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孝”指的啥,你做到了吗 俗语是我们国家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具有着很大的真实性,虽然是一些民间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但是这对后世的人们影响还是比较大。尤其是儒家思想,现在的人仍然在继续学习它的知识内容,领会其中所表达出来意境,为自己以后的生活做准备,为后代指点明津。今天要讲讲儒家学派中的一句俗语,那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这句俗语是表达孩子们对父母的孝心,但是如果说要让你具体的说一说这句俗语所表达的三孝是指什么? ![]() 我们国家从古至今,把孝顺是放在第一位的,每个人一出生父母就会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一定要学会孝顺父母,不只是对自己的父母要孝顺,对其他人的父母也要心存善念,让这些孩子早早的学会这些思想道德,将来可以更好的生活。 ![]() 从上文中所说的这句俗语就可以知道,如果夫妻双方没有生孩子,那么这就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可能在生孩子这方面的事情人们认为都是女性的问题,对她们进行说教,这样看来女性就比较遭殃。这只是对父母不孝的一点,从字面意思可以知道不孝有三种表现,那么接下来就讲剩下的两种不孝的表现。 ![]() 这种对父母的不孝是,无论父母要做什么事情,身为儿女的我们不管对与错都是支持他们的话,这样就会让自己的父母走进一些不是正规的道路,这对父母是不好的。不能什么事情都要按照父母的意愿走,必须先分析清楚做这件事情,做这个决定的后果,再决定是用什么办法去进行。如果事事都要顺着父母的想法做的话,会让他们走不好的路,那么这也是一种不孝的表现。这就是一句话“阿意曲从,陷亲不义” ![]() 接下来的这种不孝就是指一些上有老下有小的贫困家庭中,他们的孩子们都是没有能力的 学习成绩还不是很好,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你还是什么也不干,不考虑自己的生活该怎样过下去,如何好好的侍奉自己的父母。这样的表现是很不孝的,对家庭也不用心,没有一点家庭责任感。尤其是对父母的不尊重。总而言之,就是这句话“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