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着书15篇言道家之用【/或曰老莱子】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 【】老莱子亦楚人也,着书15篇,言道家之用。 【或曰:老莱子】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 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 老莱子这个版本(老莱子)也是(亦)用西周文字写成(楚人也),共有15篇(着书15篇),在论述(言)修道的方法(道家之用)。 也有人说(或曰)老莱子这个版本(老莱子),面世的时间大约和孔子相同时代(与孔子同时云),如此可以推算(盖)从成书到面世(老子)大约160多年(百有六十余岁)。 也有人说(或曰)应该是200多年(二百余岁),因为内容包括(以其)修道和养寿(修道而养寿也)。 ---- 1. 这一段其实是不相关的两件事,第一件是启蒙书老莱子这个版本,第二件是解开谜底的总关键。原文的“或曰”,怎么看都觉得放错了地方,反而把这两件不相干的事套在一起了,所以略加调整如上。也许汉武帝要司马迁七步成诗、限时改写,匆忙之间把文字安错了地方,或者这两个字刚好就在前面竹简的最底下,懒得抽换了,总之,得到的是更加隐蔽的效果,是我也就交卷算啦。如今要动用推理了,还是调整一下的好。 2. 老莱子这个版本多了一个“莱”字,代表这个版本含有学生自行加注老师姓名甚至传记,如果你看到原件,你就有机会知道老子就是单逨。 3. 160和200余年:这里指明要跨过一个40年以上的年代间隔。而200余年是为正解,因其包含修道养寿(道家之用)这个提示。 4. 200余年:孔子生(前551年)之前200(前751年)余年,正好落在周平王在位50年(前770~前721)之间,考虑到“余年(再更早)”和“跨过”,结论就是书成于公元前771年! 5. 是年元月周幽王命丧骊山,都城镐京中的邦君诸正退走西虢,再转进三门峡北虢,他们依照兄终弟及模式推举周宣王另一个儿子余臣继承正统,登基之前暂称侯王。然后老子成为侯王的帝王师,P2P恶补了9个月(内容都是天机,没人知道补了些什么),次年(公元前770年)春余臣登基,是为周携王,同年底,老子仙逝。由于没找到帝王师的传承人选,帝王术简报笔记最终没有销毁。 |
|
来自: 致曲解老子的人 > 《东莞道滘人学解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