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一】WS/T 225-2002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收集与处理 来源: http://www./wjw/s9492/201212/34007.shtml 该文件的详细内容可查阅: 【卫生行业标准】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收集与处理(WS/T 225-2002) 以下是该标准提供的“多项标本采集的采血顺序”: 4.5 多项标本采集的采血顺序,即我国推荐的采血顺序,概括如下: 血培养管 → 无添加剂管 → 凝血管 → 枸橼酸盐管 → 肝素管 → EDTA管 → 草酸钙/氟化物管(血糖管) 然而,含有分离胶和(或)促凝剂的采血试管在采血顺序中的位置如何?WS/T 225-2002并没有提及,这令人迷惑不解——该文件中往后的章节确实提到了含有分离胶和(或)促凝剂的采血试管;与该行标相关的行标WS/T 224,无论是老版的WS/T 224-2002,还是新版的WS/T 224-2018,也都列出添加剂为分离胶和(或)促凝剂的采血试管。小编认为这点令人遗憾。 新版本的《WS/T 224-2018 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 请参阅: 【卫生行业标准】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WS/T 224-2018) 老版本的《WS/T 224-2002 真空采血管及其添加剂》 请参阅: 【文件二】《中国临床实验室血液标本分析前标准共识》的有关内容 以下内容来自本材料: 《WS/T 225-2002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收集与处理》距今已经17年,比较陈旧了。而该“共识”出版至今也才5年多。 表3-1 续表 “共识”推荐的采血顺序,概括如下: 血培养管 → 无添加剂管 → 凝血管 → 血沉管 → 促凝管 → 血清分离管 → 肝素管 → 血浆肝素管 → EDTA管 → 草酸钾/氟化物管或氟化钠/EDTA管(血糖管) 值得一提的是,本材料推荐的是直针穿刺采血: 【文件三】《WHO采血指南:血液标本采集的最佳操作》的有关内容 以下内容来自本材料: PS:为什么小编给出的文件名是《WHO采血指南:血液标本采集的最佳操作》?因为本文件所讲的内容远不止静脉采血。可参考: 这不是国内制定的标准,而是WHO选择、推荐的标准。WHO的标准应当是全球皆可用的,所以也和大家分享: 《WHO采血指南:血液标本采集的最佳操作》推荐的采血顺序,概括如下: 血培养 → 无添加剂管 → 凝血管(浅蓝色头盖)→ 促凝管(红色头盖)→ 血清分离管(红-灰/金色头盖)→ 肝素钠(深绿色头盖)→ 血浆分离管(浅绿色头盖)→ EDTA管(紫色头盖)→ 血液试管(浅黄色头盖)→ 草酸盐/氟化物管(浅灰色头盖) 【文件四】CLSI GP41-A7《诊断性静脉血液标本采集》的有关内容 CLSI GP41-A7《诊断性静脉血液标本采集》于2017年4月发布: 国内的《临床检验杂志》2019年3月刊有专题笔谈,对该版本和老的CLSI H3-A6版本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下图中比较了两个版本对静脉采血顺序的论述: 也就是说,CLSI GP41-A7《诊断性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推荐的采血顺序是: 血培养管/瓶 → 枸檬酸钠抗凝管(如蓝色盖子、黑色盖子)→ 包括具有促凝剂和分离胶的血清管(如红色和金色的盖子)→ 有或没有分离胶的肝素抗凝管(如深绿色、浅绿色的盖子)→ 有或没有分离胶的EDTA抗凝管(如淡紫色、珍珠色和粉红色的盖子)→ 含氟化钠/草酸钾糖酵解抑制剂管(如灰色盖子) 该文件推荐的也是直针穿刺采血。 |
|
来自: 开心100mm05xkw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