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姆的《面纱》里,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同,透过这些故事,只是想告诉你:生活是一张披着五彩的面纱,一个女人要想在婚姻里过得好,一定要看清这3件事。 一、不乱结婚,这是对自己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 主人公凯蒂的母亲是一个尖酸刻薄的女人,在社交场上热衷左右逢源,她嫌弃自己的丈夫无能,于是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 成年后的凯蒂被母亲培养成了一朵交际花,很快便使十多位男士坠入爱河,不过他们当中没有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等到了25岁,凯蒂还是单身未嫁,母亲开始懊恼了,经常毫不留情地给凯蒂脸色看,讽刺她还要她的爸爸养她多久。 她知道母亲希望她赶快嫁人离开家。有这样的母亲也是一件可悲的事。 等到长相平庸的妹妹快要嫁人的时候,凯蒂想到自己25岁了,还是位单身老姑娘,婚礼上妹妹到时一定对她幸灾乐祸的。她一气之下答应了细菌学家瓦尔特的求婚,并在妹妹结婚前和瓦尔特远走高飞了。 但结婚不是过家家玩游戏,而是两个人一辈子都捆绑在一起生活。结婚三个月后,她就明白她犯了一个错误,她并不爱她的丈夫瓦尔特。 瓦尔特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形象,喜欢呆在实验室做实验,不热衷社交活动,也很少说话,凯蒂觉得跟他只是徒有夫妻之名,远非寻常夫妻那样亲昵。 和瓦尔特恰恰相反,凯蒂是个虚荣的交际达人,彼此三观不一样。她天生活泼,喜欢一天到晚说话,对于她的闲聊话,瓦尔特从来不搭腔,像个闷葫芦,这让她很扫兴。 当凯蒂遇到了一个风度翩翩,潇洒整洁,魅力十足的已婚男查理时,不到三个月,她就背叛了自己的婚姻,投入到查理的怀抱,享受到从未有过的爱情滋味。 两人三观不合最终导致了这场婚姻的悲剧。 女人在决定嫁给一个人之前,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性格和爱好,了解对方和自己的三观符不符合,而不是为了结婚而结婚,为了别人的看法而结婚。 越是一个人的时候,你就越应该好好善待自己,越着急的话越容易犯错。 因为生活上,90%闪婚的人最后都闪离了。 不乱结婚,是对自己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男人女人都一样。 二、爱是人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 凯蒂投入到情人的怀抱之后,享受到从没有过的激情和快乐。她早已心知肚明,她彻底爱上了查理。深陷爱情的欢愉让她焕发了第二春,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她崇拜他,她爱他,在她眼里,他才华横溢,工作如鱼得水,恨不得相逢未嫁时!她也自以为是地认为查理也一样地爱她,实际上他没有。 纸是包不住火的,有一天,瓦尔特发现了两人偷情,他给凯蒂两个选择,一是跟他一起去霍乱爆发的城镇工作,二是查理同意和他妻子离婚然后在一个礼拜内娶凯蒂。 深陷爱情的凯蒂对情人查理信心十足,她认为查理爱她像她爱他一样深,肯定会离婚然后娶她的。 事实上,凯蒂错了,查理从来没想过离婚,也不会为了她而离婚,他依赖他的妻子,妻子是他的得力贤内助。 揭开他的真面目,她才发现自己全心全意爱的情人是那么的自私自利,卑劣无耻,冷漠无情。 被情人无情抛弃的凯蒂伤心且无奈地选择了个瓦尔特去霍乱爆发的南方小镇。后来,凯蒂的婚姻以丈夫不幸染病身亡,凯蒂则怀着身孕回娘家结束。 凯蒂是一个为了爱情飞蛾扑火的女人,明知道对方有家庭,还不顾一切的去爱。 她只有葬送了自己的婚姻,才能揭开华丽的面纱,发现生活的真相:对于男人而言,情人永远是餐后饭桌上的那份甜品,可吃可不吃,妻子才是正餐,倘若你想取而代之,对方立刻抛弃你。 多少婚外情,打着爱情的幌子,说着无数甜言蜜语,目的只是想和你上床,最后还是回归到家庭上,把你抛弃了。 女人啊,还是不要太傻了,爱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与其将精力投入到毫无结果的所谓的爱里面,还不如投向更广阔的世界。 三、原生家庭给了你一手烂牌,你只能尽量打好它 可以说,凯蒂的悲剧人生都是母亲一手造成的,母亲野心勃勃,是一个在家庭里面强势的女人,对丈夫颐指气使,一生都在追求金钱名利这些世俗的东西,在她眼里,爱不值得一提。 父亲的一生都在母亲的控制下活着,被妻子鄙视,被女儿嫌弃,以至于在母亲去世之后,他才如释重负地开始新的生活,并且得到了母亲在世时一直梦寐以求的职位,这真是讽刺啊。 什么样的母亲教出什么样的女儿,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下成长不是凯蒂的错,但她可以从里面更快速地成长和教育,学会打破原生家庭的桎梏,创造自己的再生家庭,给自己的孩子带来更多的爱。 东野圭吾在《时生》一书里说: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让我最感动的是结局凯蒂终于懂得了如何去爱,学会了怜悯和慈悲。
所谓成长,本来就是用自己的好去弥补之前的不好,用自己的爱去弥补那些缺失的爱。 原生家庭给不了你的,你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 生活婚姻就像披着华丽的面纱,你怎么也看不清面纱背后的美与丑,只有当你揭开它时,你才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美也好丑也好,磨难也好幸福也好,愿你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找到自己的方向,然后不断为之努力,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