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与凤的图腾,制作精美的陶器,解析良渚文化的内涵

 利有用无 2019-07-10

龙与凤的图腾,制作精美的陶器,解析良渚文化的内涵

过去人们都普遍认为良渚文化起讫年代为距今约5300~4000年。一些学者就碳-14测年及热释光测年的数据比照分析,普遍倾向于将良渚文化的上限定为距今5300~5200年,下限定为4200年。结合朔知、黄宣佩等先生的观点,查之良渚文化的起论年限及文化内涵,可将其分为三期,分别是:第一期为距今5300~4800年;第二期为距今4800~4600年;第三期为距今4600~4200年。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为太湖流域,而以环太湖流域的南部、东部和东北部遗址分布最为密集。不过良渚文化因素的影响区极为广袤,西北达甘青,南抵南粵,北及中原、海岱,其文化因素影响所及,相当于现在的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良渚文化。

龙与风是华夏族的传统神灵动物,据研究,龙与凤分别源自良渚文化的龙蛇图腾与凤鸟图腾。良渚文化先民(华夏先民)以凤鸟为主图腾,龙蛇为副图腾。饕餮纹是一种神秘的纹饰,贯穿虞、夏、商、周四代。李学勤先生指出,商周饕餮纹的前身是良渚文化玉器上的饕餮纹。饕餮纹的源头实际上是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神徽形象,表现的是良渚文化先民的祖神伏羲,它兼容了华夏始祖的龙、凤两大图腾。

良渚文化的石器相当发达,主要器形有石钺、石镞、石锛、石凿、耘田器、石镰、有孔石刀、石犁、石矛、石网坠、石球等,与生产生活相配套,具体可分为农业生产工具、木作工具、渔猎工具、生活用具四类。良渚文化石器均通体磨光,制作精致。穿孔技术发达,普遍使用管穿法穿孔。良渚文化的石钺一般无使用痕迹,与玉钺一样,是良渚文化先民的重要礼器。有段石锛是本区的特色石器,其影响力几乎辐射整个环太平洋区域。石犁是良渚文化出现的先进农具,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犁耕时代的到来。石镞在良渚文化的渔猎工具中所占比例最大,既是渔猎工具,又是战争中的武器。

良渚文化的陶器以黑陶为特色,制作精美,有的甚至涂漆。良渚文化大体可分为早、晚两期。在良渚、湖州等地则发现有良渚文化时期的陶窑遗迹。陶器以泥质黑皮陶和夹砂灰黑陶为主,有少量的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其中以泥质黑皮陶和泥质灰陶最具特征。陶器制作有手制和轮制两种,手制分捏塑法和泥条盘筑法,轮制有慢轮和快轮之别。泥质黑皮陶均用快轮制造。快轮制作的陶器,器壁厚薄均匀,器形规整,器底盛行圈足,器壁最薄者壁厚仅0.15厘米,可与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相媲美。

陶器的器形有圈足器、三足器,平底器数量较少。良渚文化的陶器早期以鼎、豆、双鼻壶、圈足罐等为主要组合,晚期发展为鼎、豆、圈足盘、双鼻壶、尊、簋、宽把带流杯和带流壶等,在大墓中还常常有大口圜底的夹砂缸等。良渚文化陶器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有的则饰有各种纹饰。纹饰的技法有刻画、压印、戳印、拍印、锥刺和镂孔等,常见的纹饰有弦纹、竹节纹、鱼鳍纹、篮纹等。有少量的泥质陶杯、壶及陶球上可见红、黄相间的漆绘几何形花纹,也有在器身上绘上红色的云雷纹,以及鸟、龙蛇等图案。

在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基础上,良渚文化的玉器更趋发达,成为当时玉文化的中心,其作为中华文明独有的质素影响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引领了中国的“玉器时代”。据林华东先生统计,良渚文化玉器的品种至少有61种之多,按其功用,可分为礼器、装饰品、组装件和杂器四大类。主要有璧、琮、钺、斧、冠状饰、三叉形饰、锥形饰、镯、璜、瑷、带钩、纺轮、鸟、龟、管、珠、坠以及各种形式的小玉片等。其中玉琮、玉钺、玉璧、玉璜是良渚文化的四大玉礼器,它们身上笼罩着神秘的光环。张光直先生根据玉琮呈内圆外方”,认为它是原始先民“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方器象地,圆器象天,琮兼圆方,正象征天地的贯穿。

由于玉琮蕴涵着上述意涵,故其地位至为崇高,在当时应是政治权力的象征。良渚文化的玉钺可以追溯到马家浜文化的石钺,钺在虞、夏、商、周四代是地位极为尊贵的重器,是王权的体现。林沄先生即从甲骨文、金文“成”与“王”字在字形结构和读音两方面的对应关系揭示出“王”字乃钺之象形。玉璧最初是财富的象征,晚期的图像玉璧作为玉璧演进过程中出现的特殊范型,兼具礼器的品质。玉璜也是良渚文化的重要礼器,郭沫若先生谓玉璜系二首一身之龙形。良渚文化的玉器制琢精美,有的阴纹线刻比毫发还要纤细,要用现代的放大镜才能看清楚,令后人惊叹。良渚文化玉器的制琢存在不少谜题,尤其是雕琢的工具,学者众说纷纭。不过学界已愈益倾向于燧石说,这在考古发现中得到了证实。

良渚文化继承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的髹漆技术,进步推进其发展。良渚文化遗址发现了漆绘陶器、髹漆木棺等髹漆技术的实证,有些甚至在髹漆的基础上镶玉。良渚文化居住遗址分散,面积较小。房屋大多建于地势较高的地方,有干栏式、浅穴式、地起式等房屋形制。1986年底至1987年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的考古工作者对市郊青浦县福泉山遗址进行第三次考古发掘,发现良渚文化建筑遗址一处。1988-1990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余杭良渚镇庙前遗址发现了两座具有干栏式建筑特征的房屋遗存。吴兴钱山漾遗址也发现干栏式建筑遗迹。在普安桥、水田畈等遗址则发现了地起式建筑。江苏吴江龙南遗址发现诸多建筑遗存,其中有浅穴式建筑的实例,为人们探究良渚文化的居址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良渚文化墓葬发现较多,墓坑呈长方形,普遍使用木棺,以头向南的仰身直肢葬为主。良渚文化的墓葬之间区别甚大,等级森严,有大型墓、中型墓、小型墓、丛葬墓之分。大型墓有反山、瑶山、汇观山墓地,有些建在祭坛上,一般有大棺,有的有木椁,还有的出现了人殉和人牲。大型墓的随葬品以玉器为主,制作精美、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在最显贵的墓葬中出土了象征王权及神权的玉钺和玉琮。随着等级的递减,墓葬规模、随葬品数量和质量皆依次递减。本文我们主要介绍了良渚文化的图腾、石器、陶器、玉器、漆器、居址以及墓葬形式,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持续关注小编,有什么看法也可以留言评论,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见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