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图说心】静态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区别

 压下影响力基本 2019-07-11

静态心电图是一种俗称,就是指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检查。特点是电极放置规范,导联齐全,结果迅速;但观察/记录时间短暂

静态心电图是一种俗称,就是指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检查。特点是电极放置规范,导联齐全,结果迅速;但观察/记录时间短暂(见下图)。

动态心电图又称Holter心电监护,是长时间进行的心电图检测形式。动态心电图的特点,是检测/记录时间长,获取信息量大,心电事件捕捉的成功率高,可以做统计及其分布趋势报告等;在心电波图形分析的规范性和全面性方面不如静态心电图,12导联同步描记形式的Holter也是如此。此外,静态心电图报告迅速,所见即所得,而动态心电图需24小时监护完成以后才做回顾性分析,报告出结果显然要慢得多。

下面是3通道Holter监护的片段心电图。

下面举几个临床实例,说说两者各自的优势。

71岁男性,胸痛,造影系左冠脉前降支远端病变。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72bpm),胸前V2~V4导联ST段明显的弓背型抬高,伴下壁导联组(ⅡⅢ aVF)镜像改变(ST段压低),I、aVL导联ST段抬高,但得不到V6导联ST段表现的支持。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对这类急性胸痛患者,体表心电图检查越早越好。比如,患者首次接触医疗机构(FMC)后,10分钟内就要完成常规12导联静态心电图检查,并在5分钟内发出报告。接下来,要进行以心梗动态演变为主要内容的定时(30min)心电图复查、随访和对比分析。一旦急性心梗确诊,尽快通过溶栓或冠脉介入手术方式打开闭塞的病变血管,上述各项步骤规定在120min(两小时)内完成,以获取最佳的抢救成功率和治疗效果。这种背景下,恰是静态心电图检查的强项;而Holter心电检查属于回顾性分析,需要监护24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以后,再通过数据回放、数字处理和软件的分析,才能看到检查的结果,显然不适于急性胸痛的患者。

对于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Holter并非一无是处,在病变的早期发现和鉴别诊断方面,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下面来看一个例子。

男性,72岁,冠心病复查。10年前患急性心肌梗死,保守治疗。一般情况好,无胸痛症状,轻度胸闷憋气,心前区不适,但心电图“不排除急性下壁及前间壁再发心肌梗死的可能”。

下面是该例患者的12导联Holter监护心电图片段。

此例监护12导联心电图的特点:(1)异常Q波。下壁(ⅡⅢ aVF)和前间壁(V1V2)导联Q波异常,其中V1导联为QS型,其它为QR型,V3导联r波微小;(2)伴ST段弓背抬高,左胸和高侧壁导联组(I aVL V4~V6)ST段压低。图上看,酷似急性下壁和前间壁心肌梗死。

对于疑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动态观察ST-T异常的演变情况。静态心电图可反复多做几次,进行ST-T变化的对比来发现其演变规律。对于临床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可行Holter的ST段趋势分析来发现哪些活动性的ST段异常(见下图)。

图中,各导联的ST段移位的趋势用线条图示。红色为压低,绿色为抬高;移位幅度大,线条粗,反之,线条细,表示ST段移动幅度小。有急性活动性ST段异常时,趋势图能清晰的反映出来。

该患者24小时Holter的ST段趋势分析显示,下壁及前间壁导联组抬高的ST段呈持续性恒定不变,没有动态改变,更没有演变规律:ST-T趋势变化不支持急性或急性再发心肌梗死。

再看一例急性心肌缺血患者,在动态心电图上急性心肌缺血是怎样表现的。

男,74岁,临床背景不详。

24小时的心电趋势分析见下图。

首先对上面的趋势分析图做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行:24小时t-RR栅状图。用心电图RR间期的长度在纵坐标上做线图,然后按发生时间的先后由左向右竖行排列。RR间期长,线段高,心率慢;RR间期短,线段矮,心率快。绿色部分为房性异位搏动,黑色部分为窦性搏动。

第二行:2小时扩展的t-RR散点图。以RR间期的长度值在纵坐标上做点,然后按发生时间的先后将每个RR的点由左向右竖行排列,RR间期长,点位高,心率慢;RR间期短,点位矮,心率快。颜色的心搏定义同上。

第三行:局域时间的t-RR顶点线钉图。用心电图RR间期的长度,在纵坐标上与后继RR间期顶点做线图,然后按发生时间的先后由左向右连续描记。RR间期长,点位高,心率慢;RR间期短,点位矮,心率快。颜色的心搏定义同上。

该例的主要检查所见:

(1) 凌晨4点16分以前,发作阵发房颤(蓝色箭头所指的绿色区域);

上图为心房颤动的Holter片段图。

(2) 房颤终止后转为窦律。但t-RR栅状图提示有一个RR长间歇(黑色箭头所指的长线),t-RR散点图(第二排)和t-RR线钉图(第三排)提示,长RR后继有短暂的缓慢窦律,并为该时间段的片段心电图所证实(下图);

 

上图:心房颤动终止后,出现一条长达5.29s的RR长间歇,后继短暂的缓慢窦性心律(HR<40bpm)。

(3) 缓慢窦律后,出现高右房起源房早,“窦性”频率随之加快;

(4) 前面的趋势分析图提示,快“窦律”的心搏间期与房性早搏联律间期处于相同水平;

后继的趋势图证实,这些快“窦律”与短阵的慢率房速(红色箭头所指)属性相同(下图)。

 

从短阵房颤、缓慢窦律、高右房房性早搏以及心律失常的趋势分析,提示该快“窦律”不能用传统的窦性心律失常解释,不排除高右房起源的房性异位心律的存在可能(见下图)。

 

从上面的实例不难看出,静态和动态心电图虽然都属于临床心电学检查,但技术特点和应用目的各不相同,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看图说心》,下次我们再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