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足跟痛单方验方

 循天园 2019-07-11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个症状,主要是由足跟骨的慢性炎症所引起,包括足跟脂肪纤维垫炎、跟腱周围炎、跟骨骨质增生、足跟滑囊炎、跖腱膜炎。

多因肝肾亏虚、阴血不足;或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使经脉之气痹阻所致。长时间步行以及站立过久也会使足跟部组织劳损而致痛。

足跟痛、起病缓慢,多为一侧。晨起站立时,顿感足跟凝重、胀痛,活动片刻后疼痛渐减,但行走过久,疼痛骤增。不红不肿、遇冷痛增,在跟骨结节处有压痛。

·二乌汤·

【组成】 制川乌、制草乌、木瓜、红花各30g。【用法】 上药加水1 500ml,煎煮30分钟后,将药液倒入盆内,待药液温后浸洗患处。每日1剂,日洗2次,每次洗15~30分钟,洗毕用拇指沿足跟骨内、外、后侧进行按揉,然后按揉足跟底部,则效果更佳。【功效】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主治】 足跟痛。

·二乌透骨汤·

【组成】 透骨草、路路通、寻骨风各30g,三棱、苍术、独活各20g,细辛、川乌、草乌各15g。【用法】 将上药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置水中煮沸30分钟后,将药液倒入盆中。趁热将患足置于药液上熏蒸。为防蒸气放散,上面可盖以布巾。待药液温度降至约50℃时,再将患足置于盆内浸洗,并用手不停地搓揉30分钟。每日熏洗2次,每剂可用2天。【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温经止痛。【主治】 凡因跟骨骨质增生、跟骨结节滑囊炎、跟部脂肪垫炎、跖腱膜炎所致足跟痛,均可用之。

·药袋方·

【组成】 白芷、白术、防风各10g。【用法】 取棉布一块,将上药包起,放清水内浸泡10分钟。另取砖头一块,在平面上挖出一凹窝,放炉火中烧红,离火后向凹窝内倒入食醋100ml,再把药袋放在醋中,将足跟底踏在药袋上约20分钟。每日1剂,连用3~5剂。在短期内临床症状,均可消失。【功效】 温经散寒、祛风通络。【主治】 足跟痛。

·三生散·

【组成】 胆南星、半夏、草乌各等份。【用法】 上药共研为细末,过80~100目筛后,贮瓶备用。用时取狗皮膏或跌打、风湿膏,在火上烤化拉平后,每取此散1.5~2g放在膏药中心调匀,趁热贴于患处,外用绷带或胶布固定,可正常行走,每5~7天换药1次。用药前用温水浸洗患处,拭干后再贴膏药。【功效】 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主治】 足跟痛。【附记】 据临床观察,治疗有效率达96%,其中治愈率为75%。治疗期间应注意:①本方有毒,严禁内服。方中三药,一定要生用,勿用熟药。②5天内患处勿蘸水;③最好减少行走时间,不宜久立。

·夏枯醋汤·

【组成】 夏枯草50g,食醋1 000ml。【用法】 将夏枯草放入食醋内浸泡3或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处20分钟,每日1~3次。每剂可用2天。少则3或4剂,多则7或8剂,疼痛即可缓解或消失。【功效】 化痰散结、散瘀止痛。【主治】 足跟痛。【附记】 或取鲜苍耳叶适量,捣烂,以小片塑料薄膜垫敷患处。干后换药,不拘次数。如有小疱发生,可按烫伤处理,伤好后继续敷药。一般5或6天见效。疼痛消失后,骨质增生仍在,但不再发展。

·骨刺膏·

【组成】 姜黄、赤芍、栀子、白芷各12g,穿山甲6g,冰片3g。【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用醋调成软膏状敷于患处,外用塑料薄膜包扎固定,夜敷日除,药干加醋。每剂可连用3夜,1个月为1个疗程。1或2个疗程即可治愈。【功效】 清热祛风、散瘀通络。【主治】 跟骨骨质增生。【附记】 或取川芎45g,研成细面,分装于薄布袋内,每袋15g左右。将药袋放于鞋内,直接与痛处接触。每次1袋,每天换药1次。药袋可交替使用(换下后晒干)。连用7天。用之临床,效果亦佳。

·二鲜膏·

【组成】 鲜苍耳叶、鲜夏枯草各等份。【用法】 将上药共捣烂如泥状,外敷于痛处,上盖塑料薄膜,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1~3个疗程即获痊愈。【功效】祛风化痰、通络散结。【主治】 跟骨骨质增生。(程爵棠,程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