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世界是自己的,我选择认真盛开

 读书与思考2 2019-07-11

 

喜欢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

那年的百合谷里只有一株百合,当年这里也不叫百合谷,就是一片被人遗忘的断崖。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百合有了这个信念,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紧接着在蜂蝶鸟雀的嘲笑中开出了第二朵、第三朵花……终于整个山谷,漫山遍野开满了百合。

几十年后,无数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

也因此它有了“百合谷”的美誉。

百合没有想到,野草没有想到,蜂蝶鸟雀也没有想到,而百合只是“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第一次读到这篇散文时是十几年前,那时少不经事,只觉得它很美,很励志。在棱角被生活雕琢之后,才明白人这一生都是在修行。

近日,刚刚读完《明朝那些事儿》,

脑海里掠过无数贤臣良将、明君奸臣之后,依然对王守仁敬佩有加。你如果对王守仁陌生,那么王阳明应该算大名鼎鼎了,对,就是他——王阳明,一个才华横溢却不慕名利的哲学家和军事家。

他十岁就开始读四书五经,领悟很快,能举一反三,其聪明程度让老先生们也倍感惊讶。

17岁时四书五经早已让他感到厌倦,科举做官他也不在乎,因为他为自己的人生定下了唯一的目标——做圣贤。

18岁的王守仁,在自家院子里对着一枝竹子发呆,一动不动。 用他的话来说,他正在参悟圣人之道。王守仁深情地注视着那根竹子,在他的世界中,只剩下了他和这根不知名的竹子。 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的故事。

他就是如此执着的一个人,28岁中进士,虽然考上功名,却又不慕名利,因得罪奸臣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的驿丞,此地穷山恶水,荆棘丛生,方圆数里还是无人区。

此时王守仁的处境,没有下属,没有官服,没有编制,甚至连个办公场所都没有,没有师爷,也没翻译,总之语言不通。官宦出身、前途光明的王守仁终于落到了他人生的最低谷。

夺走你的一切,只因为我要给你的更多。

给你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只为让你知晓世间百态。

使你困窘潦倒,身处绝境,只为让你通明人生冷暖。

只有夺走你所拥有的一切,你才能摆脱人世间之一切浮躁与诱惑,经受千锤百炼,心如止水,透悟天地。

因为我即将给你的并非富甲一方的财富,也不是号令天下的权势,却是这世间最为珍贵神秘的宝物——终极的智慧。

在痛苦的道路上徘徊了十九年的王守仁,终于在他人生最为痛苦的一瞬获知了秘密的答案。 中华文明史上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就此诞生!

而“心学”的核心就是知行合一,四百年后,有一个年轻人看到了这句话,佩服得五体投地,以此作为自己的终身行为准则,并据此改名——陶行知。

王守仁一生都在践行“做圣贤”这一理想,虽历尽千辛万苦、面对功名财富也不为所动。

他平定了“宁王之乱”,俘虏宁王朱宸濠,却不邀功,将宁王交给太监张永。

张永是嫉妒他的,平定判乱,功劳之大令他害怕。面对张永他说了一句话:“在下起兵平叛,本为苍生百姓,天下太平,如此而已。”

这让张永惊愕不已!他原本以为世人追求的无非是功名利禄,而这个人却以一人之力建立不世奇功,却心甘情愿地将手中最大的战利品拱手让出,只是为了那些与他并不相识的普通百姓? 很多人不解,张永也不解,张永也永远理解不了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品质叫正直!

顺境逆境、功名利禄与他都是浮云,永远初心不改,虽历尽波澜,却只守一片丹心。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能文不求名。只为圣贤之道,最终天下尽知。

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要去担忧没有官职地位,而要担忧的是自己没有能用以站得住脚的学问与本领。不担忧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能成为值得被别人知道的人。

也像杨绛先生百岁之际的箴言: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所以,爱你生活中所有的时光,爱你成长的模样,安心做一株努力盛开的百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