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在世界上也是先进的

 liuhuirong 2019-07-11
1.启发诱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孔子总结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的著名论断。他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是以学生为本的,从人的本性出发的。
2.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视人性的差异,他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作为教育实践的指南,并进而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他说:“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八佾》)主张根据学生的特点水平,进行不同的教育,即“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虽然,孔子没有直接提出因材施教四个字,但他在教学实践中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和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只能理论之间有着相当多的共同点。
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孔子对自己的学生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往往能够一言以蔽之,比如,他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彦”。在此基础上,他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教学。
二、“学”活动中的人本主义光芒
孔子的学生在和孔子共同进行的教育活动中,也深深感受到人本主义的光辉。
1.倡导乐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是乐学(愉快教学)的积极倡导者。他深知,要博学,必须愉快地学,要学习得好,必须心情舒畅,所以启发学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之。”(《述而》)指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他还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他以“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的态度相比较,一层深入一层,说明乐学的效果最佳。他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主要是通过正面表扬激励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途径进行的。这从他《论语》中关于孔子对学生的表扬共有17处,批评只有6处,和“亲其师而近其道”可以窥见一斑。
2.指导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善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孔子要求学生多闻多见,“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为政》);要求学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学习要循序渐进,“无欲速……欲速,则不达”(《子路》);学习要有恒心,“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子罕》);重视温习,“学而时习之”(《学而》),“温故而知新”(《为政》)……不一而足!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是孔子最为强调的。
三、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他所说的有教无类实指不分种族、贫富贵贱,皆可以入学读书。这与奴隶制“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制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步。他也是这样实践的,他的学生有出身于奴隶主贵族的孟懿子、南宫敬叔和司马牛等;有“穷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的颜渊;有被称之为“卞之野人”,食黎霍、百里负米养老母的子路;有身着芦衣为父推车的闵子骞;有亲自耘瓜,帮母织布,三年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有家无置锥之地的仲弓;有“鄙家子弟子张,衣若悬”的子夏;在“缧绁之中”的犯人公冶长;曾为大盗的颜涿聚;还有“家累千金,结驷连骑”的大商人子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