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学生思维和职场思维

 why沐睛白 2019-07-08
刚毕业的老学姐碎碎念,如有不同观点欢迎吐槽~ 原文发布在公众号“定风波不定”,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2smg9ggkZFdBPJMZLG86Q题记:这个社会的本质,是价值的交换 从大三上开始实习到现在,接触职场一年多了,且关于职场的文章也没有少读,原本以为自己应该会很快适应,但现在以全职的身份真正接触业务后发现,从大学到职场的转变并没有那么简单。经历的一些事,走过的一些弯路,使我重新思考学生思维和职场思维。 【1】 利益第一,友谊第二 “职场上有没有真正的友谊?“。之前的我是相信在职场能交到绝对的朋友的。之前的我一直以为只要真诚待人,就能收获他人真诚的回应。可能我比较幸运,在多年的学校生活中,我就是这样实践,且也得到正面的反馈,收获了一群很好的朋友,他们能牺牲自己的一些时间精力去为你做一些事,同样我也会如此对他们。但是一旦在职场,一旦涉及利益交换,这种关系就“变质”了。 一方面,一个人在职场中,肯定是有自我实现的基本需求,这种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是排他的。一个应届生,teamleader需要花时间来带你,需要承担你可能会犯的错误;对于同级的同事来说,他需要花时间带你熟悉业务,更需要承担你快速成长后代替他的风险。因此,当带应届生不是大老板对teamleader的考核要求时,友谊是否能经得住利益的考量,就需要打一个问号。 另一方面,在职场中,完成一件事往往需要他人的配合。而一个人每天工作时间和精力有限,需要配合的工作很多,如何排列优先级,除了事情本身的紧急程度和老板对支持方的要求之外,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看对方的交情和你深不深。同样优先级的事情,为什么他人的事就能比你先完成? 其实职场并非像电视剧那样如此勾心斗角。在职场中,做事能力第一。进入公司工作的一群人,因为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绑定而为公司干活,又因为公司利益公共事务的一致性使得一群人走在一起合作。因此,业务上的利益是第一位,只有工作能力被认可,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真诚待人肯定能收获对方真诚的友谊。毕竟,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的情感联系,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江湖。可能同样一个人,他对你的好是真的,但当利益发生冲突时想要用私交去扭转一些决定,可能就会让你失望了。 【2】 善假于物 从小到大,我们总是被老师教育“抄作业是不对的”“作业要独立自主完成”等等。我们深信,只有题目只有自己亲手做的,定理只有亲自验证的才是自己的,别人告诉你的,终究印象不深,还是要还给别人。且应试教育体系下,对我们能力的考核也往往是考试,尤其是闭卷考试,更需要我们做好充足的准备,独立自主地完成试卷,从而来衡量我们的能力。因此,很多职场新人总是有种很“自卑”的心理,即不愿意向外界寻求资源,期望独立自主地去完成任务。 但我自己遇到的问题就是,很多时候我正是因为害怕被别人觉得我很烦,什么都不懂而自己瞎琢磨时,工作往往就这样被耽误。在职场,你所完成的任务需要产生价值,即使在过程中体现了你能力很强,一旦没有按时完成,就是失职。聪明的人会为自己争取合理的支持资源,工作完成虽然是两个人的功劳,可能会削减你在此次表现的价值,但按时按量甚至超预期完成工作任务却突出了你寻求资源的能力。教育往往是过程为导向,但职场永远是结果为导向。 另外,很多时候,作为职场小白,总觉得需要准备好了才能接手一些项目,从而导致浪费了一些挑战的机会。有一次我的上级想要安排我负责跟进一个项目,但我表示自己还没有这个能力去承担,后来这个机会就给了另外一个同事,我仅成为配合的一员。现在想来确实有点后悔。很多事情只有被逼着去做,边做边学才能让自己进步,不要总想着等自己有能力了,再去承担更重要的事。考试年年有,但工作中好的机会不常有。 【3】 善于提问 既然说到要善于借助外部资源,就不得不说一个新人在职场上如何提问。不得不说,提问是一个非常tricky的事情。一方面,我们要避免问一些网上搜索就能搜到的傻问题,节省对方时间,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避免闭门造车,重新发明轮子这样事倍功半的事。可能是大学课堂提问人数太少,有时候即使是一些很傻比的问题也会被鼓励。但当我带新人时(没想到我这个工龄最小的人竟然还要扛起带新人的重担……),感触真的很深刻。如果不掌握提问的技巧,真的要被回答者在心里画圈圈诅咒。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有限,能耐心回答问题已经是非常仁至义尽了。 提问前,要做好功课,第一步看是否能简单搜索就能解决。擅长用各类搜索工具搜索资料也是一个人的能力的体现;其次可以看一下是否有类似问题解决办法的汇总。很多企业都会有公共编辑空间,比如wiki,会将工作的一些情况,问题在上面记录,可以先找一下是否有类似的结果。如果真的没法解决的话,预先组织好语言,准备好材料向对方提问。(尤其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此提问才不会浪费回答者时间。我属于比较耐心的人,很多问题都会回答,但有时候我也会不耐烦,特别是明明有的时候搜索一下就出来的问题还需要问别人。我当时也半开玩笑地对一个新同事抗议过,但他的回答是“问你快啊”……我当时无奈地说:“还好你问的是我,不然别人理也不会理你” 其实对我自己也是一样的提醒,在向他人寻求帮助时,需要尽可能地为他人考虑。 【4】 善于“邀功” 其实从小到大我都不是一个喜欢邀功的人(也许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的原因,我也不需要向父母邀功获得偏爱之类的。)且多年的校园经历,我也向来不喜欢和老师搞好关系来获得关注。 在职场中说“邀功”可能看上去有点功利,但实际并非字面理解那样真的每做一件事就向老板邀功。说实在的,这个是一个技术活,本质是需要给老板量化展示你最近工作的结果和贡献。 我室友是一个习惯早起且很早到公司的一个人,有一次,我问她,“万一你老板不知道你每天这么早到呢?你们也没有打卡?”“我当然会有意让老板看到我很早工作啊,比如早上回复邮件,在工作群里回复消息啊等等” 最近我有一定的岗位变动,现在的同事千叮咛万嘱咐告诉我,一定要让需求方将分析需求以邮件的方式发出来,并抄送上级。只有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无意义的需求,且让上级看到我的付出,作为考核的标准。毕竟,老板不会像你一样,记得你做的每一件事。 【5】 心怀理想,但降低期望 你需要有对未来的有想法,但是同时也得降低过高的自我期望。现实和自我期望的巨大落差是导致很多毕业生难以适应的一个常见现象(在名校毕业生中尤为明显) 在校园,我们评价一个人的优秀是看他的成绩,绩点,担任的一些所谓的学生会之类的职务,以及一些特长爱好等(详见浙大官微吹捧的男神女神)但是在现实中,评价一个人的优秀是多维度的,且学校里所宣传的那些,在职场是不值得一提的评判维度。 大学让不同社会背景的人坐在了同一课堂,但出校门后,一个人背后的社会背景和资源的力量就显现出来。同样作为校招生,我有同事每天开着奔驰上下班,在杭州买好房,如果我和她比较,也期望在一年里做到这样,显然是不合常理的。作为普通家庭出身的人来说,实现自我阶级的跨越不仅仅需要能力,更需要时机。有的时候,我们怀着不切实际的期许和无尽上进的欲望,却发现现实不断地打击你的意志,最终落得终生郁郁不得志。 其实我觉得倒不是说我们不能有理想,反而我觉得现在有太多的自媒体总是给我们“残酷现实的警告”,以至于很多人不敢有远大的理想。每个年代的人,都有当下的机遇与困境。而现在的机遇丰富度和更迭度我觉得都是高于从前的,但是重要的是,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格局,且能够辨别和主动抓住(甚至创造)属于我们的机会。但这个积累的过程不但是痛苦的,且成功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结果。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可能会过的快乐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