懂制墨,还亲自实践,推动了制墨业的发展。北宋大文豪苏轼也是一位制墨爱好者,此外秦少游、陆游、黄庭坚等文人都有过参与制墨的经历。文人的参与,极大地促进了制墨技术的发展。

第四,人们不但用墨、也开始了藏墨,并出现了藏墨制墨的著作。又因墨中添加药物,人们在实用中发现了墨的药用功能,“徽墨家族”便有了药墨一员,药墨遂成为居家常备的非处方药品之一。

三、徽墨的辉煌

唐宋两代为徽墨的诞生和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制墨史上创造力最为活跃的时期为明清两代徽墨的辉煌夯实了基础徽墨的制作技艺蜕变为最富灵气的手工劳动,并逐步引领了中国墨业

明代以南京为陪都,徽州属“京畿”,经济、文化教育得以发展,尤其是科举考试走向鼎盛后,使徽墨业的生产不仅得以恢复,而且得到迅速的发展。据明末麻三衡的《墨志》记载,明代徽州墨工就有一百二十多位名家,产品除供应国内,还远销日本、东南亚。  

州徽墨发展到明代,其配方、其制作工艺,大多已定制、已公开。松烟、油烟并举;“桐油烟”、“漆烟”被广泛采用;徽墨普遍加入麝香、冰片、金箔等十几种贵重原料,使墨的质地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墨家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精工制作和墨面的创意、设计以及产品的包装、装璜创新上。各种质地、规格的墨品不断涌现,诸多历史画题、名家典故不断化为墨面的雕刻内容。徽墨已从单纯的文房用品、书写材料,进入了“实用兼欣赏”的工艺美术品行列。各制墨名家为了争夺市场,挖空心思,频出新招,所制墨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嘉靖年间的方正、邵格之、罗小华以及万历年间的程君房、方于鲁、汪春元、叶立卿等,都是在激烈竞争中相继兴起、各树一帜的代表人物。这时期徽墨不仅质量精良,而且墨的图式、墨印的雕刻,也各尽其美,达到历史新高。

 明代四大家:

 罗小华是明墨歙派的代表人物,曾官中书舍人,善以桐烟制墨,墨品极佳,被时人誉为:坚如石,纹如犀,黑如漆,一螺值万钱。罗小华的墨品传世稀少,且伪品很多,因此弥足珍贵。其主要代表墨品有小道士墨等二十几种 “一池春绿”墨是罗小华墨品中流传有绪的珍品。墨名“一池春绿”,系由南唐词家冯延巳《谒金门》中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而来。此墨的图文设计颇具匠心,形制精美。其字体流畅,挥洒自如,遒劲有力。水纹荡漾,一蟠螭嬉游其间,悠闲自得,给人以超脱世俗之感。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件一池春绿

 程君房中国明代万历年间制墨名家。新安(今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歙县岩寺镇)人。名大约。以字行。又字幼博,号筱野。生卒年不详,活跃于万历年间。精于制墨,选料严格,注重图绘,并利用自创的对胶工艺制墨,其墨光洁细腻,款式花纹变化多端,他的墨模设计极为考究,型制极为别致,定名也极为古雅,深得文人士大夫喜爱最有名的是玄元灵气其形制不一,通体漆衣精莹如玉。由于墨模雕镂精细, 所以墨面精湛无与伦比。其次是寥天一墨,通体镂秋葵,花叶相互纠结,环绕凸起,棱角处破觚为圆,别具风格他是歙墨的集大成者,被誉为李廷珪后第一人。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称:“百年以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程君房也自诩:“我墨百年金不换。”程君房的墨品精良,墨谱的图式和墨模的雕刻也各尽其美,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它的墨样均由当时著名书画家设计,因此精妙无比著有《程氏墨苑》,列墨品分为《玄工》、《舆图》、《人官》、《物华》、《儒藏》、《缁黄》 6编,约500余式,其中所收的墨名,如《天老对庭》、《清辉照海月》、《归马牧牛》等今仍沿用。程氏墨有多种,这两种多被人称颂,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较多

 方于鲁万历时著名墨工。男。生卒不详。歙县(今属安徽)人。本名大滶,以字行,后改字建元。子嘉树,亦是制墨名工。方于鲁本是程家制墨工人,得程君房墨法。在三十岁前,所造之九玄三极墨,誉为前无古人。制墨有独创。为明代制墨业歙派代表人物。著有《方氏墨谱》六卷,列墨三百八十五式,计分国宝、国华、博古、法宝、洪宝等六类。墨谱为墨范的标本,绘刻极精工。《四家藏墨图录》著录有《文彩双鸳鸯》、《五岳藏书》等墨。制作优美精致,上有方于鲁制等铭文。《文彩双鸳鸯》墨为圆形,重一百四十点九克。通体漆衣,加以髹彩。两面边界和铭文涂金,铭文界栏填石绿,驾鸯图案施金碧朱蓝绛诸色,极灿烂绚丽。

方于鲁承袭了过去制墨的工艺传统,更加精益求精。他注重制造大墨,墨模雕刻极细,而且木刻的技巧,能充分在墨面上表现出来。还在墨上题以佳名,作为礼品之用, 如生子用“百子骏”、“百子榴”、“天孙云锦”墨,生女用“载弄之璋”、“掌珠”墨,结婚用“文彩双鸳鸯”、“同心比翼” 墨,投考可送“玉堂柱石”、“玉堂花瑞”墨,生日礼有“以介景福”、“千岁苓”墨,送府县官有“麦秀雨歧”、“嘉禾重颖”墨,赠武官有“玄衮玄钺”、“凌烟阁”墨,致地方长官有“砥柱承天”、“五岳四渎”墨,奉宰辅有“调羹”、“补衮”墨, 献给皇帝有“天保九如”、“云行雨施”墨, 其他还有和尚用的“达摩真性颂”、“炽盛光轮”墨,道士用的“青牛紫气”、“碧枣玄梨”墨等。方氏之墨,质地坚实,神采夺目,精莹如黑玉。墨模雕镂皆出高手,绘图题识并是名家,尤注重墨的装饰,几乎无墨不用刮摩敷漆之法,即用漆皮作为墨的外衣。此外,还有加敷五彩墨,传世有“文犀照水”、“文彩双鸳鸯”、“皇图九锡”、“鱼在右藻”、“天禄永昌”、“妙杏宝轮”等。

方氏墨传世精品,大多藏在故宫博物院,约有80锭左右,其他博物馆亦有零星收藏。

邵格之嘉靖万历间制墨名手。字正己。休邑(今安徽休宁)人。生卒不详。邵青丘子。为明代制墨业休派创始人之一。制墨得隃麋之妙法,绍方翼之真传。玄文如犀,质如玉,法沿于超,迈于谷。尝制御墨赤水玄珠龙棒珠等墨,上有嘉靖庚子(一五四0)年万历三年(一五七五)休邑邵格之精制字款。所造成套丛墨——“集锦墨,为明以后制墨业学习榜样。今有所制文玩世宝蟠螭等墨传世。

 徽墨发展到清代,先后出现了四大家,即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他们都是徽墨业中的一代名家。他们通过开墨店等形式将徽墨作为商品推向了市场,使徽墨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得到发展

曹素功1615--1689,歙县岩寺人,名圣臣,字昌言,号素功,清顺治十二年(1655)秀才,十七年(1660)贡生。康熙六年(1667),开始顶承吴叔大的铺子,并将吴的玄粟斋改为艺粟斋曹素功自康熙初年设肆制墨至民国年间十三世孙曹廷文止,历经十三代,绵延三百多年历史。墨肆名“艺粟斋”其墨得到康熙帝的赏识,赐“紫玉光”,一时名声大振,紫玉光成了曹墨的第一品牌为曹氏后来代表墨之一。素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称。他著有《曹氏墨林》乾隆年间曹素功墨肆迁苏州,咸丰10年再迁上海,新中国成立后,其墨肆与胡开文合并为上海墨厂。

汪近圣1692--1761),字鉴古,绩溪县尚田村人,原是曹素功家墨工,康熙末雍正年间崛起,摆脱曹家羁绊,独自在徽州府城开设了一家"鉴古斋"墨店。其墨雕镂之工,装饰之巧,无不备美,与曹素功、汪节庵齐名,一时购求之家以汪氏为最。有"今之近圣,即昔之廷珪"之誉。更以他的次子汪惟高应诏入清廷内务府教习制墨而名声大振。著名的墨有"毓峰选烟""金壶墨汁""青云络"等。精品墨有"耕织图""黄山图""新安山水""云海钟灵""青云路"等。汪氏墨肆曾一度开设至武汉、南京、苏州等地。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期间,汪氏六世死于战乱。至此其后裔和族人再无人开设墨厂墨店。汪氏家族汇集宫廷御制墨(乾隆朝贡墨十六种,嘉庆朝贡墨一种)十七种,以及他自制墨品二十二种,共计集锦墨并插图三十九品,分四季和附录,刊刻成《鉴古斋墨》一书四卷流传后世。

汪节庵1736--1820歙县信行人,名宣礼,字蓉坞。墨肆名函璞斋,设在岩寺。清乾隆中期崭露头角,为乾隆、嘉庆年间徽州制墨业的名家。汪节庵墨品常被一些高官大吏选作贡品,有江南大吏,多献方物。入选之墨,必用汪氏之说。清代学者阮元评说:在今名第一者,为节庵汪氏。其名墨有兰陵氏书画墨、名花十友墨、仿古钱墨、御题西湖十景诗墨、新安江大好河山墨等等。汪节庵制集锦墨,自成一格,别具特点,其名品流传于世,备受关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其潇湘风景墨9锭,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御题西湖十景诗彩朱墨10锭,山东省博物馆收藏御题西湖十景诗集锦墨10锭,皆其精品。   

 胡开文1742--1808)原名胡正、胡天柱、柱臣,号在丰。安徽绩溪县上庄人,是徽州休宁派墨业后起之秀。是清代四大家中的最后一家也是徽墨业中集大成的一家,同时又是把徽墨推向世界的第一家。胡开文乾隆二十年(1755)从家乡到休宁县城汪启茂墨店当学徒,十六岁时被启茂招婿。乾隆三十年(1765)。承租屯溪汪采章墨店,为创出高质量产品,挑选旧墨模中之精品,不惜巨资购买上等原料,聘良工刻模制墨。并取徽州府孔庙"天开文苑"金匾中间两字,冠以姓氏,打出"胡开文墨庄"店号,在墨家如林中竞争,独占鳌头,获得厚利。光绪年间。五世孙胡祥均在上海开设“广户氏胡开文”,胡氏后裔又杭州、广州、武汉芜湖等十多个城市分设墨店。胡开文以“苍佩室”的品牌,拓展了套装墨、贡品墨、御制墨、精品墨、特制墨、礼品墨、专用墨、普通墨等系列产品,占到了市场的大份额,以营销为龙头,拓展布点网络,内强技术和质量,把徽墨名牌推向了顶峰。

 胡开文的“御园图”集锦墨、“西湖名胜图”、“黄山图”等套墨,都是胡开文的成名作。1910年,胡开文的特制墨,参加南京“南洋劝业会”展览,获优等奖章,1915年胡开文的“地球墨”,获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

 胡开文创制的八宝五胆药墨,他以熊胆蛇胆青鱼胆牛胆猪胆等,和入水牛角羚羊角、蟾酥、珍珠、牛黄麝香、朱砂等8种珍贵药材入墨,加入木材制成了凉血止血的八宝五胆药墨,治疗阳症有奇效,尤其对皮肤病、咽喉疾病、口腔疾病、痈疽疮疡、无名肿毒症瘕积聚、关节疼痛、血症等疗效明显,使他成为一代药墨宗师

 清代制墨业有四大特点:一是把始创于明朝的仿古墨生产发扬光大并推向一个新高。清代的集锦墨,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精,创历代之最;二是文人自制收藏墨成为雅事和时尚,自制墨的人数、墨种之多,也创历史之最;三是清代墨模制作更是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四是发明了不用研磨的墨汁,堪称中国制墨史上的一次革新;是精品墨走向世界并获得好评。1915年胡开文后裔制地球墨”“南极生辉墨,获得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为中国徽墨争得了荣誉。

四、近代的徽墨

民国年间,徽墨则在社会动荡和外来书写工具(铅笔、自来水笔、圆珠笔)的冲击下,已处于'风前残烛,瓦上晨霜'的衰微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积极支持各地墨厂、墨店的恢复和发展。上海曹素功尧千氏(曹墨主脉设肆上海)和胡开文广户氏(胡墨主脉设肆上海)为主体合并成立了上海墨厂,同时抽调江西福建江苏山东等各处墨厂的主要骨干力量来上海参与墨厂建设恢复了徽墨产品的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海墨厂在厂名后又重新加上“徽歙曹素功”更名为上海徽歙曹素功墨厂,这一时期,正是严冬过后迎来春天,文化园地百花争艳,反映强烈时代气息、题材丰富多彩的新墨,层出不穷。传统徽墨产品恢复生产,让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曹素功得以展示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紧接着出现的“境外探亲热”、“出国热”又带来了“礼品热”。既价位适中,品位高雅,精巧便携,又富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具有较高工艺水平的墨品得到普遍的青睐,无论是出境的国人,还是来访的华侨、外宾,都将其作为馈赠礼品的首选,是外交部指令特制礼品墨的企业。那段时间,曹素功的中高档墨品特别热销,个别品种甚至还要在友谊商店用“代汇券”购买。一九五六年,分别在屯溪、歙县成立了徽州墨厂和歙县徽墨厂;绩溪县则成立了墨业生产合作社;泾县的文化用品厂稍后也恢复生产徽墨,久负盛名的徽墨获得了新生。广大制墨工人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不断革新,工艺精益求精,品种日新月异。上世纪八十年代,绩溪的制墨业快速发展,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恢复了茶墨、青墨、朱砂墨、五彩墨和古香古色的手卷墨的生产,并增添、开发了新的品种。又将墨锭制成各种形态并施以五彩,嵌在锦匣当中,供人们鉴赏珍藏,成为中国又一高雅的工艺美术品。上庄老胡开文墨厂,为亚洲运动会制作系列墨。作为后起之秀、位于绩溪县的安徽良才墨业公司致力打造“中国徽墨品牌”,集徽墨“四大家”之大乘,继承和创新了曹素功制墨技艺,形成了独特的制墨工艺和品牌特色。公司产品享誉国内外,远销日、韩、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国内销售遍及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公司传承和创新了中国古代制墨的优良工艺,严格墨的内质、墨色、外观、选料、墨模制作、制墨工艺、包装工艺,将传统工艺和当今先进工艺揉为一炉,制作了高级油烟墨、特级松烟墨、仿古收藏墨。2003年、2006年、2010年、2012年在中国文房四宝博览会上四次评为“中国四大名墨——国之宝”称号并获行业优质产品金奖。2006年公司创作的《黼黻昭文》、《仙山楼阁》、《南宗北斗》三款墨,获中国工艺美术优质创作奖,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这是国家博物馆解放以来唯一收藏的现代墨2015年,公司创作的“御制铭园图套墨”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包装等艺术于一体,使墨本身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获得“2015巴黎首届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这是1915年胡开文“地球墨”获“巴拿马世博会”金奖整整一百年后,徽墨再次拿下国际性大奖。该公司还2008奥运会的定点生产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