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澧州志 可参考之地方志

 文山书院 2019-07-09

 [嘉靖]澧州志六卷

(明)水之文修,李献阳等纂。之文,浙江鄞县人,举人,嘉靖三十九年(1560)澧州知州。献阳,邑人

,光禄寺监事。是志创修于嘉靖四十年,翌年成书刊刻问世。记事止于嘉靖年间。正文分十三纪五表一志

一录,二十门三十目,约十万字,为澧州首创州志,宸章记载明初澧州、慈利土酋,不服管辖,联结诸峒

“蛮夷”反抗,明太祖命湖广参政杨景征讨抚绥,卷中所录敕谕,可印证朱明王朝对待少数民族采用安抚

为主、征讨为辅的政策,是研究湖南少数民族起事的重要史料。郡县沿革,上逆唐尧,下迄嘉靖,先表后

文,与分野、灾祥均用编年法排列,翔实可信。秩官各代不一,亦用表列,始自李唐,终于嘉靖,分类条

列,较为完备。地理记一州四县山峪坪洞七十余处,河水湖洲六十余处。仓货录全州谷菜瓜果、竹木中药

百七十余种,对开发澧县、安乡、慈利、临澧、石门经济提供了文字依据。名胜记澧阳、石门、慈阳、安

乡八景等古迹胜景较详,对扩大开发已驰名中外的索溪峪、张家界、天子山(三地明属澧州)自然风景资

源,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人物占全书篇幅一半,全收一州四县名人列傅,对著名乡贤车胤、李群玉等事

迹,记载尤详。是志为明代湖湘方志佳椠,雕刻上乘,印刷精良。传本仅一,台湾藏卷一,天一阁藏卷二

至六。有嘉靖四十一年(1562)刻本, 1964年传抄本。(刘志盛)

[万历]澧纪十九卷首一卷

(明)高尚志撰,高坚续撰。尚志,澧州人。坚,澧州人。是纪撰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以前,四十

年付梓问世,记事止于三十八年。正文分九门六十一目,共八册,近二十万字,为澧州二修州志,阴私人

所修。卷首列王在晋序,卷末有澧州书肆詹国桢刻书牌记,载本书撰刻经过甚详,各卷均题:“澧高尚志

撰,高坚续,龚之伊定,高远编,高博订”,别具一格。首列经纶,顺次为登绩、徵献、述制、览胜、方

外、录异、杂记。经编记全州古今大事和历朝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登绩分类记载一州三县职官;徵献分

乡贤、耆旧、进士、武举、封阴、杂科等十八类,详记澧州古今人物生平略历;述制纪夷道,记澧州至溪

州(今永顺、龙山、桑植、大庸)“峒蛮”道路,是为县际公路之源;览胜纪类目繁多,记所属一州三县

各卫所名山胜迹,九澧秀水,兰哺风光,甚为详备,为研究澧县、临澧、石门、慈利、安乡的地理历史提

供了宝贵史料。《澧纪》体例类目,颇具特色,且刻印精良,字大如钱,粗黑醒目,纸墨上乘,至今三百

七十余年,宛如新印,为明刻楚湘诸志上品,开湖南私家撰修方志先河。传世仅一,藏上海图书馆。有万

历四十年(1612)刻本。(刘志盛)

*[康熙]续修澧志四卷

(清)朱士华修,龚遇暹纂。士华,字君实,号馥斋,奉天(今辽宁沈阳)人,阴生,康熙二十二年

(1683)至二十三年澧州知州。遇暹,字洁庵,号玉山,邑人,诸生,著有《笔撞题序》、《评史娱言》

、《谷音堂诗文存》。是志上承明万历高尚志《澧纪》,下续天启、崇祯、顺治、康熙四朝史事,始修于

康熙二十三年,同年成书付梓,记事亦止于是年。正文分二十四门,不分目,约四万余字,为澧州三修志

书。山水记州城胜景及山二十一座,水十一条,并对嘉山、夹山、九澧诸水作了考证,史料翔实可信。秩

官记顺治至康熙九年的分守上荆南道,岳常澧道驻澧官员如知州等各类文武官吏五十二人。封建以四十八

字略记明华阳王封藩澧州简况。祥详记清顺治九年(1652)澧州大旱,八月不雨,禾苗尽枯,谷价暴涨,

斗米价银五钱,饥民亡徙湖滨,采菱芡活命,谣谚曰“五月菱,饱杀人”。冢墓记澧人高鹏,名人宋玉等

十四座古墓。宦迹记汉纪信、马援,唐李泌,宋李允则及元迄清的澧州名宦,有助于辨证古史。是志续修

增补了顺康近事,凡关澧州史事,莫不徵集旧帙,博采新书,参互考证,校正谬讹,是一部比较完善的方

志。有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本,一九七七年胶卷本。(刘志盛)

*[乾隆]直隶澧州志林二十六卷首一卷未一卷附补编一卷

(清)何磷修,黄宜中纂。磷,字华峰,号十樵,河北宛平(今北京丰台)人,举人,由中书援辰州府同

知,乾隆十一年(1746)至十八年澧州知州。宜中,字揆一,号衡斋,湖南湘乡人,乾隆七年进士,乾隆

年间安乡教谕,澧州学正,著有《文庙迁志》、《蕉衡诗文集》等七种。是志上承康熙朱志,下续雍正、

乾隆史事,始修于乾隆十二年,历时三载,十五年成书付梓,十七年刊竟问世。记事止于乾隆十五年。正

文分十二志七十二门六十目,约五十万字,为澧州四修志书,起自图说,止于辨伪。建置沿革表列唐尧至

清乾隆年间一州五县隶属情况,并附文字说明,是考全州历史源流的重要史料,城池记澧州、松州、竹城

、马援、慈利蛮王、九溪卫、安福所、添平所、大庸所、宋王城等二十四座古城址的建置沿革。山川记全

州山峰岭峪,界寨岩洞百七十余处,水潭河洲,溪滩泉井二百余处,于水乡泽国,山林之利永世不竭。河

渠门记泸州、安乡湖当堰泉井百四十余处,堤垸三十座,所附《澧州水道图》、《澧州水道图说》。对全

州水利作了精辟阐述,开湖南方志专志河渠水利之先河,是开发利用洞庭湖水利资源的参考文献。艺文所

载何磷《书(李自成传)后》、《题奉天玉和尚塔院》两诗文,是研究李自成于石门夹山寺出家为僧的重

要参考史料。有乾隆十七年(1752)刻本,清振鹤抄本。(刘志盛)

*[乾隆]澧志举要三卷附补编

(清)潘相撰,潘承炜续撰。相,字润章,号经峰,湖南安乡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曲阜知

县,云南昆阳知州,著有《潘民一家言》、《曲阜县志》。承炜,字鲸浒,号仲明,相次子。是志编撰于

乾隆五十三年,翌年成书付梓。记事续补至乾隆六十年。不分门目,以编年纪事,约八万余字,为增补辨

证何磷《[乾隆]直隶温州志林》续编,是澧州五修志书。卷一记自汉高祖十二年(前195)至明崇祯十

六年(1643)澧州大事,卷二记清顺治元年(1644)五月至乾隆十五年史事;卷三为相子承炜续补乾隆十

六年至六十年大事。是志不分门目,考据地理,上断汉高祖十二年,下限乾隆十五年,按年撰述,依次分

注,录存历代有关澧境一州五县之治乱、政法、休戚、利病,以及名宦、乡贤、荐辟、科甲、忠孝、节义

等史事,俱按载籍考辨详实,记述明备,义精文简,正误补缺,远胜《澧州志林》。凡历史沿革,疆域分

合,事实异同,人物类别,均完备无遗。命名“举要”,盖崇实也。志中辨证范仲淹父生母鞠之岁,并非

随继父适安乡之年,亦未读书安乡,确凿有据。全书三卷,卷三为相子续辑,玉成完璧。有乾隆五十四年

(1789)刻本,嘉庆二年(1797)经腴堂校刻本。(刘志盛)

*[道光]直隶澧州志二十八卷首三卷 又名直隶澧州志林续修澧州志林

(清)安佩莲修,孙作泰、陈融纂。佩莲,字玉青,贵州贵定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知县,嘉庆二

十二年至道光元年(1821)澧州知州。作泰,字文岗,州人,举人,宁远儒学训导,候选知县。融,字心

泉,安乡儒学训导,候选知县。是志上承乾隆十五(1750)年《澧州志林》,下续乾隆、嘉庆七十年史事

,始修于嘉庆二十四年,翌年成书付梓,道光元年刊竟问世,记事亦止于是年。正文分八十八门四十三目

,约五十七万字,为澧州六修志书。图考列澧州全属舆圆,八景图及属境五县分图共四十四幅,数量之多

,质量之优,为湖南方志插图版画所仅见。澧州地处洞庭湖滨,水利为先,是书据《澧州志林》河渠志增

益而成水利专志,记澧县、安乡湖堰井堤垸三百九十多处,所附何磷《澧州水道图说》、《各家水利说》

,有裨考证史事。祥祥纪澧州自汉迄清地震六次和水旱虫雹等自然灾害百一十余次,其中宋高宗绍兴三十

年(1160)洞庭湖发生北极光,尤属罕见,均是研究湖南自然现象的宝贵史料。艺文虽多,因袭何氏《澧

州志林》续增成篇,惜冠以天章,收录唐明两代敕诰表,有欠允当;卷尾增补《田赋说》,记述明清全澧

田赋及雍乾年间减除额数,乃地方切要大政,堪宝考证。有道光元年(1821)刻本(刘志盛)

*[同治八年]直隶澧州志二十六卷首一卷卷二附澧州一览

(清)何玉芬修,魏式曾、廷桂纂。玉芬,字芗恬,湖北汉川人,同治七年(1868)湖南岳常澧道兼理水

利驿传事。式曾,字镜馀,又字敬舆,直隶临榆(今河北山海关)人,举人,同治四年至七年澧州知州,

升永顺知府。廷桂,字芳宇,满洲正白旗人,举人,授知县,同治七至八年澧州知州,升永州知府。是志

上承乾隆何志、道光安志,始修于同治七年,翌年成书付梓。记事止于同治八年十月。正文分七十二门五

十六目,约六十一万字,为澧州七修志书。图考列澧州金属舆图、八景图等三十一幅;市镇纪一州五县城

市街巷二百余处,是研究澧州属境城市街道变迁信史。景物附舆地志,独立为门,记澧州所属八景十三处

,为湖湘方志所载八景之最,于洞庭烟雨,天光云影,蜃楼幻景,永定幽谷,慈利奇峰,无不备载,是研

究开发湘西北自然风景区及旅游胜地的重要史料。物产植物类记稻谷竹木花卉中草药二百六十余种,动物

类记飞禽走兽鳞甲百八十余种,货物类记香蕈、木耳、石耳、笋干等土物产三十三种,有助于发展多种经

营和研究动植物品种和蕃衍。是志体例承袭乾隆何志,道光安志,类目亦未大动,仅只增补史事。所附《

澧州一览》,周知州廷桂编辑。有同治八年(1869)刻本。(刘志盛)

* [同治十三年] 直隶澧州志二十六卷首四卷

(清)何玉芬修,魏式曾纂,黄维瓒增修。维瓒,字用侯,广西临桂(今桂林)人,举人,同治九年

(1870)四月至十三年澧州知州。是志据同治八年《直隶澧州志》增补续修,同治十二年开局,翌年成书

付枰。记事止于同治十三年。正文分七十二门六十四目,约六十六万字,为澧州八修志书。是志删除同治

八年《直隶澧州志》卷二所附之《澧州一览》,从舆地志中析出星野,自成一志,破乾隆何磷《澧州志林

》十二纲(志)之数;开卷列长白增寿同治十三年《直隶澧州志序》,可证此书为十三年续修增补志书。

志载澧之得名,肇于禹,置州始于西魏,代有因革,雍正八年(1730)改土归流,升直隶州,辖安乡、石

门、慈利、安福(今临澧)五县。山川于澧水源流,考证详确,并辨析茹、温、娄、黄、涔、澹、道、渫

与澧为九水之原委。书院记溪东、文山、深柳等著名书院二十三所,并附述唐李群玉,宋范仲淹和晋车胤

囊萤勤学事迹。艺文占全志篇幅五分之一,录存李群玉、李白、范成大、范仲淹、袁宏道等历代名家诗文

词赋甚多,有裨于文学史的考证,有同治十三年(1874)增补刻本,1981年澧县档案馆铅印本。(刘志盛

*[民国]澧县县志十卷首一卷

张之觉修,周龄纂。之觉,字穆涵,湖南醴陵人,民国二十七年(1938)至二十八年澧县县长。龄,字铁

梅,又称铁梅老人,邑人。是志上承同治十三年(1874)黄志、光绪年间吴志,下续光绪、宣统、民国邑

事,始修于民国二十八年,历时九月,次年成书付印,记事止于二十八年。正文分十二志九十二门,附五

目,约十一万字,为民国二十三年澧州改县后首创县志。先列舆地志,顺次食货、实业、纪念、武备、职

官、人物、列女、艺文、灾赈、景物诸志。舆地新编邮电、县政府、县司法处、县党部、本县党务沿革及

民国二十七、八年图表八幅,记录了部分民国史料;食货录旧续新,增税务、县产两章;责业记农事试验

厂、九澧平民工厂和全县商业城市三十个;纪念录旧志名宦乡贤,忠义孝弟人士,并增入忠烈祠,记杭日

战争时期澧人阵亡名单,合两代史事于一志;新增教育机关、小学校志、中学校、女校,记清末民国年间

澧县教育事业,并详津兰女校、九澧女师兴办情况;职官、人物均录旧志,续增光绪、宣统、民国年间名

人,对辛亥革命以来文武官员及先烈记载亦多。是志沿袭旧志体例,类目大同小异,只增民国时事新目。

但因搜集不全,遗漏不少,且叙史过于简略,记事不甚详细,是最大弊端。是志记事时跨两代,政体变易

,史事迥异,所录存的史料,对研究后县近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士人情、战乱灾祸仍有参考价

值。有民国二十八年(1939)活字本,1981年澧县档案馆铅印本。(刘志盛)

南县志
 南县志编委会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11
 
常德地区志①
 陈德铨

地理志
 李大年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3.5
 
 
烟 志
 李辅臣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3.10
  
 
常德县志
 张宗仁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2.8
 
津市志
 王岁新 王荫槐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3.10
 
安乡县志
 熊兴炎
 新华出版社
 1994.10
 
 
澧县志
 胡振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8
 
临澧县志
 杜敦来
 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2.11
  
石门县志
 姚应远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3.8
  
桑植县志
 谷忠诚 等
 海天出版社
 2000.1
 
慈利县志
 唐熙东 唐 庆
 农业出版社
 1990.12

湖 南 地 方 志
 
    1、魏晋南北朝荆湘地记

  湖南省夏周荆州地,春秋战国时属楚。秦属黔中、长沙二郡。汉置长沙国、桂阳、武陵、零陵三郡,

皆隶属荆州。三国属吴,晋属荆州,置武陵 、天门、长沙、衡阳、湘东、零陵、邵陵、桂阳8郡,另有南

平、临贺2郡错入湖南境内。晋怀帝永嘉元年(307),曾析荆州之长沙、衡阳、湘东、邵陵、零陵、营阳

、建昌及江州之桂阳8郡为湘州,治临湘(今长沙市),旋于晋成帝咸和三年(328)省。

  荆湘地记亡佚无可考,有辑佚本者,《桂阳记》为湖南省最早志书,《桂阳记》,魏杨元凤纂,存金

谿王氏《汉唐地理书钞辑本》,魏吴荆州桂阳郡,今湖南衡阳以南郴州一带。最著者,有(刘宋)盛弘之

《荆州记》、(晋)罗含《湘中山水记》。撰《荆州记》者,有晋范汪,刘宋盛弘之、庾仲雍、郭仲产、

刘澄之及佚名6家,以盛弘之所撰最为有名。清王谟指出"按《荆州记》作者数家,惟盛弘之最著,诸书称

引,盛弘之亦最多。"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了清陈运溶、王仁俊辑、石洪运点校的《荆州记》九

种,列入《湖北地方古籍文献丛书》。各种《荆州记》均已佚亡,原书无考,现只存王谟及陈运溶辑佚文

字,以陈运溶辑(刘宋)盛弘之《荆州记》辑幅最大,体制亦最近原书。佚文是依晋郡县次序,钩稽排比

,分条载事,内容约分为述地理、载物产、明旧事、记古迹、录神话传说。辑录盛记原文之后,并附佐证

文字,为辑佚本的四分之三,可目为《荆州记辑本考证》。考弘之,《宋书》无传,其事迹莫详,仅《隋

书·经籍志》云:宋临川王侍郎盛弘之。晋罗含纂《湘中山水记》,该书《水经注》、《白氏六帖》、《

太平御览》均引作《湘中记》。辑佚文一是记水,二是载山,三是述物产,四是明古迹。罗含(293~369

),字君章。耒阳人。祖父彦,官临海太守。父绥,官荥阳太守。少孤,养于叔母。荆州刺史庾亮以为江

夏郡从事,旋转州主簿。桓温任荆州刺吏,转州别驾。庾亮称含为"湘中之琳琅",桓温赞之为"荆楚之材"

、"江左之秀"。屡官至宜都太守、散骑常侍、侍中,后转为廷尉、长沙相,以老致仕,加中散大夫。含既

为地学家,又是哲学家,有其哲学代表作《更生论》行于世。

  地志与地记实质上无多大区别,不过名称略异而已。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梁元帝萧绎撰《荆南地志》

2卷,《汉唐地理书钞》、《麓山精舍丛书》有辑佚文,一是述地理疆域,二是释地名,三是标山川,四

是载居民,五是标物产,六是明旧事,七是记冢墓。《荆南地志》所载为荆南一地疆域、地理、民情、物

产、旧事、冢墓等,横排门类,综贯古今。

  专记风俗的,如《荆楚岁时记》,宗懔著。宗懔,南朝梁人,以文名重于时。《荆楚岁时记》,正文以时为序,记述古荆楚大地的节令风俗,保存了大量的民俗资料,是为方志民俗志之滥觞。

  上述散佚志书主要是清代学者从《补三国艺文志》、《补晋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唐书

·经籍志》、《宋史·艺文志》、《国史·经籍志》、《北堂书钞》、《舆地纪胜》、《太平寰宇记》、

《太平御览》、《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出的片段残句,编成一些辑佚书,其中有金谿王氏《汉唐地理书钞

辑本》、善化陈氏《荆湘地记辑本》、《荆湖图经辑本》、《历朝传记辑本》(以上皆刊刻在清光绪宣统

间湘西陈氏刻《麓山精舍丛书》中)和蒲圻张氏《大典辑本》,以陈氏(运溶)辑录最多。著名方志学家

朱士嘉在《中国地方志的起源、特征及其史料价值》一文中说:"陈运溶辑录了南北朝湖广地区古方志40

多部。每部篇幅有限,少则几条,多则二三十条,但还能反映各该地区的气候、地貌、土壤、水利、资源

、土特产及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发展概况;关于少数民族的活动,中草药的分布和猿人生活也有所记

载。陈运溶等人的辛勤劳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我们研究古方志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运溶,字芸畦,清末湖南善化(今长沙)人,长于史学,撰有《大清一统舆图海道集释》、《亚欧两洲

沿岸海道纪要》、《古海国沿革考》、《后汉书大秦国传补注》、《湘城访古录》等。喜辑佚,有多种辑

佚本行世,堪称清末一辑佚大家。

      3、宋元湖南地方志书

  佚名氏的《湘水记》、《沅

水记》、《洞庭谱记》,周衡《湘中新记》。《岳阳风土记》在明嘉靖刻本《古今逸史》中,被收入《四

库全书》,建安范致明纂。致明,字晦叔,元符进士,徽宗时以宣德郎谪监岳州酒税。《四库全书总目提

要》评介此书曰:"书虽一卷,而于郡县沿革,山川改易,古迹存亡,考证特详。如乐史《太平寰宇记》

谓大江流入洞庭,致明则谓洞庭会江,江不入洞庭,惟荆江夏秋暴涨,乃逆泛而入,三五日即还,名曰翻

流水。……沈亚之《湘中怨》,记岳阳楼闻汜人之歌,致明则核以地形,谓舟中之歌,楼上不辨。杜佑《

通典》谓巴邱湖中有曹洲,即曹公为吴所败烧船处,在今县南四十里。致明则谓今县西虽有曹公渡,考之

地理,与周瑜曹操相遇处绝不相干。……郦道元《水经注》谓澧水会沅,然后入湖。致明则谓澧沅虽相通

而各自入湖,澧所入处名澧口,沅所入处名鼎江口,皆确有引据,异他地志之附会。其他轶闻逸事,亦颇

资采择,叙述尤为雅洁,在宋人风土书中,可谓佳本矣。"《溪蛮丛笑》一卷,南宋朱辅纂。《四库全书

总目提要》云:"溪蛮者,即《后汉书》所谓五溪蛮,章怀太子注,称武陵有雄溪、樠溪、酉溪、潕溪、

辰溪,悉是蛮夷所居,故谓五溪蛮,今在辰州界者是也。辅盖尝用官其地,故据所闻见作为是书,所记诸

蛮风土物产颇备,如阑干布之传于汉代,三脊茅之出于包茅山,数典亦为详赡。至其俗尚之异,种类之别

,曲折纤悉,胪列明析。事虽鄙而词颇雅,可谓工于叙述,用资考证,多益见闻,因不容以琐屑废焉。"

以上诸书,今都有整理校勘本问世。

    4、明清湖南地方志

  (嘉靖)《常德府志》,(万历)《桃源县志》,(万历)《慈利县志》,(嘉靖)《澧州志》、(万历

)《澧纪》,(万历(嘉靖)《常德府志》一改旧志多张罗形胜、藻饰艺文之弊,记疆域经纬、人口赋税、政教风化、民生日用,能纲目相济,条分缕析,内容于旧志增十之六七。章学诚参

加纂修的《常德府志》。常德有志始于明永乐,凡六修,多散佚,清乾隆以后续修,未成稿。章学诚提出

了"方志乃一方全史"之说,修志必须遵循"史家法度",体例结构是立"志"、"掌故"、"文征"三书,"仿纪

传正史之体而作志,仿律令典例之体而作掌故,仿《文选》、《文苑》之体而作文征。三书相辅而行,阙

一不可;合而为一,尤不可也。"(《方志立三书议》,见《遗书》卷十四,方志略例一)。章氏在《为

毕秋帆制府撰常德府志序》中云:"府志辑于康熙九年,故册荒陋,不可究诘;百余年之文献,又邈然无

征。于是请事重修,余谓此能知其大也。虽然,方志遍寰宇矣,贤长吏知政贵有恒,而载笔之士不知辞尚

体要,猥芜杂滥,无讥焉耳,即有矫出流俗,或文人矜于辞采,学士侈其蒐罗,而于事之关于经济,文之

出于史裁,则未议之耳。会稽章典籍学诚,游于余门,数为余言史事,犁然有当于余心。……俗志附会古

迹,题咏八景,无实靡文,概从删落。……今以艺文专载书目,诗文不可混于史裁,别撰文征七卷,自为

一书,与志相辅而行;其搜剔之余,畸言脞说,无当经论,而有资谈助者,更为丛谈一卷,皆不入于志篇

。"惜此志未成书付梓,然纂修于嘉庆十八年的《常德府志》续修前志,历时3月成70万字即刊行问世,是

志列类设目、内容取舍都充分体现了章学诚的修志思想。

、(道光)《洞庭湖志》、(光绪)《浏阳敬学堂志》等;有民

族志如《楚南苗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国朝段汝霖撰。……是书乃汝霖为湖南永绥同知时所

作。前五卷皆载苗人种类风俗物产言语衣服,及历朝控御抚治之法。……体例冗杂,叙述亦不甚雅驯,而

得诸见闻,事皆质实。"

  民国)《慈利县志》,田兴奎修,吴恭亨纂。兴奎,民国初年任慈利知县。恭亨,字悔晦,号岩村,邑人。善诗能文,尤精

于掌故。曾私纂(光绪)《慈利县图志》,"每篇必陈利害,寓褒贬"、"微文隐讽",致触时忌,遭毁版结

案。是志始修于民国六年(1917),因时局不靖而中断,继修于民国十年,翌年书成付梓。正文分14门60

目,约20万字。体例一改旧制,独到务实;内容详今略古,详地略天,详人略物。注重材料考核,补缀疏

脱,匡缪纠误,且文辞典雅,意简言赅。另外还有(民国)《宁远县志》、《安乡县志初稿》亦各具特色

。 
 
 *[民国] 湖南全省乡土地理
 
  谢国度编著。 国度,新化人,兰田(今安化)国立师范附中教员, 编有高、初中战时本国地理等书

。是书根据部(中华民国教育部)颁最新课程标准编辑而成。正文分九章,约四万二千字。扉页有全省简

略区域图,目次为沿革及名称、境界及政洽区划、地势、水系;气候及时区、物产及工商业、交通、人民

、都市。是书体例独特,每章之後,有"补辑",用比正文小两号字刊出,是对课文的注释、引申和补充,

内容较课文多而具体,还有"练习题",是供教学启迪学生思考之用。是书简明扼要,是了解湖南基本概况

的一部入门书。有民国三十二年(1943)兰田启明书 局铅印本。(丁葆赤)
 
*[民国] 湖南乡土地理教本
 
  王介枚编著。 介枚,长沙人,教员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史地混 合教材》、《社会科教育法》。本

书是遵照部(中华民国教育部)定课程编辑的中学师范教材,分上下两篇,共三万七千字,封面有全省总

图,正文附有县市、山系、水系、人口(按湘资沅澧四水流城分布)比例及交通等插图十幅,物产及县政

府组织等表七个。上编记叙沿革、政治、疆域、民性、 风俗、全省大势、山系水系及各流城、名胜、古

迹、祠墓、交通等;下编记叙全省地质、气候、教育、经 济、农业、矿业、工业、商业、交通、地方自

治保甲等,是一部较好的乡土地理入门书。初版於民国二十年(1931)三月,再版於民国二十三年五月,

现存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长沙中东长街精益印刷公司石印本。(丁葆赤)
 
*[民国]湖南地理志
  
    傅角今编著。是书始编於民国十五年(1926),稽考日本人所著《支那省别全志》,竭六年之

功,实地考察,订伪正误,采辑数百万言,得照片百数十幅,成书于民国二十一年, 二十二年一月出版

发行。是《湖南地理志要》增补本。正文分五编,二十一章百零一节,全书一册,约 四十五万字。结论

编叙述乾、嘉、光三次修纂湖南通志始末。有府、州、县志二百二十七种,追逆湖南自汉以来设置郡县及

名称沿革,要而不繁,对现行区划,疆城、人口,论列较详。自然概况编既有对全省地势的鸟瞰,又有对

全省山系水系的分布和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的概述,并附今全省地质、气象概况,条分缕析,考核甚祥

。政治概况编在叙述湖南近二十年政治史略之後,著重辑述省县政府组织、地方自治和教育概况。经济概

况编重点记叙财政经济、农业、工业、商业、产业现况及各种矿藏分布,表列各县著名土、特产,此编为

头章节,几 占全书篇幅三分之一,对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农业生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县市志略编叙述湖

南四大水系流城及其分布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和概况。是志体例结构,与旧志迥异,内容形式,浑然一体

。既述沿革,又述现况,图表与照片结合,形象生动,资料宏富,文字简明,既是地理专志,又是乡土地

理 教科书,对了解和掌握湖南基本概况,又是一部较好的工具书。有长沙湘益印刷公司民国二十二年 (

1933)铅印本。(丁葆赤)


 
*[民国]湖南各县调查笔记上下
 
    曾继梧编。继梧,字凤冈,湖南新化人,附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毕业,历任师长,湖南

护国第一军总司令,省政府委员。是书系根据民国二十年 (1931)各县自治调查办公处的调查笔记编辑

而成。凡六十八县(馀八县缺)。正文分五类,依次为地理、 政治、文化、风俗、物产。全书上下两册

,约三十 七万字。内容就其性质相近,各以类从,如历史归 并地理之沿革。各县项目, 大同小异,主

要为沿革、 地势、市镇、交通、物产、气候等。是书以地理为主要类目,约占全书二分之一。各项调查

数量,则 以图表为准则。是书因调查人员注意不同,记载项 目不一,颇有缺略,如益阳、平江、永明、

石门等县,缺文化类,宁乡、湘乡、岳阳、永明、桑植、芷江等县缺物产类,似仍不失为一部记载详细的

湖南地理参考书。有民国二十年(1931)长沙和键印刷公司铅印本。(丁葆赤)

 
* [民国]湖南地理志要
 
  傅角今编者。角今, 湖南醴陵人,地理学家,湖南省政府职员,著有《湖 南地理志》、《地理学通

论》、《中华民国省区全图》。是书为湖南地理方志的首创,亦是《湖南地理志》的前身和概要,开始撰

写於民国十五年 (1926),出版发行于民国十九年,上下两册。正文分五编,十六章九十一节,三十八

万五千字。绪论编记述湖南地理概况沿革、政治区划、疆城人口, 设市一、县七十六。面积约六十二万

二千八百五十三平方里,户口总数六百一十一万六千零二十三,人口总数为二千一百五十九万一千一百一

十一。自然概况编叙述全省山系水系分布和走向。政治现况编追述二十年来政治史略,概述省县政府组织

,分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四部述其行政纲要。经济现况编著重叙述农业、工矿业和交通,几占全书篇

幅三分之一,是全书的重头篇章。县市志略编按湘资沅澧四水流域分布各县分县叙述全县之地理位置、水

流山脉河流、物产及其基本概况。是一部乡土地理教材。有民国十九年(1930)东方地学社出版、长沙罗

棣华印刷铅印本。(丁葆赤)
 
 
 *[宣统]湖南乡土地理参考书
 
  (清)辜天佑编著。正文凡九十课,约二十万字。按教科书次序编列,首先为总论,概述湖南概况,

然後分长沙、宝庆、岳州、常德、辰州、衡州、郴州诸府及凤凰、永绥、晃州三厅属境地理位置、行政区

划、面 积人口、山水形胜、文化教育。物产交通、先贤传略进行叙述,除评析全省地势外,并对朝代更

替、历史事件、当今时局、往哲风徽,详加考据,综文覆核,钩玄提要,尤於湖南开发,进行要策,如铁

道开通,洞庭修睿、利源发达,风俗改良,搜集亦甚详审,是一部资料性、知识 性较好的教科书和工具

书,文词简明,取材丰富,亦富可读性。 有宣统二年(1910)湖南机器印刷局铅印本。(丁葆赤)
 
 
*[宣统]湖南乡土地理教科书
 
  (清)辜天佑编著。天佑,字兰荪,长沙人,地理学家,曾游学日本,任湖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工场

场长,著有《湖南乡土地理参考书》,是书为湖南乡土地理,是《[宣统]湖南乡土地理参考书》铅印本

的缩写通俗本,为初等小学乡土地理启蒙读物,始编於光绪戊申(1908),迄宣流庚戌(1910),历三年

成书,全书分五册,凡九十一课,约四万字。第一册为总论、区域、水道、长沙府、名胜、古迹、交通;

第二册为宝庆、岳州、南州;第三册为常德、澧州、辰州、凤凰厅;第四册为永绥、乾州,沅州;第五册

为衡州、永州、桂阳州。是书文不繁难,义不狭隘, 分课以教,图极简明。是湖南最早的一部小学乡土

地理教科书。有宣统二年(1910)长沙湖南会通学 社石印本。(丁葆赤)
 
 [光绪]广湖南考古略三十卷
 
  佚名纂修。是书卷首有同德斋主人短序和目录,无凡例绘图。正文分二十三门,约七万字。体例与《

[光 绪]湖南考古略》近似,皆依类分卷,每类分条接朝代次序叙述,名为考古略,实为一方之史志,

不以行政区域划分,条目下叙事附注地名。凡关湖南的天文地理、山川水道、关隘形势、城池堤堰、古迹

陵墓、田赋榷税、盐法钱法、物产矿厂、封建名宦、苗防兵事、书院人物、金石文字、典籍故实,无不搜

罗无遗,备载周详。是书於地理沿革、古迹考证远胜方志详尽。对人文尤重,名宦门记自汉迄明,人所共

知的就有三百三十一人;人物门记自秦迄 清,历代所谓忠孝节妇、能工巧匠有二百八十人,先依朝代和

地区列目,後又分目详其里籍事迹;金石文字几占全书篇幅五分之一,属重头类目。正文之外,补遗卷百

二十八口,辑各门散佚,独立成篇,亦 颇具特色。是书条例醒目,文字简洁,是了解和掌 握湖南古今史

事的一本别具风格的袖珍工具书。有光绪十四年(1888)古越沈祖燕署签的鸿宝斋石印本。(丁葆赤)
 

*[光绪]湖南考古略十二卷
 
  (清)卢峻、 成业襄编纂。峻,字秀峰,湖南湘潭人。业襄,字简青,湖南宁乡人。是书始编於光

绪元年(1875),阅十一月成书,全书九十九门,约七万字。依类编次为天部、地部、人部、物部。系采

辑明清一统志、省志、府州厅县志所记资料,搜索详尽,证以史传而成。白天文地理人物及物产,凡可为

典实者,依类分条,无不备载。是书所记资料,断为明代,惟於郡县废置,则记自周迄清,叙事简明,对

事物无 据及巨公名宿的品评,俱付阙如。天部星野博引经史旧文;山川名胜只记前人遗迹或经名人题咏

可为故实者;地部门类,仍按县编次,以湘资沅澧四水为经,,诸水为纬,方域设置,较便展阅;人部不

按府县登载名臣流寓,而以朝代前後例次,避免重衍累赘,凡有牵附舛错,则据籍查考,删汰更正。如蒋

琬,湘乡人,或列於零陵;叶盖,桂阳州人,或列於耒阳、益阳;范浚,浙江兰溪人,而以为澧州; 廖

正一,湖北安陆,而以为衡山;胡曾,非状元,而以为天福状元等等,一一予以订正。人物所列载本省的

公卿士庶可矜式後人者,悉详其官爵里居、终身行事,原籍他省而著籍斯土者,即为楚出,列表记之。名

宦记实政,流寓改为名宦人物,以符体例。仙释方伎,则区分本省外省,分类载人。物部只依类记述器具

草木鸟兽鳞介,可作为典故者,其他因门类大多,反形琐屑,故从略。是书体例全依类分条记叙,文字简

明,是湖南考古工具书,史料丰富, 且信实可证。有光绪二年(1876)六月读我书室刻本。光绪五年

(1879)守墨书斋刻本和八年长沙枕善山房增刻本。(丁葆赤)
 
[同治]湖南阳秋十六卷续编十三卷
 
  (清)王万澍编,王国枚续编。万澍,字霍霖,又号 衡湘野人,湖南常宁人,万澍舆兄万卷及同邑

张载远等为文社,号常宁十子,著有《衡湘稽古》、《诸 史义例》。国枚,字愧庵,万村子,幼负异才

,弱冠 后应童子试,戮力於经史子集,中年托形家言,继承父志,续成是篇。是书肇始和成书时间不详

,凡 例云:"乾隆癸巳(1773)奉旨徵求遗书……唯是春秋之名,上同圣经,心有未慊,於是改春秋见阳

秋,编而存之。"可见此书成于乾隆中叶是可以肯定的。是书编纂者历游名山大川,考订湘楚古迹,尝取

正 史,博采群籍,遍访耆宿纂辑而成。正编自秦汉迄 隋,续编自唐迄元,凡有涉於湖南春秋历代史事,

无不备录。是书无门目序跋,体例设置)内容撰述,别具一格。全书共二十九卷,约二十三万字,按朝代

分卷,仿纲目书法,依编年体例,缀成条目,录载 每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地点,举凡天文、地理、政

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灾祥等史事,竖不断线,横无佚漏,史论详赡,言简意赅。条目之下,附

以训义,详叙史事始未,覆核注释,评介得失作 用,例如卷一开宗明义的条目则书"庚辰秦始皇帝二十六

年(前221)初,置黔中长沙郡"。接著叙述设置经过。再次则列"训义日:始皇二十一年,衡湘已置郡县

,此不日分黔中为长沙,而日初为郡县者何也。古者荆州封建国,至秦而变古制,当始皇 时,去古未远

,一统之初,犹望能复三代之制作。乃 从李斯之议,终为郡县矣"。类推。是书取材精审, 是一部记载

湖南历代史事的专著,有裨於後人考证参考。有同治九年(1870)唐训方校刻本。光绪二十七年(1901)

二月黄甲草庐重刻同治九年(1870)本。(丁葆赤)

湖南地方志
 
·湖南图书馆馆藏年鉴一览表(截至2000年12月)
·湖南省地、市、县志一览表
·湖南省志一览表
·湖 南 地 方 志
·*[民国]湖南文献汇编
·*[民国] 湖南全省乡土地理
·*[民国] 湖南乡土地理教本
·[民国]湖南社会调查
·*[民国]湖南地理志
·*[民国]湖南各县调查笔记上下
·* [民国]湖南地理志要
·[民国]湖南各县现状概览
·*[宣统]湖南乡土地理参考书
·*[宣统]湖南乡土地理教科书
·[光绪]广湖南考古略三十卷
·*[光绪]湖南考古略十二卷
·* [同治]湖南阳秋十六卷续编十三卷
·*[光绪]湖南通志二百八十八卷首八卷末十九卷
·*[嘉庆]湖南通志二百一十九卷首三卷末六卷
·*[乾隆] 湖南通志百七十四卷首一卷
·[民国]安乡县志初稿二十六卷末一卷
·[光绪] 安乡乡土志三卷
·[光绪]重修安乡县志八卷
·[乾隆]安乡县志林二卷
·[乾隆]重修安乡县志八卷
·[康熙二十六年]安乡县志十二卷
·[康熙五年]安乡县志十二卷
·*[民国]澧县县志十卷首一卷
·* [同治十三年] 直隶澧州志二十六卷首四卷
·*[同治八年]直隶澧州志二十六卷首一卷卷二附澧州一览
·*[道光]直隶澧州志二十八卷首三卷 又名直隶澧州志林 续修澧州志林
·*[乾隆]澧志举要三卷附补编
·*[乾隆]直隶澧州志林二十六卷首一卷未一卷附补编一卷
·*[康熙]续修澧志四卷
·[万历]澧纪十九卷首一卷
·* [嘉靖]澧州志六卷
·*[民国]石门县乡土志
·*[民国]石门县志稿
·*[光绪]石门县志六卷
·*[同治]石门县志十四卷首一卷
·*[嘉庆]石门县志五十五卷
·*[康熙]石门县志三卷
·*[嘉庆]常德府志四十八卷文徵九卷首一卷从谈三卷
·*[康熙]常德府志十卷
·*[嘉靖]常德府志二十卷
·[光绪] 桑植县志八卷首一卷
·[同治]桑植县志八卷首一卷
·[乾隆]桑植县志四卷首一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