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把好采样关!

 新用户01259739 2020-04-14

分析前质量控制

检验科为临床提供一份准确及时的检验数据,是临床医生洞悉患者病情的“眼睛”。据调查,临床决策中的70%需要借助检验报告来制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检验报告的准确性还需分析前质量控制来实现。从临床大夫开具医嘱,到检验报告的发出,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在分析前什么样的标本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不合格标本。

不合格标本定义:由于物理和化学因素干扰了受检样品(血、尿、体液),使某种物质浓度的仪器检测值不能反映机体的实际状况,测定值与“真值”偏差过大,影响临床对疾病的诊断。

本文针对标本采集环节中采集方法不当导致的假性高钾血症和低钙血症的1个例案例来展开分析讨论。

一、案例经过:

患者王某,女,86岁,因诊断结肠恶性肿瘤入住我院肿瘤科病房。某日清晨7点23分抽取患者血液标本,早上8点15分检验科收到该病人生化、免疫、血细胞分类等项目标本,并处理标本,等待检测。离子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钾( K2 + ) 、钠( Na + ) 、氯( Cl - ) 、钙( Ca2 + ) 等结果异常,钾( K2 + )和钙( Ca2 + )检测结果达我院危急值范围。其他仪器复查该标本,并联系临床。

复查后结果如图2所示,与第一次结果相近,但患者病情稳定,无高钾、低钙临床症状。检测结果与临床不符,哪一环节对结果产生了影响?

二、案例分析:

逐一分析各个环节:检测当日生化分析仪运行正常、电解质及血糖项目室内质控在控、标本送检及检测时间符合要求、标本无溶血、乳糜、黄疸等现象。考虑到患者同时送检其他检测项目的血液标本,使用其他标本复查钾( K2 + ) 、钠( Na + ) 、氯( Cl - ) 、钙( Ca2 + )后,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钾( K2 + ) 、钙( Ca2 + ) 与第一次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别。如此一来答案呼之欲出——标本采集环节出了问题,对检测结果产生了影响!立即电话询问当日抽血护士,护士确认送检标本均为患者本人标本,但由于患者年龄较大,采血不易,导致其中一管生化项目采血管标本量不足,遂将含有EDTA-K2的血液标本部分倒入血生化管中,造成结果偏高。重新抽血复查后结果如图2所示。

三、案例启示:

1、警惕高钾及低钙检测结果的出现:人为原因引起的高钾和低钙分别称为假性高钾血症和假性低钙血症。在标本检测过程中同时出现极端高钾和低钙的情况时,应警惕是否存在EDTA污染的可能。

2、高钾低钙的原因分析:假性高钾血症常见原因包括标本溶血、血清分离延迟、长时间使用压脉带、压脉带捆扎过紧、局部搓揉太重、反复握拳、松手、静脉穿刺位置不恰当、采血管选择不正确(如使用含有EDTA或草酸钾的采血管)、酸中毒等。此外,白细胞计数增加(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血小板增多时,因白细胞和血小板都含有丰富的钾离子,细胞内储备的大量钾离子释放出来,导致血清钾水平增高。心电图检查有助于鉴别真性和假性高钾血症。

低钙血症常因甲状旁腺功能不全、甲状腺手术后引起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者。而假性低钙血症非常少见,常由采血管选用不当引起(如使用含有EDTA、氟、草酸或柠檬酸的采血管等)。

3、采血管抗凝原理:本实验室采用的紫色帽采血管中,抗凝剂为EDTA-K2,与血液中的钙( Ca2 + )结合形成螯合物,导致标本钙( Ca2 + )含量低,而钾( K2 + )含量高;绿色盖子的肝素锂(Li),所含抗凝剂可阻止凝血酶形成、血小板聚集,从而阻止血液凝固,一般用于生化急诊项目检测,不影响电解质的结果。

4、正确的多管采血顺序:在使用一针多管采血时,不正确的采血顺序也可能导致双向针上含有抗凝剂携带而污染标本。正确的多管采血顺序为:1:9 枸橼酸钠抗凝管(检测血沉)→1:4 枸橼酸钠抗凝管(检测凝血项目)→EDTA 抗凝管→肝素抗凝管→无抗凝管(咱们用的红黄管应该归类为这个吗)。准确采集所需血量,并及时将抗凝管及促凝管温和地上下颠倒混匀3~5 次,尽量不用注射器采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