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邢州龙兴观道德经幢 2、唐代邢州唐山县道德经幢(重修) 3、沙河市甄泽观道德经幢(当代修建) 1、唐代邢州龙兴观道德经幢 年代:739年 文物等级:国保 邢台道德经幢,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旧城内东北部,现南长街办事处后院内。经幢高约七米,以亭覆庇,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八面棱形,分为三截。一至七面,阴刻楷书《道德经》原文及玄宗皇帝对《道德经》的逐句注释。经幢文革期间被毁,后修复。一九八二年,河北省文物局确定为省重点保护文物。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道德经》为老子所著。老子,姓李、名耳,世传其为道教始祖,唐玄宗甚尊崇之。开元二十一年(七三三年),玄宗皇帝(李隆基)亲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三年(七三五年),玄宗用道门威仪司马秀言,令天下诸州皆于一大观内立石刊刻。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八月五日,邢州刺史李质遂于邢州龙兴观(现眼科医院附近)内,立此经幢。 经幢高约七米,以亭覆庇,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八面棱形,分为三截。 2、唐代邢州唐山县(隆尧县)三天阁道德经幢(当代重修) 年代:唐代初建,当代重建 位置:邢州唐山县三天阁(今邢台市隆尧县书房楼) 道德经幢,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城西北六公里处山口镇宣务山(也称尧山)书房楼(原称三天阁)院内。石幢始建年代无考,依形制当为唐代所立,现代重建 ,经幢座落于青牛之上,又称青牛道德经幢。 3、沙河市甄泽观道德经幢 进入甄泽观如意门后,即到甄泽观的观前广场。广场正中有一座道德经幢,上面镌刻了整部《道德经》,经幢顶部是金色的老子骑牛雕像。 甄泽观位于河北省邢台沙河市赵泗水村,始建于唐代开元李隆基年间(公元713——715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在宋徽宗年间进行过一次大规模扩建,以及后来的三次大的修缮。到民国初年已初具规模。观内古柏参天,大殿宏伟壮观,碑刻入林。常住道士多名,香客络绎不绝。后因社会横扫运动,观内古建筑群、几乎毁之殆尽。 今天展现在世人面前的甄泽观建筑群,是九十年代,道家信众,自发于九五年七月义务重建的,时观中建有玉皇、元君、吕祖、十殿阎君、药王、火神、花神、财神、大圣、慈航、土地、二仙十二座殿堂,另有道舍、斋堂、庑廊等配房无数,占地面积达20余亩。 甄泽观坐北朝南,中轴五大殿。依次是山门哼哈殿、二贤真人殿(主殿)、三霞元君殿、玉皇殿、三清殿(正殿楼)。东西两厢配殿有六十甲子、送子娘娘、眼光、天花、疙瘩、吕祖、财神、药王、阎君、火神、慈航、圣母、文王、奶奶、孙王、血山老母、八仙殿等。甄泽观现有道士6名,皈衣弟子21名。中国道协副秘书长、北京白云观监院黄信阳于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命名“冀南第一观。”每年的三月初一、九月初七、九月二十四庙会远近闻名,观内香烟缭绕,人来人往,观外车水马龙,商贩云集,门庭若市。现为邢台市道教活动场所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