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肯定会有疑问,糖尿病患者应该是高血糖,为什么会出现低血糖呢?很多人一看到高血糖吓得不行,反而对低血糖的重视很低。事实上,低血糖带来的危害更加凶猛。低血糖不容易被察觉,低血糖不等于饥饿感,低血糖的表现轻者就是感觉心慌、嗜睡、出冷汗、突然感觉没力气、恶心、浑身发冷发凉,严重的会发生意识的混乱、障碍,昏迷,抽出昏厥等。低血糖会使机体反应性的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血糖反射性的增高,血糖的波动大,对机体各个系统和血管带来很多危害;血糖本来控制得还不错,但是出现低血糖可能会使最近的努力白费。 导致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1、糖尿病饮食控制的太过严格,主食摄入太少,导致机体没有充足的能量供应,出现低血糖。2、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不正确,胰岛素注射量过大,或者口服降糖药过量,会使血糖控制过低。3、注射胰岛素后未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进食,比如短效胰岛素需要立即进食,预混胰岛素需要15到20分钟内进食。4、注射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之前运动量过大。5、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工作强度很大,作息不规律,休息睡眠不好,6、蒸桑拿、天气炎热、泡热水澡时间过长会使胰岛素的吸收高峰提前,血糖下降导致低血糖。发生低血糖建议及时吃糖快或者饮用一杯果汁等升糖,15到20分钟再测血糖看看血糖有没有改善。 '有病人倒地了,快准备抢救车!' 随着护士的一声叫喊原本喧嚣的某医院门诊瞬间变得安静下来。此时走廊里的时钟定格在08:45。那些原本为排队先后顺序而争吵的人们本能的躲开,医生判断王大伯的生命体征尚存,简单处理后在09:00时送进了抢救室。 原来63岁的王大伯是一位有20年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为子女在外地工作所以一个人独自生活。每逢节假日时子女会不定时的回来看望老人,老人平日里一直在口服降糖药物,无法了解血糖控制情况。最近一周王大伯觉得自己胃口很差,精神很差,并且时常伴有头晕、头昏。事发前一日子女回到家中发现王大伯症状较重,于是带着王大伯来到门诊。 王大伯被推送进抢救室后虽然心跳、呼吸尚存,但是烦躁不安、四肢抽搐。考虑到王大伯的糖尿病病史,医生怀疑为低血糖昏迷。护士为王大伯测了末梢血糖,结果让所有人震惊不已!血糖监测仪显示结果为LOW!虽然抢救室里经常有低血糖昏迷的患者,但是大多数人的血糖都在1.0mmol/l以上,结果为LOW的并不多见。这意味着患者的血糖已经低到连血糖仪都无法测出的地步,也意味着患者的病情极其严重,随时会发生生命危险! 医生为王大伯静脉推注了高糖160g后,他才逐渐恢复意识。即使是当王大伯恢复意识的时候,末梢血糖也只不过0.9mmol/l。对于正常人来说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的浓度一般波动在4-6mmol/l之间。如果血糖降低并出现相应的症状时称为低血糖症,如果伴有脑功能紊乱则称为低血糖昏迷,如王大伯这般。 09:10 王大伯已经恢复了意识,虽然有些虚弱,但已经可以勉强交流。事情的真相是王大伯半个月前就已经停用了降糖药物,并且在间断使用了一种具有降血糖功效的眼贴之后逐渐出现不能进食,最近一周出现了头晕、头昏。子女担心王大伯会不会是中风,于是将王大伯带到了医院。没有想到的是在排队的时候就发现了如此严重的事情。 虽然王大伯已经恢复了意识,但这并不代表已经安全无事。相反,王大伯面临仍可能是九死一生。因为严重的低血糖会引起肝脏、肾脏、心脏、颅脑等重要脏器的严重损伤,犹如一部正在高速行驶,但油箱里却没有一滴汽油的汽车一般。 结合王大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脑梗死等病情,医生建议收住重症监护病房。但是,家属因为经济原因拒绝了。 11:30 王大伯被收住到普通病房。进入病房后复查血常规结果提示:血小板计数:30X10^9/L、血气分析提示:PH:7.135、Lac15.3mmol/L、钾2.5mmol/l镁0.94mmol/L.此时的王大伯虽然尚能够基本应答交流,但是已经处于休克前期的状态,血压仅有90/65mmHg,心率高达120次/分,呈现重度的脱水样容貌,四肢冰冷,更为要命的是此时王大伯已经没有一丝小便,大便呈现褐色!虽然予以了积极的抗休克等对症处理,但是王大伯的病情极其危重,随时有发生死亡的风险。 14:20 医生再次和家属沟通,告知王大伯的病情和风险,但是家属拒绝了医生关于输血和转ICU的建议。 16:40 王大伯的复查结果提示病情进一步恶化,此时考虑存在DIC,也就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在DIC已被启动的患者中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将是死亡的主要原因。DIC病死率高达31%~80%!事实上能够诱发DIC的基础疾病有很多,主要包括:全身感染/严重感染、多发性创伤、大面积的灼伤、恶性肿瘤、羊水栓塞、严重肝肾衰竭、输血反应等。 22:00 王大伯开始出现意识模糊,胸部、上腹部、下肢出现了大片的皮下出血,开始出现少量的便血。但是在这危急时刻家属却失联了!医生联系不上家属后不得已选择了报警,警察最终将家属带回病房。家属仍是要求停止一切检查、停用一切药物、拒绝抢救,拒绝转ICU。 23:50 王大伯的心跳呼吸停止,心电活动消失,心电图呈一条直线,两瞳孔散大至边,对光反射消失。 医生宣布临床死亡! 王大伯的离去让人唏嘘不已,如果王大伯不是独居,如果王大伯能够正规用药,如果王大伯能够及早就医,如果王大伯家属能够积极治疗,或许又是另外一番结局。但是,在我们这个糖尿病大国里就只有这么一个王大伯吗?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被诊断为糖尿病。一朝为糖友,就会被告诫,要调节饮食控制血糖,同时还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有流行语称,高血糖要钱,低血糖要命。这是说,得了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花钱是必须的;而糖尿病的危害主要由各种并发症带来,低血糖是其中较为严重,甚至直接致命的一种。 健康人即使在较长时间禁食和剧烈运动后,也很少出现低血糖。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维持在每分升70至110毫克。在使用控制糖尿病的药物、禁食、某些严重疾病、对碳水化合物反应、胰腺肿瘤、某些胃肠手术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异常降低,就出现低血糖。 大多数的低血糖是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主要由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降糖药引起,因此,也会被称为“胰岛素反应”。在使用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患者的进食比平时少或体力活动比平时多,药物可能会过度地降低血糖,因为,他们无法产生足够的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年纪大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这种现象。 按照临床标准,没有糖尿病的人,血糖低于2.8mmol/L就是低血糖;对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这个标准是低于3.9mmol/L。低血糖的发生可能原因是自身血糖调节能力受损、进食不足、未按时进食、运动过量等。有时候,糖友们参加聚会,服了药出门,到餐厅后,在等人时,菜还没上来就晕倒了,可能就是低血糖的表现。 血糖下降时,机体的最初反应是释放肾上腺素,动员利用体内储存的葡萄糖,同时有出汗、神经质、发抖、头晕、心悸、饥饿感;当低血糖造成大脑葡萄糖供应不足时,就会出现头晕、疲乏、无力、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聚会时发生低血糖,还会让人误以为没喝就醉了,出现不当言行、视物模糊、言语不清、甚至抽搐昏迷。 低血糖发生时,体内可以使血糖升高的激素升高,带来血糖波动,使患者的病情加重。有人形容说,糖尿病患者发生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前期服药控制的健康收益就现场抵消了。长期反复的低血糖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害,引起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等。低血糖还会刺激心血管系统,促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脑卒中。如果患者在独处时发生低血糖昏迷,就会错失抢救时机而死亡。这就是低血糖要命说法的由来。 低血糖症状可以通过摄入任何种类的糖在几分钟内得到缓解,可以是糖块、葡萄糖片剂、甜饮料、果汁等,但不能用巧克力或冰淇淋,因为其中含有大量脂肪,会延缓糖分的吸收。对出现严重低血糖的患者,有昏迷及意识模糊时,旁边人切勿给患者喂食,以防误吸造成呼吸道阻塞。这种情况应该呼叫急救。 预防低血糖发生,首先是及时发现,特别是年龄超过40岁的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更应注意;其次是在饮食中严守“规矩”,保持稳定摄食量和用餐时间;第3点是合理安排运动,有计划不剧烈;第4点是避免诱因,重点是关注药物的相互影响;第5点,做好应急措施准备,两样东西不能少,一是随身携带病情卡,说明自己的用药及家庭联络情况;二是外出时带点糖果或食品;第6点,重中之重,一定要掌握正确的血糖监测方法,并合理用药。要学会按自己的症状调节药量,不能随意增减,更不可用药过猛。新的血糖控制指南已在上期内容发布解释,可以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