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刚大夫讲糖:一个诺和锐30注射者的笑话

 陈刚大夫讲糖 2021-06-09

又来了一位“慕名者”。

5年的糖龄。去年5月,因为脑梗死在“xx”医院住院,改用了胰岛素控制血糖。回顾他的出院记录,记载他住院时的胰岛素方案是每日四针(门冬+甘精胰岛素)。

这次来就诊,他自述血糖极其不稳定,但就空腹血糖而言,有时候是7左右,有时候却达到了15点多,当然,他监测血糖次数还是很少的。

在下面的询问中,我还知道了他因为嫌麻烦,自己把胰岛素改为了一天两次注射,使用的胰岛素品种是从“邻居”的叙述中听来的,是诺和锐30预混胰岛素,剂量是早晚各20单位。

我继续询问病史:有没有夜间低血糖反应啊?低血糖后的血糖反弹,足以会导致空腹很高的血糖。他说没有症状,也没有测过。

我仔细检查了患者注射胰岛素的腹部,结果也很好,没有脂肪增生或萎缩等现象,注射到肌肉层的可能性也不大;患者的饮食问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每顿饭足有3两主食,但一直就是这样的。

那么患者近期血糖波动的原因还有哪些?可惜,百度搜索不到!

他的胰岛素都是在医院购买的,多余的都放在冰箱中保存,胰岛素质量应该也没有问题。

难道是血糖自我检测数值出现了问题?应该不是,这次来院后医院检查的空腹血糖是16.4mmol/L。

患者家属终于从家里把他使用的胰岛素笔送来了。

我看了看胰岛素,便让他自己模拟注射一次给我看。

终于,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1、他胰岛素笔的螺杆与胰岛素笔芯后面的橡皮塞是脱离的;

2、模拟注射时,他并没有排气过程(实质上也就是使推动螺杆与笔芯的橡皮塞完美接触的过程);

3、他没有胰岛素的摇匀过程;

胰岛素注射技术真是太重要了!

他使用的胰岛素笔是'’诺和笔5”,包括诺和笔4在内,有时候注射笔中的螺杆会在剧烈晃动时自动回归原位,导致其与橡皮塞接触不严,如果省去了注射前的“排气”过程,就会出现“空推”现象,就等于没有注射进去胰岛素;

(您看到没有接触的“空隙了吗”?)

他没有对预混胰岛素进行摇匀处理,又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预混胰岛素诺和锐30,里面有30%的速效门冬胰岛素,还有70%的中效部分。门冬胰岛素部分都是清澈透明的,而中效部分则是浑浊的。从冰箱中拿出 的预混胰岛素,经常在笔芯壁有白色的结晶沉着,使用时必须充分摇匀,是之呈现均匀的混悬液,否则将明显改变所注射胰岛素成分比例。

他不知道摇匀这道程序,使用新一支诺和锐30笔芯时,刚开始注射推出的胰岛素,更多的是速效门冬胰岛素,而到笔芯所剩不多时,白色成分增加,中效的比例明显增多。如果速效胰岛素多了,餐后血糖就容易出现低血糖,同时在速效胰岛素作用之后的后半夜,由于中效的剂量很小,空腹血糖就会骤升。如果注射的中效部分较多,虽然餐后血糖会很高,但是到第二天空腹血糖就会因为中效的作用而下降。同样的一种胰岛素,因为这个环节就可以出现了血糖的巨大波动。

经常有糖友因为血糖不好而来就诊。

我问他:您会测量血糖吗?

血糖仪都买2年了,咋能不会测?(哈哈,说血糖仪不准都是品牌的事?

血糖监测你记录了吗?

没有,测完知道高不高就行了,还用记?

难道小学生做好作业就不用让老师看了呗?能用会做就不写来回答吗?(我上中学前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一看会做就不写了,好在我每次考试都在前3名,老师也就不说了--吹牛

我问:您会打胰岛素吗?

胰岛素都打了2年了,没问题!

哈哈,胰岛素针头打一支药的大有人在;围绕肚脐扎成“圈圈”的很多啊;腹部扎成高低不平的“丘陵”状的也不是个例;我就不建议患者自己在上臂注射胰岛素,等等。

(这种注射手法,我是强烈的不推荐!应该是这样的-----区别在哪呢?

胰岛素注射针头的长度选择与身体胖瘦问题,胰岛素购买与保存问题,等等。

糖尿病治疗是五驾马车的综合,饮食、运动对血糖的影响,这是大家都明白的,而作为药物这一块,绝对不是单纯药物品种与剂量的选择问题,任何一环出现错误,都会导致血糖的波动于混乱。

磺脲类促泌剂应该在餐前20-40分钟吃药;二甲双胍在餐前吃药效果应该最好,餐中或餐后服药可能更多的是胃肠道反应的需求;糖苷酶抑制剂,需要与第一口主食一起嚼服效果最好;格列奈类由于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可以吃完药就吃饭。

上面列举的两种胰岛素注射方式,效果肯定也会有不同。

经常有糖友打来电话,说“胰岛素笔坏了,打不进胰岛素去,刻度不见减少啊?“,都是想问问胰岛素笔能不能维修或售后如何?

我问:能推动吗?

推不动,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针头堵了,首先换一个新的针头再试试,很多问题因这句话解决;

如果能够推动而不见胰岛素减少,我一般在电话中这样告知:1、首先看看胰岛素笔的注射螺杆是不是和笔芯的橡皮塞接触紧实,如果中间有空档,就先调整好刻度推进螺杆,直到贴紧,然后在调整1-2单位,推动时针尖出现药液即可使用了;如果螺杆接触紧实了,或者在悬空过程中,推动推进按钮而不见螺杆前进,基本上就需要到医院看看了,最大的可能就是胰岛素笔坏了---螺杆与后面的推进装置脱钩了。

这个提议就出现了螺杆与橡皮塞的脱离问题。

但是,我觉得他没有摇匀胰岛素更像是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

预混胰岛素一定要摇匀的。

预混胰岛素笔芯中,一般有1-3个透明的滚珠,每次注射前应该将笔芯的两端垂直上下方向颠倒,使滚珠来回窜动,从而起到充分混匀的目的。新从冰箱中取出的胰岛素笔芯,常常见到有很多白色结晶附着在笔芯壁上,说明书中建议要放到手心中滚动,一是升高笔芯的温度,再就是也起到混合的部分作用。装到注射笔上后,要进行两端垂直上下颠倒的动作,至少10次,而新笔芯有时候需要更多次数,直到彻底混匀为止。

图上的这个垂直上下两端颠倒的动作很难做到的,要求腕关节相当灵活。我都是这样亲自教授给基层医护糖友,我就觉得这样顺手

就是用两手分别捏住注射笔的两端,上下翻转,从而达到注射笔两端的上下颠倒。

而临床上我见到的最多的混动方法是这样的:

这是上下摆动的,还有左右摆动的,但是都没有完成注射笔两端的上下颠倒动作,里面的滚珠也就不能充分来回“滚动”。

健康是大学问,绝对不是血糖、血压、血脂等几个问题所能包揽的;而血糖的调控同样也是大学问,当我们医生面对那“乱七八糟”的血糖记录,是需要逐一排查的;而作为患者的糖友,要想获得良好的血糖结果,同样需要完善自己管理自己的技巧,包括预混胰岛素的混匀,等等。

自行车链条的任何一节出现问题,自行车就不能“自行”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