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异位甲状旁腺腺瘤,刘斌教授精彩点评 | 专家读片096期

 zskyteacher 2019-07-09

专家读片

专家读片  096

刘  斌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主任,2012年获得首届“江淮名医”称号。

专业技术特长:医学影像诊断学、CT诊断。主持7项科研课题,获得安徽省科技成果奖1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9篇。主编专著2部,副主编4部。

现任放射科主任,兼任安徽省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影像专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全科医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院管理学会影像专业分会常委、安徽医学杂志编委。

简要病史

患者,女,42岁,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大腿疼痛,呈剧烈刺痛,发作频率无规律,有肾结石病史,曾多次行超声波碎石。

实验室检查:甲状旁腺激素1309(pg/ml);血钙 2.84(mmol/L);后行右颈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甲状旁腺激素142(pg/ml);血钙 1.88(mmol/L)

行颈部CT平扫+增强:

颈部CT平扫+增强表现:右侧颈鞘区见类圆形软组织影,增强后强化较明显,边界清楚,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请点击后长按or手机扫描上方的二维码查看病例图像,全真模仿工作站读片,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打开图像序列后可以双指缩放图片,长按左右箭头可动态查看。读片后可以返回选择你的答案或者写留言与专家互动。

(投票)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最后结果:C

读片结果

手术记录:

探查见:颈内静脉与颈动脉分叉之间有一肿物,大小约4×4cm大小,边界清楚,将动静脉推向两侧,全程显露颈总、颈内对面及颈内静脉,沿肿瘤包膜锐性分离,截止切断肿瘤滋养血管,显露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受到肿瘤挤压,走形预期,部分迷走神经被肿瘤包绕。

病理诊断:(右颈动脉鞘肿物)甲状旁腺肿瘤,大小4.5cm×3.8cm×1.5cm,镜检肿瘤呈分叶状结果,未见完整包膜,纤维间隔内见有少量肿瘤细胞团,免疫组化结果表示:未见确切脉管内肿瘤侵犯,需结合临床术中所见是否有浸润性生长。甲状旁腺腺瘤。

免疫组化结果:CK(+),Vim(-),S-100(部分+)CD56(-),CgA(+),Syn(+), NSE(-),Ki-67(<>

讨论

分析

异位甲状旁腺腺瘤伴甲旁亢较少见。甲状旁腺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可发生异位,异位可发生在下颌底至心脏间的任何位置,多位于甲状腺、颈静脉旁、颈动脉鞘、颈动脉分叉、主动脉旁、胸锁乳突肌前、舌下神经内侧、食管旁、食管后、前纵膈、主动脉-肺间窗或心包内,常表现为进行性骨痛、泌尿系结石、反复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实验室检查:PTH增高,通常还伴有高血钙、低血磷、碱性磷酸酶的增高。

X线平片对甲状旁腺腺瘤本身的定位和诊断无明显帮助,但骨骼平片及腹部平片可观察甲状旁腺腺瘤所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继发的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棕色瘤及尿路结石等。

CT平扫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结节或肿块,密度均匀,边缘清楚,与颈部大血管的密度类似。增强扫描,由于甲状旁腺腺瘤血供丰富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本例特点:患者为一中年女性,有骨痛及多次肾结石病史,一般情况尚可,右颈鞘区占位,边界清楚,CT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呈明显强化,肿瘤并不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之间,血管是向内前方向推移。而颈动脉体瘤常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会将颈内外动脉向二侧撑开。

总的来说,颈鞘区的异位甲状旁腺腺瘤较为少见,易误诊为颈动脉体瘤,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做出诊断,若发现下颌底至心脏间类圆形软组织占位,边缘清楚,与颈部大血管的密度类似,增强后呈明显强化,且有进行性骨痛、结石病史,实验室检查PTH及血钙升高,要考虑到异位甲状旁腺腺瘤的可能性。

鉴别诊断:

1. 颈动脉体瘤:颈动脉体瘤属于颈部副神经节瘤,又称为化学感受器瘤,由于其血供丰富,CT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病变较大时可推压颈内、外动脉,使其向二侧分离。本例单从肿瘤影像学强化表现及位置,很难与颈动脉体瘤鉴别,但本例血清PTH明显增高,同时伴有血钙升高。肿瘤虽然较大,但颈内外动脉是向内前方向推移,没有出现颈内外动脉向二侧分离的表现,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一般术前能做出正确诊断。

2. 巨淋巴细胞增生症:巨大淋巴结增生症(GLNH)又称 Castleman 病(CD)或血  管滤泡性淋巴样增生,是一种良性慢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临床上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可分为局灶性和全身性或多中心性CD,局灶性CD多表现为无症状的孤立性肿块,病变好发于胸(纵隔)、颈部,其次为腹盆腔、腋窝等少见部位。

巨淋巴细胞增生症的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影,密度较均匀,边缘光滑锐利,有完整的包膜,大多可见邻近器官移位或变形,但无邻近结构的浸润、破坏及转移征象,较大病灶内可见钙化或低密度灶,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病变多数强化均匀,部分病例不均匀强化。与本例肿瘤的强化有所不同。

3. 颈部神经鞘瘤:本病一般与神经关系密切,沿神经路径生长,CT平扫呈均匀偏低或低密度阴影也可呈囊实性表现,增强后病变呈不同程度强化,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不难与本例鉴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