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宾专栏】 教师“立德”当谨慎 原创作者|吴宾(山东威海三中物理教师,校长传媒专栏作者) 在古代,想要留下万世之名,通常有三种方法:立德、立言、立功。很多专家、教授在给中小学老师做讲座时,也常提到立德、立言、立功。立德、立言、立功实际上是老师迈向成功、扬名立万的三种途径。 对于中小学老师,立功很难。中小学教师的“功”,主要还是指的教学成绩。而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学成绩在教师评价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现在高中的“高考奖”也取消了,学校不能公布高考取得成绩,平时考试也不能公开给学生的成绩排名次。越来越多的学校逐渐弱化教学成绩在教师整体评价中的作用。教师的平台有限,所以很难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对于中小学老师,立言也很难。平时工作非常繁重,相对于大学老师,缺乏浓厚科研氛围。很少老师能在正式刊物上发表文章,即便是发表的文章,也主要以叙事、科普为主,很难形成系统的理论。即便是有个别老师出书,书的内容或是文章的拼凑,也或是浅显道理的集合,极少出现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传世之作。 当老师发现立功、立言的道路不可行时,很多老师就把注意力转向立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老师,受学生喜爱,受家长欢迎,受社会认可。于是,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了立德的阵营。 教师立德是一件正确的事情。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立德的方面很多,关心、爱护学生是立德,好好备课、认真上课也是立德。教师能为学生做很多事,但不是每件事都要让学生知道。真正的师德无需彰显,无需炫耀,而是要润物细无声,要做到大爱无痕。教师的师德应该没有目的、没有动机,不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而彰显师德。 可是在现实中,不少老师的立德有太强的功利心,立德的方式过于低廉,立德本身没有持续性。有的老师对学生好,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想通过对学生好而获得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的认可,让自己有一个好口碑,进而在评先选优、职称评审中获得优势。 有的老师在学生生病时,带学生去医院,并垫付了医药费,就在博客上说,自己是学生妈妈,并且每次做经验分享时,都要把这个例子再说一遍。有的班主任在端午节的时候给全班学生每人发一个粽子,又或者在中秋节的时候给全班学生每人发一个月饼,就在自己的自媒体平台上自称是全班学生的父亲。如果带学生看病、送给学生一个粽子、月饼就成了学生的父亲、母亲,那么,成为父亲、母亲的代价也未免太低廉。 每当听到、看到有的老师为学生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就自称是学生的父亲、母亲的时候,作为老师的我,就感到脸红。一位老师能做的,连家长的百分之一都没有,就妄称自己是学生的父亲、母亲,老师自己难道就没有一点羞耻心吗? 很多老师做的就是教师分内的事情,有的老师在分内的基础上,又花了一点点钱,做了一点额外的事情,又不想这些钱白花了,生怕别人不知道,就通过各种方式让别人知道,让自己的额外付出得到超值的回报。很多情况下,老师给学生所买的食物、学习用品等,只不过是网上或者批发市场买的便宜货。说句实在话,大多数学生家长为了自己孩子的健康,根本不会给学生买这些。 很多家长的工资比老师高,他们有能力给孩子买更好的食品吃,让孩子使用更环保的学习用品,而老师不顾家长的感受,自行给学生东西,有时候让家长很反感。例如,有的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买劣质的糖果,孩子不懂事,也不去关心食品安全,但是家长知道后就很为难。一方面,家长担心劣质糖果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家长担心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老师会很不高兴,而不去好好对待自己的孩子。 所以,老师不要一厢情愿地给学生买东西,绝大多数家长不缺老师的那点东西,老师买的东西的质量,可能让很多家长不满意。老师“立德”不要靠这些表面现象,而应该靠老师内心的道德。老百姓的收入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水平,上不起学的学生几乎是没有了。即便是家庭困难的学生,政府会有助学金,社会会有奖学金,而不是靠老师来解决学生的经济问题。老师用自己的工资资助学生,不应该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我们肯定老师的助人为乐的行为,而不应该去大力宣传和表扬这样的老师。 没有去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老师没有任何错误,如果大力宣传和表扬经常资助学生的老师,势必会造成很多没有资助学生的老师感到愧疚,从而不得不拿出部分工资也去捐给学生。很多老师在不情愿的情况下,稀里糊涂的捐了款,甚至还会造成老师捐款多少攀比的现象,已经有学校勒令老师必须捐款的现象。 老师对学生好,还是要多放在好好备课、认真上课上,学生到学校来上学,目的不是来向学校和老师寻求经济上的帮助,而是来学校向老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老师多花时间和精力用在备课和上课上,就是最好的师德。绝大多数老师也都是通过教学成绩来互相竞争,只有极少数心术不正的老师想通过学生和家长的口碑来超越同事。 好好备课、认真上课,总显得不那么明显,并且最终教学成绩也不一定很优秀。但是,给学生买点东西,有意识地去资助学生并故意让人知道,这样的老师名声来得快,还很容易得到诸如“师德标兵”之类荣誉称号。可殊不知,这种花钱买来的“德”,实际上正是对神圣师德的亵渎和破坏。 老师资助困难学生到底是发自内心还是别有用心,只有老师自己知道。可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和国家保障体系的日渐健全,已经不应由老师再拿自己的钱资助学生。所以,当老师再用金钱来为自己“立德”时,请你一定慎重。 其实,对老师而言,立德比立言、立功还要难。立德是应该从内而外,因为老师内心具有了高尚的师德,所以在外在行为上有很多有利于学生的表现。如果内心不具备高尚品德,而仅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有意识去做几件冠冕堂皇的事情,这不是立德,也无法立德。 在当下,大多数老师的师德越来越高,而且也不想着去用自己的品德来获取什么好处,那么,那些试图用立德来获得利益的老师,就会越来越被大家所不齿。立德当谨慎,很多老师现在做的不是立德,而是败坏师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