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稀见地方志提要

 文化龙乡 2022-11-27 发布于河南
祁阳县志九卷首一卷清康熙十九年增刊八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王霭纂修。霭浙江钱塘县人,举人,康熙十八年以推官摄祁阳县事。考《祁阳县志》,为邑人邓球创纂于明嘉靖时,迄隆庆间始刻成书。清康熙八年王颐为祁阳令时,延邑绅申翀编纂,翀访得梅溪民唐鼎盛抄录旧志,与其家藏残本参校,嘉、隆以前之事已备;又益以万、泰、启、祯七十余载故事,合为新志,成于康熙己酉。书成未几,因滇变事起,遭兵燹之祸,版籍毁过半,己未秋,霭为补纂增刻,而成此志。霭为此志,增入遗事甚多,而非王颐之原书矣。迄雍正十三年知县王式淳,又纂《续编》附于书后。按本志沿革谓:“县为汉之祁阳县。”而后修《祁志》重为详考沿革,谓今县实三国时分零陵地置祁阳县,以其地处祁山之阳因名。祁山秀丽,上有龙泉,为县八景之一,县境祁水所经,即《水经》所称之■〈氵毛〉口水也。县南五里有浯溪,与湘水汇于祁阳,是为名川。唐元结作《浯溪录》,结尝隐居于此。宋杨万里为《浯溪赋》,元杨维祯为《磨厓赋》,郭毓又为《磨厓后赋》;浯溪亦名磨厓,为历代文人之所题詠,溪由是知名。

  浯溪新志十四卷首一卷清乾隆三十五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宋溶纂。溶字怀君,成都人,祁阳县知事。浯溪在祁阳县五里,流入湘江,有清江、白河汇水注之,是为名胜地。清初王士祯著《浯溪考》,考述古迹石刻甚详。此志为祁阳知县手纂,虽书以溪名,而统载一邑之人物、艺文。其书首列浯溪图凡十九幅,卷一原始,卷二磨厓,卷三搜石,卷四记胜,卷五、六录传,卷七至十三艺文,卷十四志余。一曰原始,溯浯溪原于永州双井,次曰磨厓附搜石,考述浯溪石刊焉,三曰纪胜,记古迹、寺观、亭台、楼阁、桥梁,以下录传、艺文,兼及全邑也。志余、搜集诸书之纪载浯溪事物也。

  江华县志十卷清雍正七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郑鼎勋纂修。鼎勋字元伯,汉军正白旗人,由贡生于雍正元年在户部遵例纳监,五年拣选候补湖广知县,得署安仁县事,六年调江华县。《江华县志》于明万历间凡二修,一为知县杜渐,一为知县刘时征;清初知县王克逊、林调鹤均为增补,未有重纂。鼎勋莅江华乃延蒋琛等重纂,书成于雍正己酉。全编分舆地、营建、职官、风土、田赋、学校、选举、人物、艺文、杂志十门。又书末附续篇一卷,卷次与前书联接,为雍正十一年刻。按此志编次,散乱无绪,殊失振裘挈领之意;又间多误缺,如以宋费楷为明费柏,且佚其事实。山水亦多缺失。然其纪兵变,书灾异,不事粉饰,具见直笔,则不可没其所长也。据舆地志沿革谓:“江华汉冯乘县地,唐武德四年以零陵郡冯乘析置贺州,又析贺州、冯乘置江华县,隶营州。”按清时江华属永州府也。江华之山以沲山为主,豸山最为可观,其东一里一名虾蟇山,矗然而高,通体玲珑,前临沲水。又有秦山在县南五十里,高耸深邃,盛夏常有积雪,土人称为千年雪,中多古梅古桂。水以沲水、冯水、半逢水为著,秦水出秦山南,合冬冷水入西河之萌渚,源流最长。杂志纪吴三桂踞衡州事,三桂死,其孙世蕃袭位号称洪化。直笔不讳,修志者可谓敢言者欤。

  澧记十九卷明万历三十八年刊本(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藏,现藏上海图书馆)

  明高尚志纂。尚志事迹未详。《澧记》统记澧州之事,澧建置始于西魏,罢天门郡置澧州。隋初改名松川,炀帝时又改名澧阳,唐为澧州,宋为澧阳军,元为澧州路,明初为澧阳府,后降为州,清为澧州,今名澧县。州志创于明嘉靖间李献阳修《澧州志》六卷,此志继《李志》,稿成于万历初年,又续于高坚,重订于龚之伊,至万历三十八年始刻成书。其书体例为纪十一,述录纶纪第一、述大事内纪第二、述大事外纪第三、述登绩纪第四、述征献纪第五、述勒石纪第六、述典制纪第七、述览胜纪第八、述存外纪第九、述录异纪第十、述杂纪第十一,记载该实。按此志传本久稀,据同治《澧州志》序谓:“修志时万历《澧记》惟存残帙。则久为稀见难得之书矣。

  湖南直隶桂阳州志四十三卷首一卷清嘉庆二十三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袁成烈纂修。成烈顺天府宛平县人,监生,嘉庆二十二年任桂阳知州。按此志为成烈宰桂之明年,延州人曹昌、刘德浚等采辑,越十月纂成志稿;成烈自为笔削订正,刊刻成书。其体例为类者凡四十有三,为目者凡一百四十有六,分类冗杂。桂阳之名甚古,汉时与长沙、武陵、零陵相颉颃,称为四名郡。州志肇于何时,据王闿运《湘绮楼文集》有《桂阳州志序》云:“自郑樵作《通志》,采天下地理之书,其所见者有周端朝《桂阳志》五卷;郑绅《桂阳图志》六卷,今轶不传。赵宋以后,地方志繁兴矣,岂即樵所见二志者耶。今州书传自前明穆宗时知州罗大奎,称前有戴氏旧志,已六十年,则当武宗正德时。又有州人何锐手录之书,凡十二篇。神宗万历时,知州郭盘又继修大奎之书。”按此文叙宋及明之州志已详,而清代州志,则一修于康熙二十二年,再修于雍正七年,三修于乾隆三十年。此志修成于嘉庆二十三年,是时桂阳升直隶州。

  嘉禾县志二十六卷首不分卷清同治二年刊本(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藏,现藏上海图书馆)

  清高大成纂修,陈国仲增纂。大成镶黄旗人,监生,考选县丞,俸满升任嘉禾知县。国仲字少卿,湖北人,监生,授黔阳知县,署篆嘉禾县。嘉禾为汉临武县地,明崇祯十二年置县,属衡州府桂杨州。清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张声远创修县志,传有抄本;五十五年知县陈祥祚又为增纂。此志大成纂就于乾隆丙戌,嘉庆丁丑知县张英举以旧版剥落,补刻之,咸丰间兵燹,志版尽毁。国仲照前本旧例重刻,逐类增补。悉依原书体例,为纲二十有一,凡一百有十目,体裁繁沓,纲目不清。

  郴州志二十卷明万历四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胡汉纂修。汉字文叔,歙县人,举人,万历二年任郴州知州。郴州之名始于唐肃宗改桂阳为郴州,治于平阳县。五代初为马殷所据,后属南汉,宋改郴州,仍为桂阳郡。元为郴州路,明为郴州,领永兴、兴宁二县,隶衡州府;然其领域,已非唐、宋时之郴州矣。郴有志肇于元皇庆间,总管王都中修《郴州路志》,嗣后修于明者,据本志胡汉序云:“昔袁君均哲,王君心尝辑《郴志》,《袁志》详而杂,《王志》略而芜,郴人病之。”按袁均哲为宣德时郴州知州,王心嘉靖时郴州知州;明时有宣德、嘉靖二志。此志继嘉靖《王志》重修,汉亲为定例,助之采辑者,则有州人金凌汉、梁密安、黄尚明、刘本学等。其书体例,分为表四、志六、传五、纪一,体严辞核,方志之佳作也。

  永兴县志十二卷清乾隆十四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吕宣曾纂修。宣曾号伊蔚,河南新安人,举人,乾隆八年任永兴知县,十三年调江华县。永兴为汉便县地,南朝宋省,陈复置,隋又省。唐置安陵县,后改曰高亭,宋始改今名。明正德十五年邑人李永敷始纂县志,天启六年邑人曾绍芳再纂。清康熙二年知县李允禧重修,二十二年知县王典又修之,诸志皆久佚。此志承王典修县志重纂,自乾隆十二年夏创编,迄冬稿成。翌年宣曾调知江华,携稿而去,十四年始刻成于江华县署。其书编例,凡十二类一百有七目;卷前有城郭图等十幅,刊刻颇精。

  兴宁县志十三卷清康熙九年刊本,四十五年增刊(北京图书馆藏)

  清耿念劬修,林春芳纂。念劬河南杞县人,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七年任兴宁知县。春芳事迹未详。兴宁即今湖南资兴县,清时为兴宁县,属郴州管辖。明嘉靖二十二年知县汪瑾修有县志,为邑举人李廷柬所纂也。万历四十三年知县傅其德、邑人陈元旦又为修纂;天启五年知县汪梦尹、邑人王廷玑三为修纂。此志修于康熙九年,其体例,为纲者十有三,为目一百有二,编次颇为得体。康熙四十五年知县杨蒧又为续补,各从前志纲目,增于每卷之末。据沿革,兴宁为汉郴县地,顺帝永和元年,析郴县地置汉宁县,三国为阳安,晋为晋宁,隋为晋兴,唐为资兴,五代为秦县;宋始称为兴宁,元为兴宁县属郴州路,明清属直隶郴州。县旧产铁,在西南两乡,今矿尽山空。铁炭出西北两乡,贩通湖北、芜湖、南京。煤炭出南乡。

  凤凰厅志二十三卷清乾隆二十一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杨盛芳修,潘曙纂。盛芳汉军正白旗人,监生,乾隆二十年任凤凰营通判。曙字晓园,浙江乌程县人,雍正十一年进士,授石门知县,调桑植,多善政。乾隆十年升凤凰营通判,十八年降乾州同知,官至户部员外郎。凤凰故无志,此志为盛芳任凤凰通判时,因应修省志征各属志乘之檄,以乾州同知潘曙学识夙优,且久任是邦,风土民情,素所熟悉,聘加编纂。是时凤凰尚称为营,而以通判掌管政事,已为设厅之制矣,故此书称曰厅志。清制府以下或设厅,厅有直隶厅、散厅之别,其大抵设于军务未靖之区,行政重在屯防。按本志内容,如公署一篇,有文员卫署,武员公署,营巡检署等官署。又有屯防、兵防、苗防诸篇,其政务之特殊,则显有不同于州县政制。按凤凰厅沿革,为古渭阳地,处于万山之中,西接滇、黔,东连辰、沅;危滩峻岭,复迭迴环,历来为要害之地。自宋太平兴国七年置招谕县于此,熙宁八年旋废,并入麻阳。元置五寨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明初因元制,隶保靖宣慰司,永乐三年置篁子坪长官司,属保靖宣慰司。清初因之,康熙三十七年以沅州镇移驻厅城,四十三年又将辰、沅、靖道移驻之,添设凤凰营通判,四十六年截去土司田宏添,而始得专其政,五十六年欲改营为厅未准。按此志亦称《凤凰营志》,因修志时尚称为凤凰营,属于沅州镇及营巡检司管辖,所领境域,则与土司共管,是散厅之制焉。

  ●稀见地方志提要卷十三

  长兴 陈光贻学

  ○广  东

  广东通志稿四十卷首一卷明嘉靖十四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戴璟纂修。璟字孟光,号石屏,浙江奉化县人,嘉靖五年进士,十四年以佥都御使代广东布政使,仅两月纂成此志,编纂何其速耶。按其凡例云:“广东旧无通志,正德嘉靖间抚按会聘儒硕纂修,事皆中止。琚再三筹度,亟成此书。”按是书编草创于提举张岳,教授何元述、王时中等;而发凡举例,搜逸芟芜,皆出于璟自手裁订。其书体例,分分野、山川、政纪、疆域、形胜、封国、古迹、沿革、坊都、秩官、公署、循吏、名宦、人物、学校、道学、风俗、科贡、礼乐、恤典、田赋、课科、差役、均平、粮饷、仓敖、驿传、盐法、屯田、珠池、铁冶、番舶、土产、水利、军器、方兵、民壮、营堡、教场、上班、优给、达舍、外夷、海寇、瑶僮、生黎、仙释、祥异、铺舍、桥梁、宫室、陵墓、杂著诸门,卷首列广东地理总图一、广州府图一。按广东东界福建,西界广西,北界湖南、江西,南频南海;《禹贡》荆扬二州之南裔,周为藩服,战国时为百越,亦曰杨越。秦时号陆梁地,始皇取其地置南海郡;汉初为南越国,平其地置南海、苍梧、合浦、珠崖、儋耳等郡,后省珠、儋二郡。后汉建安中徙交州治于南海郡,三国吴分交州置广州。晋为广州及荆、湘、交三州地,南朝宋亦为广州,后分交、广二郡置越州,齐因之。梁分湘、广二州置衡州,又分置成州、合州、建州、东扬州,自后州郡滋多矣。陈因之,隋置广、循二州,又改置南海、龙州、义安、高梁、信安、永熙、苍梧、合浦、珠崖、宁越,熙平等郡。唐改诸郡为州,置岭南道,又改诸州称郡,统于岭南东道,五代为南汉地。宋置广南东路,又分为广南西路;元置海北海道肃政廉访司,隶湖广行中书省,分领诸路。明置广东布政使司,今之广东省地建置实自明始。通志此编肇端,其书纪载虽简略,然颇有参考价值。如外事纪安南、占城、暹罗、直腊、爪蛙、满剌加、三佛齐、浡门、苏门答剌、古麻剌、彭享、西洋、榜葛剌、天方、古里、班辛等国,明时已通往来。“海寇”纪自宋绍兴初之黎盛,嘉靖时之黄秀山等,数十雄俊慷慨之士,大抵史传所未述焉。

  广东通志七十卷明嘉靖四十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黄佐纂。佐字才伯,号泰泉,香山县人,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擢少詹事,官至兵部侍郎。因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罢归。佐尝总理广西事务,纂《广西通志》,罢归后又纂此志。广东汉尝置交州部刺史治于番禺,三国吴又置广州,迁交州治于龙编。《隋书·经籍志》载杨孚《交州异物志》《唐书·艺文志》载王范《交广二州记》,是为广东有志乘之始。其后宋王靖撰《广东会要》,而通志则始于明嘉靖十四年戴璟纂成初稿,嘉靖三十七年佐相继又纂成此志。其书体裁渊雅,颇具条理,惜此本原版残缺之卷,皆于他馆复制胶卷配之,可审其全编大概,较《戴志》该而详。查天一阁及广东中山图书馆亦有庋藏,其书中间亦有残缺耳。

  羊城古钞八卷首一卷清嘉庆十一年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仇池石纂。池石字秦山,号竹屿,广州人。按是编首有嘉庆十一年温汝能序云:“庚申池石携书而至,乃甫阅两月而病不起。汝能不忍虚其来意,遂为之检订,为缮写录副。”按是编以抄本流传。羊城为广州之古名,据《广州记》云:“昔高固为楚相,五羊衔谷萃于楚庭,故广州厅事梁上画五羊像及五谷囊。其城旧称羊城,亦称五羊城、穗垣。”是编以羊城名书,其编次分星野、城池、山川、祠坛、学校、坊表、寺观、恤政、茔墓、沿革、事记、名宦、人物、仙释、古迹、灵异、杂事、杂物诸门,卷前有羊城舆图、羊城八景图,次列《粤会赋》一篇,铺陈羊城大势,概括具备。八景图录于乾隆《广州府志》,曰粤秀连峰,日琶州抵柱,日五仙霞洞,曰孤兀禺山,曰镇海层楼,曰浮印丹井,曰西樵云瀑,曰东海渔珠。又载宋《广州志》所称之八景:扶胥搭日、石门返照、海山晓霁、珠江秋色、菊湖云影、蒲涧濂泉、光孝菩提、。大通烟雨。元《广州志》所称之八景:扶胥浴日、石门返照、粤台秋月、白云晓望、大通烟雨、蒲涧潦泉、景泰僧归、灵州整负。宋元八景,仅举其名,而无图象。按其书凡例谓:“纪载限于所列八景之域。”但其书以八景图编为八卷,又附罗浮山图一,及宋广蒙《罗浮山图赞》、邹师正《罗浮山指掌图记》二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