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敬敷:赏石审美对象的拓展

 二闲居 2019-07-08

通过对赏石文献的比较研究,我们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作为审美对象的观赏石在类型上的变化和拓展。

大致说来,其发展脉络是由图纹石到造型石由园林置石到文房清供,最终达到不拘一格的赏石之集大成


由似玉图纹小细石到园林用造型石


谈到最早的观赏石类型,我们需对最早的具有石谱意义的上古文献《禹贡》中的“怪石”作出一个合理的解读。何为《禹贡》中的“怪石”?解说不一。

第一种说法认为怪石是似玉的石头。《孔传》注为“怪异,好石如玉者”。《经典译文》等亦取此义。

第二种说法认为怪石是指一些特殊的山石。《唐书·地理志》说“齐州有贡滑石、云滑石”,《宋史·地理志》说“济南贡阳起石”,《元和郡县志》说“淄州贡理石”,都属于怪石之类。

第三种说法认为怪石是器用之石。林之奇《尚书全解》说“窃意当是礼作乐资以为器用之饰,于义必不可厥者,非是欲此无益之物以充游玩之好也”。金履祥《书经注》补充说“怪石,异石也,如今莱之温石可为器”。

第四种说法认为怪石是一种玛瑙质的小卵石。苏东坡在《怪石供》中说,“《禹贡》:青州有铅、松、怪石。解者曰:怪石,石似玉者。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与玉无辩,多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丝,精明可爱,巧者以意绘画不能及。岂古谓怪石者耶?”

笔者认为,第一种说法谓怪石是似玉的石头,说对了一半,因为如果仅仅是似玉,那为何《禹贡》中还另有似玉的石头为“琨”的称谓呢?第二种说法谓特殊山石亦不妥,不能以其为“贡”品而归为怪石。第三种说法则囿于纯功利性的思维局限,不知道无功利性的审美意识早已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末期。观赏石在夏禹时代是贵族日常审美活动所需。

苏东坡在《怪石供》中的说法是对“怪石”的最合理的解读,即“怪石”是一种玛瑙质的有纹彩的小卵石。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雨花石”。“怪石”似玉质但有纹彩,区别于“琨”,不需琢磨而自然显其质、色、纹,而又区别于“玉”。先民以此为怪异之石而进献给君主。

那么在当时青州的泰山谷地里有没有这种“怪石”呢?毕竟苏东坡的《怪石供》中说的是湖北黄州的石头。这个问题在章鸿钊《古矿录》所辑的《山东通志》(1915年印本)中有三则可供参考。一则是“济南府历城县,卧狼山在县西南十五里,其上一穴产五色文石,光明可鉴”;第二则是“泰安县莱芜县,弹子山在县东八里,出五色石子如弹”;第三则是“历城县风光山谷,产五色石”。

如果我们再引征《山海经》的《山经》中关于中央第七列山系的一座叫休与的山中有五彩斑纹、形若鹌鹑蛋的“帝台之石”的记载及南京北阴阳营出土的76粒花石子(雨花石)的考古成果,那么我们认为最早的审美的石——观赏石是由先秦时期似玉的图纹小卵石(雨花石)发端的,则是几无疑义的。

那么,作为审美对象的造型石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这滥觞于秦汉时期用于修建宫苑仙山的园林用石

由园林置石到文房清供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园林始于商、周时代的“园”和“囿”,而在园林中营造假山则始于秦汉。受神仙思想的影响,秦始皇、汉武帝在派人去东海寻求蓬莱仙岛的同时,在宫苑内修筑三仙山,从而导致园林用石的产生。这些园林用石是一些大形的造型石

据西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文帝次子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宫,筑兔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这可能是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叠石为山的例证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地方割据,老庄精神回归,文人雅士纷纷寄情于山水,避世玄谈,是时私家园林盛行。在士人参与下,园林与诗书画结合,此时的园林艺术追求意境成为我国古代园林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出现了以针对园林用石为主的“奇石”的称谓

据李树华考证,文献中最早出现“奇石”一词,见于南齐时期(479502年)。《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齐文惠太子的拓玄圃园“其中楼台塔宇,多聚奇石,妙极山水”。

园林用石除叠造假山外,还单独作为置石。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记载见于《南史·到溉传》:“第居近淮水,离前山池有奇礓石,长一丈六尺。”到溉为梁(502557年)人,官至吏部尚书。

唐宋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全盛时期。营造假山、园林置石成为士大夫的社会风范。特别是宋徽宗写意山水的“寿山艮岳”的大规模建造,极大地推动了园林用造型石。

作为审美对象的园林石又何以小型化而成为几案上的供石的呢?

其中缘由大致有:源于山石盆景,或园林置石,或文房雅兴等,几种并行或交互作用的发展脉络。


由供石到赏石之集大成


1.源于山石盆景的供石

盆景分为树木盆景和山石盆景两大类,后者与供石关系密切,在审美的价值取向上都是追求“案头山水”的意境。

山石盆景源于汉代“天地小型化”的思想与热衷于将自然景观缩小到一块地中、甚或一个容器中的缩微“缩地术”有关,其物质文化的表现是人工制作的博山炉和砚山的出现。关于山石盆景的文献资料最早见于《南齐书》“会稽县刻石山,相传为名”

山石盆景与供石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并没有概念上的明确区分。在宋《云林石谱》的“昆山石”中,就记有“土人唯爱其色洁白,或植小木,或种溪荪于奇巧处,或立置器中,相互贵重以求售”。在明代《素园石谱》所绘的雪浪石的图幅中,山形石置于盆栽的盆中。时至今日的山石陈设中的沙盘演示,仍带有明显的山石盆景的影子

山石盆景与供石的界定,笔者认为由盆变为座是一个标志。在1971年青州市一座北齐武平四年(571年)墓葬出土的一方“贸易商谈图”中,清晰地显示主人向罗马商人赠送一琳珑起峰并配有束腰基座的供石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供石已经出现了,并且作为珍贵礼品。

2.源于园林置石的供石

由园林置石到供石,是园林置石向室内置石的小型化、微型化发展。中唐时期士人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隐于市,将园林别墅由山林引入到都市,园中置石不可或缺。

《旧唐书·牛僧孺传》载,“嘉木怪石,置之所延,馆宇清华,竹木幽邃”。于是,园林置石由置于庭院而演变为厅堂、几案的供石,当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形。

到了宋代,宋徽宗的偏好更促使了供石的发展,庄绰在《鸡肋篇》中说,“上皇始爱灵璧石,既而始其一面,遂取太湖,然湖石粗而太大,后有厥于衢州之常山县南私村,其石皆峰岩清润,可置几案,号为巧石”。

《云林石谱》所收载的40种造型石中,有的石种按其大小,或作园林置石,或作厅堂石,或作几案石。如“灵璧石”一则中,“灵璧张氏兰皋亭到巧石颇多,各高一二丈许”,这是园林置石;“又有一种,石理磷踆,若胡桃壳纹,其色稍黑,大者高二三尺,小者尺余,或如拳大,埌陀拽脚,如大山势,鲜有高峰岩窦”,这是厅堂石与几案石。其他如林虑石、临安石、江华石等皆是。

3.源于文房雅兴的供石

供石,特别是几案石之所以最终成为观赏石赏析的主流,最主要的还是源于士人的文房雅兴

文房即书房,也是笔墨纸砚文房用品的代称。源于文房雅兴的供石赏玩之风盛于宋代,寄托着宋代士人以人生为乐的境界。苏轼、欧阳修、米芾、黄庭坚、宋徽宗、杜绾都是当时的赏石大家

文房的赏石雅玩中除了几案石,还有把玩石或置于铜盆或水盂中的玛瑙质小卵石——雨花石。宋代《云林石谱》中就有将穿心石“把玩紧日”之语,而其所辑的登州石、玛瑙石、黄州石、螺子石、柏子玛瑙石、六合石、石棋子等,皆可归于雨花石类。

在明代《素园石谱》的石品图绘中,无盆无座者,或为园林置石,或为图纹石,或为研山、石屏。有盆有座者共计10幅,其中仅雪浪石图所配为盆之外,其他9石皆为座,有随形座,有图盘座,这说明明代为几案石配座已很普遍,供石与山石盆景在形制上已完全分离

当供石成为赏石审美的主体时,自先秦发端传承至今的赏石审美对象的变化与拓展,不论从发展脉络上看,还是从赏析方式上看,以至从鉴评标准的分类上看,大致以明代《素园石谱》为标志,其基本构架就已形成,及至民国时期和当代,则更加完备。


赏石类型之集成


赏石类型之集成的基本构架,我们就其发展脉络、赏析方式和鉴评标准分类的集成,概括于下。

1.赏石类型拓展的集成

赏石类型拓展的集成从先秦的似玉图纹小卵石——雨花石发端,到秦汉始兴的园林用造型石,再到园林置石小型化,及始于魏晋南北朝而盛于明代、延续至今成为赏石类型主旨的供石,其集成图示为:

2.赏析方式拓展的集成

观赏石审美在赏析方式拓展的集成,如:《云林石谱》关于大者置石小者作供石或把玩;有《云林石谱》关于“幽香”;有《素园石谱》关于制作砚山、石屏;有《洞天清录集》关于制作砚屏;有《寿山石考》等关于制印;有《雨花石子记》关于组合、相嵌成石画;有《万石斋灵岩石谱》关于雨花石置水的行为艺术等,图示为:

3.鉴评标准分类的集成

国家标准GB/T—2015中观赏石的分类集成,从对《禹贡》至《万石斋灵岩石谱》等历代赏石文献的梳理看,亦颇为清晰明了。

如载有似玉图纹卵石的《禹贡》中的怪石,《山海经》中的帝台之石,《云林石谱》中的灵岩石,《惕庵石谱》中的川江玛瑙质卵石,《万石斋灵岩石谱》和《雨花石》的雨花石等。

如载有非玛瑙质的卵石类图纹石的《云林石谱》中的永康石、洛河石、兰州石等;载有山石类图纹石的《素园石谱》中的画石板、石屏等、《万石斋大理石谱》中的大理石等。

载有造型石的有《云林石谱》中的灵璧石、太湖石、昆山石、英石、江州石等,《素园石谱》中的苍剑石、雪窦石等。

载有矿物晶体的有《云林石谱》中的菩萨石、石琼,《素园石谱》中的层州砂床、愷乐石、琼华石等。

载有生物化石的有《云林石谱》中的盘龙石、松化石、零陵石燕,《素园石谱》中的石树、蛇化石等。

载有陨石的有《梦溪笔谈》中的宜兴陨石,《素园石谱》中的星陨石等。

载有特种石有《云林石谱》中的李德裕藏石平泉石、米芾藏石砚山,《素园石谱》中的宋徽宗藏御题石,苏东坡藏壶中九华及《梦溪笔谈》中的雷斧,《天全石录》中的矿化石等。

作者:雷敬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