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客尝猪头

 吴越尽说 2019-07-11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才露尖尖角

今年立夏夜,应朋友相邀到同里小酌。朋友开的小饭店,依河而居,窗明几净。天空蔚蓝,月光皎洁,繁星点点,凉风习习,垂柳拂着河面,水上泛着碎银,临街小路不时有年轻男女游客谈笑而过,雅致的环境使人兴趣盎然。

4、古镇同里.jpg

同里古镇

酒满杯时,菜端上来了,都是旧时的老法菜,油爆河虾、河蚌酱肉、白斩鸡、清蒸风腌青鱼。其中一道清蒸风腌猪头肉,最为夺目,一上桌咸香气扑鼻。举箸搛一块入口,慢嚼细拌悄咽,独有的咸香味中带有丝丝甜味,经舌齿缠绕磨合,不一会舌齿间就充盈着胶原蛋白与纤维质素交融合一的美妙味觉,如此珍馐美味,顿时就有了“天堂人间多美好”的感叹,李渔对美食所言“至果腹而犹不能释手”之语,实不虚也!定神再看,装盆的二排猪头肉,在月白骨瓷盆的映衬下,羊脂玉般圆润,洒上的小葱碧绿,汤汁中的姜丝嫩黄辣椒殷红,犹如一幅斑斓的西洋写生画。再伸长鼻子,清蒸后的风腌咸猪头肉散发出特有的桃花香气,腴香入鼻,胃口大开。毫不夸张,此菜做到这个份上,美食的“色香味”三要素都具备了,乃是大厨之作。

timg (1).jpg
timg (3)_副本.jpg
u=2293569669,366291852&fm=26&gp=0.jpg
u=2792676442,3037897512&fm=26&gp=0.jpg

油爆河虾、河蚌酱肉、白斩鸡、清蒸风腌青鱼

timg.jpg

清蒸风腌猪头肉

猪头肉的美味,美食家二毛这样评价:“猪头肉是肥肉和瘦肉的天作之合,妙在肥瘦相间,其中猪拱嘴部分已经不能分清是肥肉还是瘦肉了。”“猪耳脆、核桃肉酥(即猪头上坑洼处的核状肉)、猪拱嘴弹牙,最妙的是猪口条,爽滑可口,从舌面滑入食道的过程,简直让人有接吻的战栗触感。”

timg (2).jpg

猪口条

江浙地方对美食颇有讲究。腊月里,江浙地区的人家有“烀”猪头的习俗。猪头肉属“猪下水”,价钿比猪肉便宜一大半,价廉物美。或许跟它难服侍有关,猪头上猪毛甚密,猪毛得用镊子夹拔,如刮掉或用糊状物将猪毛粘住撕掉,毛桩还在肉里,烹制中怎么也去不掉那股肉夹气。猪头七窍中的污秽,弄干净极为繁琐,不认真花时间是弄不清爽的,刮洗极费功夫。若是将猪头风腌,更费神费时费力。猪头风腌前不能水洗,只能用抹布擦除污渍。去除猪毛后用粗盐均匀涂抹,放上适量花椒,考究的倒上一点白酒除腥,用石块压实,数天后去除血水,天放晴就挂在屋檐下,早出晚收,直到开春。期间切不能淋上雨水冰雪,否则肉质变坏,前功尽弃。经过跨季冰冻天气的历练,猪头上的皮肉紧实,近闻有一股咸香味。

u=2478955389,4162332835&fm=26&gp=0_副本.gif

腌猪头

我兄妹五人,儿时是物质匮乏的年代,猪头要凭票限量供应,还得早早去肉店排队,迟了买不到。家里在冬季会买上二个猪头,一个做猪头糕解馋,一个风腌开春吃。我是老大,清洗猪头的活自然落在我身上,买时求店家将猪头劈成两半,拿回家先是刮和洗,然后烧开一锅水把猪头放入开水里泡,逼出血水和脏气,用镊子仔细拔净猪头上的毛,在热水里操作一二个小时,指肚发胖发白。祖母做得一手好菜,烧菜很讲究,这时会检查我是否把猪毛拔得干净,猪头的七窍清洗得如何。合格了就将嫩白的猪头放入清水中煮沸出水,稍熟拆骨。入夜,加盐、酱油、八角、茴香、姜、大葱、红糖、料酒等。在煤球炉压上一个蜂窝煤球,关小风门,用文火将猪头在锅里“烀”上一宿。一夜里锅里咕嘟有声,白汽勃发,猪脸上的胶原蛋白缓慢融化,慢慢溢入各部,汤汁渐浓,下半夜醇厚的酱香气开始四溢。第二天早上起锅装入钵头寒风中冷却结冻,成了果冻状的猪头糕后,切成小块,盈盈晶莹,色泽透亮如琥珀,肉酥而不腻,皮烂而不糜。虽不及苏州陆稿荐的猪头肉,但我们都抢着先吃猪舌、猪鼻、猪眼、猪耳朵,不同部位有不同口感。猪头肉三精三肥,入口化如凝脂,香入肺腑,味达百骸。一开春就挑日子烧风腌猪头。往往放入春笋、莴笋或油豆腐、百叶结一些夹食一起烧煮,一大锅可吃上二三天。很少蒸煮后切片装盘上桌的,除非家里有客人来。

11、11~15猪头肉制作过程_副本.gif

猪头肉制作过程

timg (8).jpg

美味猪头糕

timg (6).jpg

猪耳、猪舌、猪头肉

风腌的猪头肉还有奇妙之处。有一次刚开春,在一家饭店吃饭,看到菜谱上有风腌猪头肉,上菜一尝,味道真是不错,有旧时的滋味。于是招呼老板前来,竟是熟悉的同乡。他见我对风腌的猪头肉“情有独钟”,就要送我一盒打包,我忙婉言谢绝,猪头肉胶原蛋白多浅尝辄止,再则隔夜放冰箱过几天吃味道就差了。

timg (5).jpg

风腌猪头肉

过了半个多月,忽又想起这令人回味的风腌猪头肉,拨通老乡手机打问,老乡豪爽地说,你来就做。于是心血来潮驱车赶往,带回了二大盒,送人留已,共享佳肴。说来奇怪,饭间搛上几块细细品味,感觉远不如上次,逊色不少。我陷入沉思,这风腌的猪头肉,从风腌到蒸制,前后过程虽为繁杂,但无多大奥妙,只是吃功夫,如每一天的早挂晚收来不得半点偷懒。到了时令季,就着手开做。味道的落差,我想了一会,可能在“四度”上:风腌时的盐渍度,腊月里“风干”时的日照度和风干度,再是时令季的适口度。这“四度”,缺一不可,都是影响口感和味道的关键。就说适口度,风腌猪头肉是时令美食,什么时候开做上桌时吃口最佳,要看大厨的把控了。如同咸鸭蛋一样,在时令里吃蛋黄流油,吃口沙酥,蛋白嫩弹。一过节气,蛋黄变硬,蛋白死咸。风腌的猪头肉也是如此,把控不好“四度”,则会走油变“烀”,味道口感很差。

timg (1).jpg

咸鸭蛋

现在大大小小的饭店,为何在时令季节里难见风腌猪头肉这一道菜,尤其是上品的风腌猪头肉端上桌供食客大快朵颐?以现在大厨们的厨艺、厨具设备和各式调料,都进步了现代了N倍。我想,根本原因在风腌的猪头是个手工活,从腌制、风干、洗刷、蒸焖、剔骨、分腭,每一道工序都是认真细致的吃功夫的手工活。餐饮业现在的外采食材,有一些是工厂化制作,比如猪蹄髈、臭鳜鱼、风腌青鱼。把“上心活”当作“省心活”来做,岂能做得好?真正的“老字号”饭店酒楼,一些“怦怦响”的招牌菜现在仍是前店后坊,定点的基地食材,定牌的各类调料,大厨亲自督办,味道才有保证,才能撑得起门面。这次品尝到如此精美的风腌猪头肉,朋友告知是他亲自挑选的上好猪头,从腌渍、风干到蒸煮上桌,每一环节都是他自己操劳的。朋友厨师出身,这里面的“道道”我深信不疑。

9811ad8d2b494954bdc74cfb5a045ebe_th.jpg

红烧猪蹄髈


timg (2).jpg

红烧猪臭鳜鱼

猪头肉拥趸者甚众。《晋书·谢混传》记载,晋元帝司马睿酷爱猪头肉,大臣每杀猪,必以猪头献之,猪头肉被称为“禁脔”。苏东坡在《老饕赋》有写:“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盖聚物之天美,以养吾之老饕。”1938年1月26日,顾随请周作人到家里吃猪头肉,周作人很高兴,席间依韵和了两首诗,其一曰:廿年惭愧一狐裘,贩卖东西店渐收。早起喝茶看报了,出门赶去吃猪头。

1-141201115KA91.gif

猪头肉

时至今日,物质条件充盈,物流交通发达,饭店酒楼里各式各样的山珍海味琳琅满目。今非昔比,猪头肉已难登大雅之堂,只能屈身于号称“农家菜”“私房菜”的小酒馆饭店,成家常便菜。只是可惜在时令当季,上得了品的风腌猪头肉,已难见踪迹了。

u=964083365,740102070&fm=26&gp=0.jpg


本文作者:汝建强

本文来源:吴江通微信公众平台

责任编辑:王来刚、吴英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馆藏及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