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前面讲过,阳明证有中风、中寒,中风能食,中寒不能食。也有的注家解释成太阳中风转属阳明,也不影响理解条文。脉浮是太阳病,脉弦是少阳病。腹满胁下痛都是阳明病的表现,按之气不通是有停水,鼻干不得汗是太阳病,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是黄疸,潮热是阳明病,时时哕是里有水湿,耳前后肿跟少阳经有关,是柴胡证。整体来看,这种病是比较重的,属于三阳合并病。针刺会有缓解,外不解是表证不解,这种情况适用小柴胡汤。按现代的病名来类比,病人得的是比较严重的病,相当于黄疸性肝炎。 232、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这一条和上一条结合起来看,这里“与麻黄汤”要看实际病情,否则显得很突兀,也有人认为是传抄错误。若不尿,腹满加哕者,就是肝腹水的症状,这种病现在依然治不了。 233、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阳明病如果发汗过多,小便自利,这种情况会导致津液内竭,不能用攻下的方法。应该等到能大便的时候,用蜜煎导疏通大便。用土瓜根和猪胆汁也可以。 蜜煎方:食蜜七合 上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又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