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读音练习】 诗(shī) 既(jì) 亡(wáng),春(chūn) 秋(qiū) 作(zuò), 寓(yù) 褒(bāo) 贬(biǎn),别(bié) 善(shàn) 恶(è)。 【字词义解释】 (1)既:已经。 (2)亡:失。 (3)春秋:书名,孔子根据鲁国史书编纂而成,记载了鲁国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史事。为中国较早的编年史。其文字简短,多含褒贬,后世称为“春秋笔法”。 (4)作:产生。 (5)寓:隐含。 (6)褒:赞扬。 (7)贬:批评。 (8)别:分辨。 【译文参考】 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启示】 我们读春秋,除了能够了解当时一般政治和人民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累积前人的经验,成为自己做人处事的借鉴。 【故事】 我国最古老的诗集是《诗经》。他的题材很广泛,包括了社会风气、生活状况,还有贫民百姓的感情和思想。分为国风、大雅、小雅、颂四种。在《诗经》中,不仅内容生动有趣,就连所使用的语言也很活泼,这些诗作,是需要大家细心的去品味的。春秋时代,诗的精神已经丧失了,在这个时代中周朝王室已渐渐失去了约束诸侯的力量,孔子看到了这种混乱的情形,心里很担忧,于是便作了《春秋》这部书。《春秋》是本对现实的政治做客观的褒贬,以及对各个诸侯国做善恶行为分辨的书籍。这本书里有著名的“ 春秋五霸” ,这些诸侯国彼此争名夺利,战争不断,《春秋》这本书,就是针对他们来做评论的。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