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故事爱书法 2019-07-10 23:17:05 这是《兰亭序》逐字精讲系列文章的第35篇,今天来讲《兰亭序》第8行的最后一个字和第9行的第一个字——仰、观。 一、“仰”字精讲“仰”字由“单人旁”和“卬”字组成,要重点注意以下3个方面。 (一)“单人旁”的写法 “单人旁”中的撇、竖交叉点,位于撇画1/2略偏上的位置。 (二)“卬”字的写法 1.“卬”字的高度。 通过三个部分的等长、平行关系,确定“卬”字的高度。“单人旁”中的竖,“卬”字左半边笔画的总长,右半边“钩”的下端到竖的末梢这部分的长度,这三个部分是等长又平行的关系。 以此为参照,我们可以确定“卬”字中有关笔画纵向的长度。 “仰”字注意事项1 2.“卬”字的宽度。 “卬”字左右两部分等宽,分割线是左边的点的右端的垂直线。以此为参照,我们可以确定“卬”字中有关笔画横向的长度。 (三)“单人旁”与“卬”字的呼应关系 1.“单人旁”中的竖,与“卬”字中的两个竖向笔画,是平行的关系。 2.“卬”字起笔的点,与“单人旁”撇的起笔处平齐。 3.“卬”字左半部分的下端,与“单人旁”撇的末梢平齐。 4.从“单人旁”最左端到“卬”字最左端的宽度,与“卬”字的宽度相等。 根据以上的第2-4点,我们可以确定“单人旁”和“卬”字的位置。 “仰”字注意事项2 二、“观”字精讲“观”字由“雚”字和“见”字组成,字形比较复杂,笔画比较多。 要想写好这个“观”字,最重要的是理清各笔画之间的关系,维护好这些笔画的秩序,就像练兵一样。事实上,王羲之确实是用操练兵马的技巧来处理“观”字的。 (一)“雚”字的写法 1.笔顺 我先按照王羲之的书写顺序,说一下“雚”字各部分的写法。 “草字头”先写中间的一点、一撇,然后从左到右写旁边的两点。中间的两个“口”分别用挑、短横代替。“隹”字先承接上画而来写“人字旁”,然后写点与上面的两个短横,接着写中间的一竖,最后写下面的两横。 “观”字 2.整齐划一的笔画排列 “雚”字各个笔画,整体上就是按照军训的方式来排列的——整齐划一。 “雚”字的顶上有4个笔画,从这4个笔画依次向下画4条垂直线,你会发现,这4条线上的笔画均匀排列,秩序井然,比我们军训时站队还要整齐。 同样,横向的笔画之间,也是平行排列的。 “观”字注意事项1 (二)“见”字的写法 “观”字左边的“雚”字的笔画多,右边的“见”字的笔画少,而且二者都有较多的横向笔画,必须在这些横向笔画之间形成对应关系,并且应该确保它们之间的空白大体相等,才能使整个“观”字协调、好看。 可是,“见”字的横向笔画少,如果拓宽这些横画之间的空间,就会使“见”字变得很难看。 于是,王羲之采取了“以虚对实”,“以竖代横”的处理方式。 具体表现在,“见”字左边的一竖被拉长,原本应该顶着竖来写的第三个短横,被王羲之移到了竖画组成的框内。 于是,在“见”字的第四个横向笔画之下多了两小截竖画,这两小截竖画之间的空白,可以对应左边“雚”字中下方的横向笔画。 “观”字注意事项2 (三)“雚”字与“见”字的呼应关系 “雚”字与“见”字中横向笔画的联系,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不再赘述。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 1.“见”字的上端与“雚”字中简写成横画的右“口”平齐; 2.“见”字的撇梢,与“雚”字左下方竖的末端平齐; 3.“见”字中竖弯钩的竖弯处与“雚”字最后一横的收笔处平齐,钩的下端与“雚”字最后一横的起笔处平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