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隶书? 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书体,它是继小篆之后通行的汉字书体。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有记载:“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 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隶书的笔画由篆书的圆转变化为方折,结构上已经不再似篆书繁杂而变得简化。传说是程创造了隶书,其目的就是减轻和加快狱卒多的公务。与篆书相比,隶书更容易书写,快捷便利,大大提高了狱吏们的办公效率。 隶书在秦代发明创制,在两汉之际定型并且兴盛。它又称为佐隶、隶字、隶文、今文、佐书、史书等。之后又分为秦隶、汉隶、八分、占隶、散隶、飞白等。隶书使用的鼎盛时期是东汉,在魏晋时期开始被楷书所取代,仅仅用于书法之上。 《曹全碑》 汉隶的明碑比较多,在书写风格上,有的庄肃穆,有的典雅优美,有的雄浑跌宕,各具风格,这些碑刻都是后代书法家临学习的佳作,例如《礼器碑》、《曹全碑》、《华山碑》、《张迁碑》、《乙瑛碑》、《石门颂碑》、《衡方碑》、《西峡颂碑》等等。在近代,人们又发现了大量的隶书竹简,其书写风格自然流畅,优美动人,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张迁碑》 因为隶书在汉代发展兴盛,所以很多人学习隶书都从汉隶开始。一时间碑刻异彩纷呈,众多的隶书碑刻都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有的呈现古朴厚重的姿态,有的则呈现遒劲雄强的风格等,风格各不相同。但是总体说来,汉隶代表了汉代文化的总体风格,即大气、厚重、生动、精致。 《石门颂碑》 对于汉隶的含义,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指两汉时期的隶书,二是专门指东汉时 期成熟的隶书,这个时期的隶书带有明显的波磔,它与秦隶和两汉初期隶书的风格都不相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